当前版:01版
让党的声音传遍千家万户
——富县实施农村党建广播“村村通”纪实
    富县组织部工作人员正在调试音柱。

    富县广电办播音员正在录制节目。
    本报记者 黄河 孙金龙 文/图
    “传递党的声音,讴歌时代风采;聚焦基层发展,助力追赶超越。听众朋友,这里是FM104.5富县人民广播电台《鄜州之声》,您现在收听的是由县委组织部和我台亲密打造的大型党建专题节目‘党旗在我心中’……”
    入夏以来,无论是在县城的大街小巷,还是农村的田间地头,每天从早到晚,人们都能听到“党建广播”传出的声音。
    6月6日,记者来到富县,对该县实施农村党建广播“村村通”进行了实地采访,亲身感受到基层党员和群众对农村广播的喜爱和欢迎。
    (一)
    李栓强家住茶坊镇马坊村,是一名20年党龄的老党员。这天中午,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和老伴整修灶房。他说:“上世纪七十年代,家家户户安有广播,那时信息闭塞,群众主要通过广播了解政策。今年开春,村里安了4个大音柱,来播放广播节目,广播一响我们就起床,听完广播才下地,一天到晚播三次,听广播成了我的生活习惯。”
    李栓强说,通过收听农村广播,他发现村民的文明素质和认识水平提高了。最近村里开展精准扶贫,广播上一宣传,哪类人符合标准,哪类人不符合标准,群众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29岁的吉志超,是去年2月份才当上村支书的年轻小伙。他感慨颇深:“通过收听广播,我学到了好多东西,知道了好多政策。也认识到了自己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
    据吉志超讲,村里精准扶贫刚一开始,就有人找他,看上面能给多少钱?看自己能不能当上贫困户?听了广播上宣传的扶贫政策后,找他当贫困户的明显少了,想发展产业的人多了。以前,村上开会给群众讲政策,900多口人连一半都来不了,会后群众都来找,他解释不过来,工作量特别大。“现在广播一宣传,群众一听就明白,村干部工作起来轻松了许多。”吉志超高兴地说。
    (二)
    茶坊镇榆林桥村种植大棚蔬菜在当地出了名,听说村民通过收听农村广播改进了作务技术,记者很感兴趣去村子参观。
    见到二组的雷建锋时,他正往三轮车上装西红柿,准备运到县城去销售。他说:“我家两个大棚,从2002年开始,一直种的西红柿。这些年赚了些钱,但没有大的突破,老徘徊在三四万元之间。自从听了广播里的科技知识和惠农政策后,对我作务大棚起了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在选择抗病毒籽种方面,对我启发很大。我今年更换了品种,产出的西红柿个头均匀,又红又圆。第一茬卖了1万多斤,第二茬卖了5000多斤,毛收入6万多元。”
    像雷建锋一样,村民柳朝霞也种植了两个大棚的西红柿。午饭时分,她和丈夫顾不上吃饭,一起忙着摘西红柿。“以前学技术,要到县城去参加培训,现在广播安到村上,坐在家里就能学到新技术,作务大棚方便多了。”她说。
    村支书张建斌告诉记者,村里几位老婆婆最爱听广播,有次广播出现了小问题,她们就跑到村委会办公室,让村干部尽快想办法修好。农闲时,村民聚在一起,议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国内外新闻、合疗报销比例、扶贫户的评定标准、惠民政策的落实、农业科技的应用等。通过这些细小的变化,张建斌感受到了广播的力量无时不在影响着村民的生活! 
    (三) 
  夏日的富县西塬上,晴空万里,凉风徐徐。当天下午,记者来到钳二便民服务中心良村采访,这个村子以盛产苹果闻名,苹果已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56岁的老党员孔春孝,一直担任着村上的会计。初次见面,老孔递给记者一张名片,原来,他还担任着“富县富红果业”销售部经理职务。 
  他说:“通过收听广播上的扶贫政策,我感到扶贫不仅是移民搬迁、给钱给物,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上的扶贫;扶贫不仅是党和政府的事情,更是我们每个党员的事情。我时常在想,作为一名党员,我应该为扶贫工作做些什么?” 
  正是广播的提醒和潜移默化作用,孔春孝开始了自己的扶贫工作——村民孔广泉的果园里有他帮扶的身影;村民为销售苹果发愁时,他就出现在眼前;村里的各项事务,他总是站在第一线。 
  张村驿镇广家寨村支部书记余文兵深有感触地说:“自从广播开通后,群众听到扶贫政策九条红线,心里亮堂了。全村经过核查,杨文、罗小红等6户主动提出退出贫困户,剩下27户贫困户,又经过小组评议、村民大会审议和公示,村民认为公正合理,心服口服,全村再没有上访案例发生。” 
  (四) 
  富县广电办主任张常宏,是负责实施全县农村党建广播“村村通”工程的见证人。这次采访,他一路当向导,可以说走了一路,讲了一路广播。 
  张常宏说,富县有137个村(社区)、559个自然村,15.9万人。近年来,全县还有28%的村没有通有线电视。大批年轻人进城谋生,农村老人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很少,通过手机获取国家政策信息的不多。广播只覆盖了县城,仅占全县面积的0.3%,各种信息传输依然有“盲区”。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党的惠民政策不能准确、及时、有效地传递到农村群众这“最后一米”,制约了村级经济发展,影响了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挫伤了群众增收致富的积极性。基于这种认识,富县充分利用广电网络优势,从今年4月份开始,实施了“抓党建促脱贫广播村村通”工程。 
  富县按照“县级管理、村级挂柱”的思路,实现广播全覆盖。节目源由县广电办制作并经县委组织部审查后进行播放,村、社区安装调频音柱,借助有线电视网络传输信号,形成以县广电办为中心,以镇、村、社区为接收点的广播传输网络,保证了传输安全可靠。全县安装广播预算投资59万元,在乡镇政府所在地的村每村安装8台调频广播,其他行政村每村安装4台调频广播,撤并后的自然村根据实际情况安装,确保全县农村全覆盖。截至目前,已经安装并开通了94个行政村191个自然村446台调频广播。 
  县委组织部部长贺毅说,“党建广播”有效地将党的政策、党的声音、党的关爱传递到千家万户,是促进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有效工具。它解决了党的声音在农村和偏远山区的有效覆盖,巩固了农村思想宣传的主阵地,丰富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载体,营造了推动各项工作的良好氛围。通过实践探索,让广播这一传统媒体“旧瓶装新酒、老树发新枝”,全面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全县追赶超越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