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难以忘却的记忆
  本报记者在精准扶贫驻村调研采访活动中
    一路走 一路感动 一路写 一路收获22 
    本报记者 姚远
    在省委宣传部精准扶贫驻村调研采访活动中,我受报社的委派,到宁强县二郎坝镇水田坪村蹲点,历时一个月,已经到期。每每回忆起这里的山、水、人,还有所有的过往,都记忆犹新,心里由衷的感慨,时间过得真快。
    5月17日中午,我到宁强县城,下午14时,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薛波送我到二郎坝镇政府。镇长郑获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稍作寒暄和交流,便和水田坪村的干部见面。“第一书记”唐伟、村支书严发勇,还有村主任殷运光等等,他们同样是热情和好客的,向我介绍村里的情况,都是有问必答。当晚,我根据所见所闻所感,采写的第一篇稿件《水田坪印象》见报。
    5月19日上午,我要随同扶贫工作队的同志,到最偏远的褂子山去采集信息,因为交通不便,只能坐着船儿去扶贫。那段时间,天湖水位下降严重,船没有在预定地点靠岸,意味着原来的小路走不了,我们得在密林里找路。一路的跋涉,累了几身汗,栽了几个跤,痛与累交织着。
    褂子山上的老百姓是勤劳、朴实的,他们懂得感恩,政府给他们的关怀和帮助,他们都会记住一辈子。我们见到了贫困户彭清厚老人,“人穷志不能短,再困难,向国家要,我也没有好脸。”老人当时说的这句话,至今还让人震耳发聩。让那些以贫为荣,争当贫困户的人汗颜,老人物质匮乏,但精神是多么崇高啊!
    还有小组组长刘清明紧紧握住我的手,让我帮忙呼吁褂子山的路要尽快打通,那双渴望的眼神让我久久难忘,夜不能寐。
    当天我们下山的时候,彭清厚老人撂下自己的庄稼不管,在半路上等我们,为我们安全返程考虑,要给我们带路,因为他知道库区的淤泥哪深哪浅。5月22日,《坐着船儿去扶贫》稿件头版头条见报,反响强烈,通往褂子山的路计划在7月份动工修建。路,有着落了,那么电呢,我暗暗下定决心,也会尽全力奔走呼吁。
    事隔十几天,宁强县委组织部交叉检查二郎坝镇的扶贫工作。我随同组织部长郑重、副部长张学武再上褂子山。在半山腰,我见到了头顶烈日、在包谷地里拔草的彭清厚老人,再次见面,我们就像老朋友,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他叫出了我的名字,我专程给老人送了一份《坐着船儿去扶贫》的那期报纸。也见到了刘清明,握手时,我有意回避了他的眼神,因为,我怕他再提路的事情,还有电的事情。
    我在蹲点期间,汉中市文明办专职副主任宋瑜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春丽委托,在宁强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吴正杰陪同下,到水田坪看望了我。
    我的脑海里时时闪现着,镇党委书记燕斌在秧田里,与贫困户的精彩对话;镇长郑获诚恳地与我交流,要我为他的工作提些中肯建议;村支书严发勇养野猪、养蟾蜍带头致富;村主任殷运光放下饭碗先为群众办事,回来饭冷了被媳妇嘟囔的窘境,还有扶贫工作队成员,他们都在为扶贫而忙碌着。这一切,都让我心生敬意。
    水田坪,山清水秀,没有污染,植被丰茂,山里药材品种很多。在离公路,或者在离机耕路不远的地方,会有三五亩,或者七八亩的平坦地,种着庄稼,旁边有小溪,住着人家,炊烟袅袅,而且,这样的地形还不少。
    我的脑海又闪现出想法来,在全域旅游背景之下,汉中禅家岩天坑、南郑县黎坪景区、青木川景区,包括汉中的景区,离水田坪都近,加上天湖景区拉动,不久的将来,开发大旅游环线的话,水田坪,就是块风水宝地了。因为,城里人向往农村里的生活是一种趋势,这些不大不小的平坦洼地,不就是做农耕文化体验的绝佳之地吗?我想,这里,一定会成为城里孩子最向往的地方。
    再见了!我的水田坪,你一定大有可为!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