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陇县:贫困群众脱贫有“靠山”
  奋战脱贫攻坚第一线
    本报特约通讯员 梁会平
    陇县八渡镇桃园村贫困户田伍成原是家里的“顶梁柱”,常年在外打工。今年,由于妻子病情严重,为了照顾家人,田伍成不能再出远门。进退两难之际,桃园村“第一书记”伸出援手,田伍成在一家蜂业合作社找到了工作,每天收入70元。这是陇县独辟蹊径建立产业扶贫基地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全县106家“双百”基地已带动6700多户贫困户,直接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4055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自开展精准扶贫以来,陇县便把转移就业作为突破口,创新提出了建立“双百”扶贫基地的做法,即:打造100家产业扶贫基地,每一个基地至少带动100个贫困群众就业,并对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产业扶贫基地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得知有这样的好政策,陇县宏盛牧业、和氏奶业、关山奶业等企业纷纷与县人社局签订《吸纳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接协议书》。陇县浙江商贸城负责人尤淑建与人社局签订协议后,不到一个月时间,该企业已吸纳贫困群众职工38人。
    “公司发展前景很好,我们还打算再招收贫困劳动力100多人。”尤淑建对笔者说。东风镇后沟村贫困户兰生雅因丈夫生病而致贫,前不久,她通过培训在浙江商贸城找到了一份工作。“现在我在这里当保洁员,每月工资1400元,不但离家近,还能照顾在县城上学的儿子。”兰生雅高兴地说。
    据陇县人社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有106户企业、合作社加入了“扶贫队伍”,人社部门也根据各个企业的用人需求,有针对性地对有意向、有劳动力的贫困群众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再根据工种把贫困群众介绍到基地工作,为贫困群众提供岗位的同时,也解决了企业用工难,企业和贫困户都高兴。
    与此同时,在就业扶贫工作中,陇县人社局针对贫困劳动力就业门路少、渠道窄、缺技能、信息不灵等突出问题,积极创新思路,通过做大“就业、创业、培训、信息、激励”五大平台,促进贫困户就业。
    据悉,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县积极拓宽转移就业渠道,已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新疆等地建立劳务输出基地100多个,转移农村劳动力49325人,其中贫困人口转移就业13827人。为103个贫困村制作了“就业创业政策和用工信息宣传栏”,不定期张贴用工信息,每月为群众和下派“第一书记”(扶贫主任)发送用工信息和就业创业扶持政策2次,现已通过手机短信为全县3900多名包扶干部发送劳务用工信息和优惠政策20400条,提供就业岗位信息1.5万余个,促成就业上万人次,并为赴省外务工人员落实一次性生活补贴18.27万元。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