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答案里满是回忆
——记汉阴县漩涡镇东河村扶贫工作队员惠晋
    本报记者 何俊洲 通讯员 祝小康
    今年2月,汉阴县漩涡镇东河村迎来了一位新“村民”——县农林科技局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惠晋。
    村民们心里暗暗犯嘀咕,东河村贫困户众多,眼前这个娇滴滴的女同志,能为村上做些什么呢?犯嘀咕的还有诸多同事们,虽说她为人热情、办事公道、协调能力强,是大家公认的“贴心”大姐,可她能啃下驻村扶贫这块“硬骨头”吗?带着诸多的猜疑,惠晋背着被褥,带着日用品,住到了东河村部。
    东河村两山夹一沟,有7个村民小组,450户,1690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30.8%。多年来,这里群众观念落后、道路基础薄弱、产业匮乏,虽地处凤堰古梯田景区核心,但村里经济增长缓慢,群众增收后劲不足。
    “既然决定干,就要干出个样子。”到村第一天,她暗下决心。
    惠晋走进农家小院、田间地头与村民拉家常,了解群众发展意愿,与群众算细账、作对比、找差距,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几个月下来,结合脱贫攻坚数据清洗,全村131户贫困户,386人谁家有孤寡残疾,谁家有困难,一点一滴都烙在她的脑海里。
    农户要脱贫,产业发展是关键。如何发展主导产业,增加贫困户收入,她反复思考,为东河村勾勒出一幅打基础、兴产业、促发展的蓝图。
    “东河水田多,坡地闲置多,地处闻名省内外的凤堰古梯田景区核心区,具有发展农林产业和观光旅游的黄金优势。”惠晋向村里提出发展有机水稻种植、林果特色产业、农业观光旅游的路子,通过“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带动脱贫的计划。刚开始,群众心存疑惑,惠晋反复给贫困户做工作。3月底,冯家堡子产业专业合作社、秦沪大米合作社、核桃合作社等3个合作社建立起来了。
    贫困户发展春耕生产、畜禽养殖没有资金、缺乏技术,眼看就要错过春耕时节,惠晋赶回单位与领导协商,开展向东河村贫困户募捐活动,现场筹集资金3.8万元。另外,还从办公经费中挤出5万元,为贫困户送去了500公斤水稻良种,有机肥3吨,技术资料500份,解决了贫困户技术和启动资金难题。
    依托东河村集中连片的土地优势,惠晋联络陕西秦沪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扩大有机水稻种植、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基地。村里农民把闲置土地以700元一亩的价格流转出去,再返回到田里务工,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3000元以上。
    她积极协调成功人士吴青山,投资200余万元,流转五组闲置坡地,今春栽植脆皮李子200亩,积极打造林果示范园。吸收29户贫困户113人入股经营,该品种生产期短,三年后就将挂果见效。据专家介绍,亩收益高达8000元。还预留核桃栽植地块200亩,探索发展林下魔芋100亩,动员贫困户开展牛、羊、猪、鸡养殖。
    该村通组路建设滞后,多家有合作意向的企业都因道路不通而搁浅。经她协调交通局开展5.6公里通组路的勘测设计,已招标开工,既方便了群众出行,也解决了产业发展的瓶颈。 
    县农林科技局是部门帮包漩涡镇的牵头单位,她同时兼任联络员、镇脱贫攻坚指挥部的上传下达,督促落实,她样样参与其中。最多的一天,打了179通电话,随督查组到6个扶贫重点村跑了约80公里,她说:“这一天下来,耳朵嗡嗡作响,什么都听不到了。”
    4月13日,惠晋驾车下乡途中,车掉进了路边的沟里,从车里爬出的惠晋向家里打电话时还心有余悸,“幸亏是翻到右边,要是翻到左边八米多高的山沟里还不知道是什么结果!”
    5月16日,多次信访的村民吴大林家的电灯亮了,他的另外一个心病——儿子的户口问题,也因为惠晋的贴心服务得到了解决。5月17日,吴大林和他10岁的孩子住进了凤凰国际酒店,提前赶到省DNA鉴定权威机构做了抽血检测,打通了户口办理“绿色”通道的最后一关。在这背后,是惠晋悉心协调多个单位,连续三天操劳奔波的结果。
  “我也有儿子,作为一个母亲,我理解一个孩子因户口问题不能上学的焦急。”惠晋说今年要高考的儿子多次责怪她,“别人家的孩子高考这一年都是一家上下全陪着,我是不是你们亲生的啊!”说起因忙于扶贫疏于对儿子的照料,她的眼里噙满了泪水,满脸的遗憾与惭愧。
  “开工没有回头箭!我选择了驻村扶贫,就一定要做好!”她坚定地说。
    惠晋洒下了汗水,付出了真情,赢得了信任,在她和其他驻村队员的带领下,东河村正焕发出勃勃生机。群众冯国忠说,有了党委政府的支持,有了包扶单位的真心扶贫,东河村人离脱贫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