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移民搬迁走上脱贫路
本报讯(李晓赟 记者 鱼玉军)“预计今年秋收后,村民能住进新房子,大棚产业也会顺利实施。”6月6日,绥德县白家硷镇马家砭村“第一书记”贾永针说。作为包扶单位,绥德县政协机关与白家硷镇党委政府一道,将帮助马家砭村走上移民搬迁加产业发展的脱贫致富路。
2014年4月,绥德县政协机关在马家砭村派出了驻村包扶工作队,2015年8月又派驻了“第一书记”。
马家砭村有村民128户,465人,280亩川地,300亩山地。2014年,该村人均年收入只有2500多元,全村贫困户就占到60户179人,30岁以上的未婚大龄男青年28人。
安居才能乐业。2015年6月,绥德县政协机关积极协调,把马家砭村移民搬迁列为“绥德县脱贫攻坚异地扶贫搬迁试点项目”。目前,111套移民搬迁房主体已封顶。
如何让村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驻村工作队制定了《马家砭村的三年脱贫规划》,以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为切入点,以“迁新居,兴产业,促脱贫”为目标,积极争取项目落实。绥德县政协主席李永国多次带队到村调研,最后确定在马家砭村剩余的250多亩川地上发展大棚或葡萄产业,在山地栽种核桃。
资金又是一大难题,经过绥德县政协的汇报争取,省农业厅把马家砭村列为“省级扶贫示范村”,前期投资400万元,支持发展80个大棚种植蔬菜或瓜果产业,并给予技术指导,帮助开拓市场,力争把项目建成产业脱贫的样板项目,起到辐射示范带动作用。
驻村包扶期间,绥德县政协争取资金20万元,维修了通村道路和村两委会办公室;完成了村集体土地整合;帮助村民销售了积压的侧柏树苗。
2014年4月,绥德县政协机关在马家砭村派出了驻村包扶工作队,2015年8月又派驻了“第一书记”。
马家砭村有村民128户,465人,280亩川地,300亩山地。2014年,该村人均年收入只有2500多元,全村贫困户就占到60户179人,30岁以上的未婚大龄男青年28人。
安居才能乐业。2015年6月,绥德县政协机关积极协调,把马家砭村移民搬迁列为“绥德县脱贫攻坚异地扶贫搬迁试点项目”。目前,111套移民搬迁房主体已封顶。
如何让村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驻村工作队制定了《马家砭村的三年脱贫规划》,以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为切入点,以“迁新居,兴产业,促脱贫”为目标,积极争取项目落实。绥德县政协主席李永国多次带队到村调研,最后确定在马家砭村剩余的250多亩川地上发展大棚或葡萄产业,在山地栽种核桃。
资金又是一大难题,经过绥德县政协的汇报争取,省农业厅把马家砭村列为“省级扶贫示范村”,前期投资400万元,支持发展80个大棚种植蔬菜或瓜果产业,并给予技术指导,帮助开拓市场,力争把项目建成产业脱贫的样板项目,起到辐射示范带动作用。
驻村包扶期间,绥德县政协争取资金20万元,维修了通村道路和村两委会办公室;完成了村集体土地整合;帮助村民销售了积压的侧柏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