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恨”书
    府谷 白耀文
 
    作家宗璞有一奇文,名曰《恨书》,列出恨书之因种种,文章言简意赅,反其意而用之,文章大家出手着实不凡。书籍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在读书这件事上,读者各有体验。
    购书耗费财力,这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工薪阶层的一员,经年累月购买书籍,不啻于一场“灾难”。早些年买书是要到书店里去的,挑选的过程颇为纠结。选好了若干本,在心里粗略算一笔账,如果超过了“预算”,再反复比较估量,减掉一本,再减一本,如此重复几次。到外地出差得闲,别人逛街购物游玩,径自去了书店。挑着选着就一大摞,哪本也不舍得放下,索性任性一回,悉数入手。归途中舟车劳顿,左手一包,右手一捆,胳膊酸疼,手指发麻——真是苦了爱书的人。也引来别人奚落:到底是读书读傻了。近几年,网上购物的普及,买书方便了很多。想要什么书,动动手机或者电脑,从下单到收货,至多三五天时间。不消说,网购的最大特点是省时省力。快则快矣,书毕竟不当吃不当喝的,除去日常开销已所剩无几。购书耗我钱财,因此“恨”书。
    购书与买股票的不同之处在于,股票可以随时抛掉,书是只进不出的。无节制地买进,书会越积越多。原本,我的书房有四层书架,五百册书就放得满满当当。书随之上了桌子和窗台。书房的半边窗台被书所挡,屋内光线昏暗,可谓“不见天日”了,读书写字很是不便。随后,书籍侵占了部分储物柜和床柜。这种“化整为零”的方法,其弊端在于:找书翻箱揭柜,东奔西跑,有时难以准确定位,且增添了房间的杂乱感。书没有地方放置,着实闹心。家中餐厅旁的陈列柜上,稀稀落落摆着几件物品,此柜长宽各有三米。某日,突发奇想:何不将此改造为书架呢?当下窃喜!迅疾找来一位木匠师傅,测量计算之后,在原柜中间加入高密度挡板。改造后的书架六排三列,可以容纳不少书了。当日下班,一头扎进书房,整理,分类,清洁,上架,直到深夜方才收拾停当。可是,仅仅容了常读书的三分之二,剩余的书仍无着落。置书占我空间,因此“恨”书。
    购书其势如滚雪球,书籍内在都是有牵连和反应的。原因大抵如此:某年某月购得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中《古诗源》《论语译注》等书,近日重读,发现该版本的诸多好处,于是再购如《诗经注析》《楚辞校释》等;某日从书中读到《礼记·月令》的内容,颇觉有趣,遂购上海古籍出版社《礼记译注》上下二册。到手后才知该书是上海古籍“十三经译注”其一,于是趁着半价的机会,狠心购得“十三经译注”一套,如此等等。买书速度远远快于读书速度,日积月累,未读之书越积越多。想到省吃俭用买来的书尚有很多未读,胸中如积块垒,不免戚戚然。常有亲友来访,先是惊讶书多,随后好奇发问:“这么多书全读过没有?”只好如实回答说没有,实在尴尬至极。这些书籍是省吃俭用所得,可是不能全部翻看,和一块砖头又有什么区别呢?日思夜想,琢磨如何静心读书,怎奈为琐事所羁绊,二者矛盾不可调和,委实不能专一。读书费我思量,因此恨书。
    林语堂先生曾言:“风雪之夜,靠炉围坐,佳茗一壶,哲学、经济、诗文、史籍十数本横陈于沙发之上,然后随意取之,取而读之,这才得读书兴味。”世间没有无端的爱与恨,爱恨从来都是交织在一起的。且让我,在与书的爱恨情仇中“随意取之,取而读之”,多一点爱,少一点恨。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