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王东伟的迷茫与成长
  本报记者在精准扶贫驻村调研采访活动中
    一路走 一路感动 一路写 一路收获15
    冯琼 本报记者 鱼玉军
    他有过疑问,有过迷茫,也有过动摇;可300多个日夜的付出,不仅给村民铺就了致富道路,也让他成为“全省优秀第一书记”。他就是靖边县中山涧镇中山涧村“第一书记”王东伟。
    王东伟是靖边县财投办副主任,2015年8月被派到中山涧村任“第一书记”。
    “老百姓需要什么?盼望什么?如何取得他们的信任?如何带领他们脱贫致富?”5月16日,回想起刚驻村时的情景,王东伟直言自己当初一片迷茫。
    中山涧村地处白于山区腹地。长期以来,路不通、水不畅、电不足,成为制约村里发展的重要障碍。
    为了摆脱发展瓶颈,王东伟几经辗转,争取到了40万元资金,修通了中山涧村碾房湾村小组的2.3公里村组道路,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题。2016年,他又争取到58.2万元,对村组道路进行了维修改造。
    “今年我争取到了200多万元,再给村里修一条南环油路,工程已设计完成。”王东伟说。
    解决了出行问题,王东伟又争取了58万元,在村里打了4眼深井,修建了2个80立方米的蓄水池和1座水塔;并且架设了高压线、安装了变压器,把旱耕地建成水浇地的高效农田。
    “村里去年建成水浇地1800多亩,今年又建了500多亩。”王东伟说,“水浇地让产效提升了一倍多。”
    为了促进农产品销售,王东伟争取120万资金,在村里修建了农贸市场;向县农业局争取资金10万元,修建洋芋储存库一座;争取5元万资金,建起了电子商务平台。
    中山涧村今年推广种植了1200多亩双垄沟玉米,入夏的玉米已长到半尺多高了。这种耕作模式,亩产玉米最低也1500斤以上。
    基础设施好了,农业产业结构也需调整。“今年计划为村民深松土地1500多亩,打算试种香谷米500亩,推广种植小杂粮500亩、麻子500亩。”王东伟说,“村里的养殖产业也要调整,我和村民去甘肃某公司考察过养驴产业,效益不错,每头驴的纯利润1万多元。我计划在村里实施公司加农户的养殖模式。现在经我们的宣传,村民的积极性也很高。”
    2015年,中山涧村有54户贫困户,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现在有44户169人已脱贫。
    “王东伟非常热心,为村民争取过40吨化肥,为4户养殖大户争取过补助资金6万多元;慰问过30多户贫困户,给予钱物总计2万多元。他还自掏腰包,赞助一位贫困户大学生4000元;帮助农民工讨要工资,协调解决务工农民子弟的上学问题。”村支书高进财说。
    “只要村民有困难,找到王书记,他都会尽力帮助;他有一股实干劲,为我们干了很多事实。”村民王殿发说。
    一年多来,王东伟的努力不仅改变了村里的面貌,也给村民铺就了致富道路。他自己也得到锻炼成长,被陕西省评为2016年度“全省优秀第一书记。”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