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一个老师三个娃
一个老师三个娃。
本报通讯员 王渭 文/图
在秦岭深山中的华阴市罗敷镇华阳学校付家教学点,这里只有一个老师和不同年级的三名学生。
5月15日,雨后天晴,群山如洗。笔者来到这里,静静的校园里没有城市的喧嚣,薛晓利教师正在给3名学生上语文课。薛老师介绍说,她采用的是给每个孩子轮流上文化课,美术、体育等课程是在一起混合上的……
今年51岁的薛老师从刚参加工作就在这里教学,当时叫做付家小学。这里自然条件恶劣,生活条件很差,交通极为不便,离山外有20多公里路程。当时学校的师资力量非常薄弱,学校也破败不堪。1981年离开校门的她就在这里当了一名民办教师,后来上师范、读函授进行深造学习,成为一名公办教师,曾经还荣获华阴市教学能手、模范教师等称号,2000年还担任过付家小学的校长。后来随着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学生也越来越多,最高峰时学校有6个年级180多名学生。由于前些年的撤点并校,再加上山区群众生活水平的改善,一些群众搬到了山外,学校的学生也越来越少。由于这几个孩子的家都在山沟里,离中心小学较远,再加之家庭条件也比较困难,接送孩子很不方便,如遇到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薛老师就在学校里给学生做些简单的饭菜或者煮点方便面吃。
36年来,她送走了一茬又一茬的学生,目睹一个又一个老师的调离,她仍然在这里给孩子们上课。薛老师说:“去年是6名学生,他们当中2个跟随父母搬到山外了,一个去中心小学上学了,现在只剩下3个学生了。哪怕只有一名学生,只要需要仍会坚守在这里的。”
本报通讯员 王渭 文/图
在秦岭深山中的华阴市罗敷镇华阳学校付家教学点,这里只有一个老师和不同年级的三名学生。
5月15日,雨后天晴,群山如洗。笔者来到这里,静静的校园里没有城市的喧嚣,薛晓利教师正在给3名学生上语文课。薛老师介绍说,她采用的是给每个孩子轮流上文化课,美术、体育等课程是在一起混合上的……
今年51岁的薛老师从刚参加工作就在这里教学,当时叫做付家小学。这里自然条件恶劣,生活条件很差,交通极为不便,离山外有20多公里路程。当时学校的师资力量非常薄弱,学校也破败不堪。1981年离开校门的她就在这里当了一名民办教师,后来上师范、读函授进行深造学习,成为一名公办教师,曾经还荣获华阴市教学能手、模范教师等称号,2000年还担任过付家小学的校长。后来随着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学生也越来越多,最高峰时学校有6个年级180多名学生。由于前些年的撤点并校,再加上山区群众生活水平的改善,一些群众搬到了山外,学校的学生也越来越少。由于这几个孩子的家都在山沟里,离中心小学较远,再加之家庭条件也比较困难,接送孩子很不方便,如遇到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薛老师就在学校里给学生做些简单的饭菜或者煮点方便面吃。
36年来,她送走了一茬又一茬的学生,目睹一个又一个老师的调离,她仍然在这里给孩子们上课。薛老师说:“去年是6名学生,他们当中2个跟随父母搬到山外了,一个去中心小学上学了,现在只剩下3个学生了。哪怕只有一名学生,只要需要仍会坚守在这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