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为了山里娃
    改造后的袁家山小学。

    杨磊主任与同事在学农基地干活。
    孩子们在学农基地里露出灿烂的笑脸。
    本报记者 赵力涛 赖雅芬 文/图
    窗前,一簇簇牡丹和月季花开得正艳;屋后,一排排杨树和香椿树绿得正浓;教室里,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充满生机;讲台上,一阵阵铿锵有力的声音缓缓传递……
    这幅美丽而又温馨的画面,是本报记者5月12日在印台区金锁关镇袁家山小学采访时看到的。这个仅有31名学生的小学,是印台区最偏远的山区学校,也是去年以来印台区变化最大的一所学校。
    美丽校园我的家 窗明几净人人爱
    一年前的袁家山小学,学生宿舍墙皮掉落,墙面斑驳;师生餐厅光线昏暗、设备落后;教学楼门窗破旧、部室不全。一年后的袁家山小学,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只有31名学生,但该校宿舍清新靓丽,餐厅干净卫生,教学楼部室齐全、设备达标,甚至还有艺术室和心理辅导室。和城里学校相比,一点儿也不差。
    袁家山小学的31名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的孩子。四年级的汪海荣,是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学习成绩很优异。她笑呵呵地说:“我们学校现在变得可漂亮了,宿舍和餐厅干净卫生,我们吃的好住的也好,我觉得这儿就是我的家。”
    曹乐是名90后,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城里娃,2005年作为特岗教师分到袁家山小学任教。他说:“刚来的时候,我特别不适应。进办公室一看,几个长条凳子上面架个木板,就是我的床了。现在你看看我们学校,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有了很大改观,我们干起事来更有心劲了!”
    “作为印台区最偏远的学校,从2003年建校到2016年上半年,十几年来我们学校可以说是一点儿变化也没有。”说起以前,校长邓全明感慨万千。“去年根据区教科体局领导干部交流轮岗政策,杨磊同志被交流到镇教育办任教育助理员。上任后,他来我们学校调研,看了学校的现状后,二话不说回去就想办法找项目筹资金。一年时间先后投资90多万元,对学校进行里里外外大改造。就拿餐厅来说,以前蒸馍用的是木笼,喝的是苦涩的井水,现代化设备一个也没有。现在你看看,电子蒸笼、储藏柜、电饼铛、净水器一应俱全。不仅如此,杨磊主任每个月还从镇教育办的经费里拿出300元,专门用来给孩子们改善伙食。”谈到现在,邓校长喜上眉梢。
    果树蔬菜长势好 学农基地有特色
    5月12日中午,记者又来到金锁关镇中心幼儿园,和园长姚莉边走边聊。“喏,你看,以前院子里是没有这些树呀花呀草呀的,教学楼的外墙也是灰扑扑的,我们这看起来就不像个幼儿园。我有很多的设想,但是由于资金问题一直没有实现。”姚园长笑着说,“自从去年杨磊主任来到我们这后,前前后后干了许多实事,绿化校园,改造维修校舍,新建幼儿种植区,我的这些设想都实现了。不仅如此,杨主任还带领我们全校教职工建了5亩学农基地,这个创意不仅在铜川甚至在全省的幼儿园也是独具一格的。”
    记者随着姚园长来到教学楼后面的山坡上,随即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开春刚种的土豆冒出了绿芽,西葫芦铺开了藤蔓,花椒树和核桃树也不甘示弱般地迎风生长。不远处,还有几个老师和家属正在栽种辣椒和茄子。“我们种的这些菜,不上化肥不打农药,是真正的纯天然无公害有机蔬菜,再过几个月就能给孩子们吃了!”一位正在干活的老师憧憬地说。
    “你只管干你的事,钱的问题我来想办法!”姚莉园长说这是杨磊主任经常对她说的一句话。正是这句话给了她勇气和信心,干成了以前想干而不敢干的事。
    记者手记
    一天的采访很快结束了,记者感触良多。从2016年至今,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印台区金锁关镇所辖的袁家山小学、中心幼儿园以及纸坊、南湾、何家坊和崔家沟4个教学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一切,和上级领导的支持以及金锁关镇教育办全体教职工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教育助理员杨磊,在全区创建“双高双普”工作中,在金锁关镇创建工作面临巨大困难的情况下,在上任后的420天里,先后争取中、省、市、区各类资金253.2万元,为各个学校完成了操场硬化、部室建设、校园粉饰、设备配备等工作,彻底改善了全镇的办学条件。
    如今,袁家山小学教学质量稳步前进,2016年被评为区级文明校园;中心幼儿园管理规范,环境幽雅,被评为区级文明校园并晋级为铜川市一类幼儿园。杨磊主持的幼儿园课题《农村幼儿园小班礼仪习惯养成研究》被省教科所确立为“十三五”规划课题。各个教学点教师朝气蓬勃,学生全面发展,山里168个娃娃和33名教师的学习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金锁关镇教育办全体教职工,在印台区教科体局的领导下,在教育助理员杨磊的带领下,怀揣“撸起袖子抓教育,挽起裤腿干基地”的豪情壮志,不惧艰难勇往直前,扎根山区无私奉献。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