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脱贫路上的牛郎哥
——记商南县青山镇新庙村养牛大户程书伟
    朱善国/文
    时值初夏,笔者走进了秦豫交界的商南县青山镇新庙村,只见沿河边路边坡边,到处都是食草的牛群,很是惊奇。经了解,得知是回乡创业青年程书伟办了养牛场,是该村的养牛专业大户,人们称他“牛郎哥”。
    38岁的程书伟,初中毕业后,先到北京打工,后在广州发展,主要是从事对俄罗斯的货运、服务等外贸工作,每年都有可观的收入,几年下来有了一定的积蓄,小日子过得很是红火。他想,外面的世界虽然很精彩,但月亮还是家乡的圆,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家乡还有不少乡亲很贫困,需要帮扶带动。于是,他带上所有的积蓄,于2013年回到家乡新庙村。
    满怀回乡创业,到底发展什么项目好?让他为了难。他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到外面去考察,还是确定不了发展项目。无奈,他又多次找朋友找村干部在一起讨论商量,最终确定了养牛的项目。他便租了50亩地,种牧草,建标准化圈舍,当年购买了19头牛,办起了养牛场。几年下来,繁殖加上购买的,现已发展到140多头。现在,他除了自己饲养外,还把76头牛分别让7户贫困户饲养,每户都在10头以上,繁殖的牛犊和饲养户五五分成,另给饲养户每头牛每月150元工费。如果饲养10头牛,一年就能挣1.8万元,如一家4口人,当年就能脱贫。饲养户3年下来,繁殖的牛犊分成,就有自己的资产了,何愁不富。他的这种扶贫帮困方式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普遍赞扬。
    为了延长产业链,他还和周围的群众达成协议,让农户种红薯,他无偿提供牛粪,减少使用化肥的开支,降低种地成本,红薯和藤蔓一并收购,做牛饲料。红薯种植容易,管理粗放,且产量高,使一些没技术、老弱不能外出打工的劳动力在家里多一个挣钱的门路。
    2016年,他注册了“霖龙畜禽专业合作社”,20多户群众加入了合作社,一部分合作社成员参入合作社务工、管理,一年收入都在2~4万元。有付出就有收获,在帮扶贫困户的同时,他自己也有了回报,去年以来,先后出售了48头牛,收入了近50万元。他说:“今年冬天,准备在相邻的马蹄店村再建一个牛场,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