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政府“配菜” 贫困户“点菜” 部门“上菜”
陇县开启“菜单式”扶贫新模式
  奋战脱贫攻坚第一线
  本报特邀通讯员 梁会平 
  “我在坡地上种了3亩油桃,以前收成好不好得看老天的脸色,心里就盼着能把浇水的问题给解决了。今年初村上给果园全部上了滴灌设施,这下我增收有底气了!”5月15日,在陇县城关镇北关村桃园里,村民杜玉林在自家的果园里边忙活着边向笔者说。这是陇县实施“菜单式”扶贫的一个缩影。 
  地处八百里关中平原西端的陇县是国家扶贫重点县,近几年虽然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示范县等殊荣,但贫困面积依然很大,贫困程度依然很深。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37万户4.86万人,贫困发生率20.3%。如何保证每个贫困户能真正甩掉贫困帽子?陇县县委书记杜长生说:“有的贫困群众想养牛但是缺资金,有的想打工而没门路,有的住在沟里面就盼着能挪出去,还有的身患重病渴望政府更多救济。精准扶贫,就是精准对接贫困户诉求,群众想吃哪盘‘菜’、适合吃哪盘‘菜’,我们就上哪盘‘菜’。” 
  据此,陇县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按照产业精准到户、设施精准到村、保障精准到人的思路,实施了以政府“配菜”、贫困户“点菜”、部门“上菜”为主要内容的“菜单式”脱贫新模式。县上整合各类扶持政策,推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三大类、72个“菜单”项目下发到各村,贫困户根据自身意愿和能力进行选择,镇和部门提供扶持资金和政策,从而让家家有增收产业、户户有脱贫项目。 
  就拿产业来说,该县依托奶山羊、核桃、烤烟、中蜂、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基础,为贫困户量身订制产业菜谱,共编制了种植、养殖、就业、生态四大类21个产业清单;同时落实切块资金8000多万元,整合涉农资金3.6亿元,并以财政担保撬动金融贷款3亿元,引导贫困户尽快找到门路、脱贫致富。 
  东风镇胡家庄村位于群山之中,漫山遍野的山花催生了一批养蜂户,村民李有录是当地老蜂农,但苦于无资金,一直无法扩大养蜂规模,长年就养两箱土蜂。去年,他免费领到了5箱中蜂,“甜蜜的事业”一下子有了新起色。现在正是春季花开时节,看着辛勤的小蜜蜂,他心里乐呵呵的。李有录说:“一箱蜂一年摇蜜几十斤,还能再繁殖一两箱,今年脱贫没问题!”胡家庄村扶贫工作队干部白亮介绍说,全村共80户贫困户,每户免费发放中蜂5箱;贫困户养蜂,不但有专业人员、能人大户等提供技术支持,贫困户还可以选择自主养殖、托养代管、合作社入股分红等模式,仅此一项每户每年至少增收2000元。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贫困户有产业就相当于有了“造血”功能。陇县扶贫办主任赵建政介绍,全县已有13715户贫困户享受到产业扶持政策。该县还着眼于提高贫困户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建立了100个产业扶贫基地,每个基地至少带动100名贫困户。
    脱贫攻坚既要解决个人脱贫难题,又要解决区域脱贫难题,下工夫改善贫困村面貌。陇县整合项目资金19亿元,用于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并重点实施三大工程:雅村强基工程、告别土坯房工程、移民搬迁工程。
    在陇县城关镇北关村,村民说起村容村貌的变化都掩饰不住喜悦之情:坑坑洼洼的土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路边正在装路灯,以后晚上走路也不怕黑了;修了排水渠,污水不乱流;有了健身广场,村子更漂亮了……陇县县长赵甲宏介绍,雅村强基工程覆盖全县103个贫困村,集中规划、分批推进,村均投资500余万元,集中实施道路硬化、安全饮水、环境整治、校安工程四大类936个项目,让贫困村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为此,该县成立了项目办公室,出台资金管理办法,突出中心村,突出补短板,目前,首批24个村已全部拉开建设场面。
    告别土坯房,搬到新家园,是群众最关心的事情。陇县计划两年时间,拆、改、建三措并举,彻底消除全县2.3万户危旧土坯房,目前已拆改4000多户。同时,移民搬迁4100户,引导贫困群众向县城、镇和中心社区聚集。胡家庄村村民胡金满以前住在深山里的土坯房里,背靠土崖,一下连阴雨动不动就滑坡,一家人为此提心吊胆。现在,他搬到了十里外的移民新村,住上了三室一厅共96平方米的单元房,而各项搬迁政策补贴后,自己只掏了约10万元。“这儿住得好、环境好,交通也方便,就在公路边,我到外面打短工活也好找。党和政府真是给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胡金满说。
    老弱病残缺乏劳动能力,必须依靠党委政府的兜底帮扶。陇县对这些群众给予特殊的关爱,实施了健康扶贫工程、教育“拔穷根”工程、社保兜底工程,一一编制政策补助详细菜单,确保贫困群众看得起病、子女上得起学、基本生活有保障。特别是投入1100万元实施了医疗费用保障“到边”行动和医疗扶贫救助“提标”行动,为所有人口购买大病补充医疗商业保险。这样一来,贫困人口生病,就有了新农合、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民政救助四道防线,自付费用可以降到10%以下。该县低保户李亚梅患有白血病,今年初,她住院化疗,花了3万多元,自己只负担了3000多元。
    脱贫攻坚,主体在群众,关键靠干部。陇县坚持在脱贫一线锻炼干部、检验干部,凝聚起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各级干部也在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帮助群众脱贫的过程中,改进了作风,拉近了干群关系。该县东南镇予村“第一书记”夏志平到村上后,组织群众种烤烟、栽苹果、搞滴灌、发展地膜玉米,安路灯、建井房、硬化道路、装有线电视、建文化活动场所……这一件件惠民实事,让村庄整齐了、环境干净了、群众致富有门路了。他说:“扶贫干部要把群众的小事、难事、突发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把群众当亲人了,群众才能把你当亲人。”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