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全省首个智慧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项目在高陵建成并闭环运行
生活垃圾减量80% 农村人居环境大变样

    4月26日,高陵区通远街道何村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减量化工作启动仪式在通远何村新社区举行,标志着全省首个智慧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项目在高陵建成闭环运行,其运行模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创新模式:二维码智能卡扫描,市民轻松实现垃圾分类
    在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中,高陵区充分借鉴日本、以色列、港澳台及浙江金华市金东区2.0版本和杭州五四村3.0版本模式,采取合作共建模式,引入陕西明堂环卫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推广、建设、运营、处置等全链条服务,进行了智能化提升,着力打造4.0版本。
    通远街道党工委书记杨琦介绍,在分类环节,采用村民简单好记的“二级四分”法进行,即农户按“可烂”和“不可烂”对垃圾进行初次分类,分别投放至门前的绿色分类桶内,由环卫工上门分类收集垃圾,“可烂”的运送至何村垃圾堆肥房,经生物发酵处理后作为有机肥料资源化利用;“不可烂”垃圾按“能卖”和“不能卖”两类二次分类;“能卖”的垃圾由再生资源利用公司有偿回收,“不能卖”的垃圾按“户集、村收、街运、区处理”的模式,运至垃圾填埋场做无害化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该区还运用“互联网+垃圾分类”新理念,引入新的智慧垃圾分类系统,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两网融合技术,将智能垃圾袋发放机、智能垃圾分类箱、智能垃圾分类可回收箱等三大硬件设备和云服务平台、微信平台有机融合,科学有效地实现了垃圾分类投放、回收的信息化监管,实现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
    村民可将纸张、塑料、金属、玻璃等可回收垃圾分类装进橘黄色二维码垃圾袋,或打包贴上二维码,扫描后投放至由智能垃圾分类和可回收两组箱组成的专用垃圾箱,机器自动称重,核算出价格,等垃圾回收工作人员分拣确认之后,按不同类别向村民返还积分,积分可到指定地点兑换相应的生活用品。
    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百姓生活幸福指数倍增
    眼下,何村智能垃圾分类设备,阳光生物有机发酵堆肥房、微生物机械高速堆肥房、垃圾分类车辆停靠充电冲洗点、渗滤液收集存储池等分类终端设施均已建成使用。同时,配备了全省第一台零污染、零排放、纯电动的新能源机械化环卫清扫车,设置了4处集中分类垃圾收集点,为全村466户农户门前安装分类垃圾桶,全面完成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工作,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闭环运行”。“如今社区环境卫生大变样儿啦,臭气熏天、蚊蝇乱飞的‘混装’大垃圾箱再没有了。”何村村民潘红说,他已能熟练地将剩菜剩饭、果皮纸屑、电池、灯管等垃圾准确分类和处理。走在何村社区道路上,几乎闻不到垃圾产生的恶臭味儿,陕西明堂环卫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锋说:“机械堆肥房设备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采用低温等离子体除臭技术处理后基本上没有异味,废水排放至渗滤液池经微生物菌剂处理后,转化为液体肥料再次利用,全程绿色无污染。”而另一座阳光有机发酵堆肥房则大量用于何村蔬菜大棚产生大量菜叶等垃圾。据统计,何村常住人口2000多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2000公斤,实行分类后,预计可回收约200公斤,堆肥1400公斤,垃圾填埋400公斤,可实现垃圾减量约80%。
    下一步,高陵将在何村先行试点的基础上,按照“一年试点启动、两年全面铺开”的目标和思路,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全面覆盖原则,在通远街道全域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逐步建立健全“户分类、村收集、街办转运、区处理”的治理模式及“有组织机构、有人员保障、有配套设施、有管理制度、有资金保障、有考核机制”的长效管理运行机制,最终实现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推动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提升百姓美好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文/屈妍)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