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幸福生活入画来
临渭区“乡村春晚”群众歌颂幸福新生活。
打造美丽乡村,清洁工在打扫街道。
阳郭镇高李村文化广场。
朱博武 本报记者 刘晓林 文/图
四月秦东,姹紫嫣红,渭南市临渭城乡,处处新景,绿意盈盈的绿化树矗立于宽阔整洁的道路两旁,与小花坊交相辉映;健身园、游乐场,与内涵丰富的文化墙相得益彰。夜晚,华灯初上,乡村舞台广场,农家妇女跳起了广场舞,把临渭农民的生活舞得多姿多彩。
一村一景 打造美丽乡村
近年来,渭南市临渭区委、区政府因地制宜,高占位布局、大力度投入、硬措施推进,集中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一个个“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新农村,在临渭区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走进临渭区桥南镇天留村,映入眼帘的是规划整齐、干净整洁的民居,满眼绿色、设施齐全的休闲广场,造型别致、设计精巧的景观廊亭。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映衬下,如织的游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令人沉醉。据了解,该村被评为“乡村旅游示范村”、“渭南市生态村”。
谈及天留村美丽乡村建设,临渭区美丽办主任赵社平告诉记者,天留村只是临渭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示范点,也是旅游扶贫模式的一个示范点。临渭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在保护美的基础上建设美、创造美,建成了诸如天留山、石鼓山、桃花源等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这些美丽乡村,文传古今、形兼南北、品貌各异,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村一色,既是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享受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园,又是市民回味乡愁、体验农耕文化的极好乐园。
春天的暖阳普照大地,广场边的走廊里,吃过早饭后的村民从容地聊天下棋;活动广场为村民休闲娱乐提供了更大的场地;簇拥在花丛、树丛中的健身器材成了村民休闲活动的新选择……“借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才有了现在蔡郭村的新变化。”路边上一位村民笑呵呵地说道。
官道镇武赵村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冬枣村。该村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无公害标准化冬枣示范基地、陕西省“’一村一品”示范村、“一村一品”引智基地、渭南市设施冬枣现代农业示范区。
放眼临渭,从武赵村到牒吴村,从天留村到蔡郭村,临渭区委、区政府把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结合,着力基础,锐意创新,紧紧围绕打造“农民生活的幸福家园、市民向往的休闲乐园”两个目标,抓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三个关键,遵循“以净为底、以美为形、以文为魂、以业为基、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让全区14个镇、142个重点示范村,百花齐放,成果丰硕。
如今,全区各街道你追我赶,部门全力配合,重力打造天留村、牒吴村、蒲阳村、东北大门、西大门、来化广场、柳园湖、108国道、渭阳路等重点工作,亮点纷呈。8个标杆村头雁引领,7条最美乡村道路、7个出口入口焕然一新,农村面貌大为改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乡村旅游逐渐兴起,处处呈现出干净整洁、绿树花海的美丽景象。
因地制宜 发展美丽产业
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以产业发展,增加村集体财富积累和提升农民生活水平,这是临渭区美丽乡村建设的落脚点。临渭区向阳街蔡郭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近年来,该村先后发展核桃400余亩,猕猴桃300余亩,樱桃50余亩。以坡塬核桃,平地猕猴桃、樱桃结合赤水大葱,发展思路推动蔡郭村走出发展新路子。
桥南镇天留村结合该村实际培育一批以专业大户、农家餐饮、家庭农场、休闲观光园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一批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的休闲农业示范点。将美丽乡村项目和文化休闲旅游、生态农业观光、农家采摘体验等进行有机结合,让游客来到天留村,就能得到全身心的放松,独享天然氧吧。通过游览航天测控博物馆,攀登天留山森林公园,居住、品尝地道农家饭等多种方式享受乡村休闲旅游带来的无尽乐趣。
临渭区围绕石鼓山、天留山、葡萄园、桃花源、军事博物馆等旅游景点,号召农户建设农家乐,发展休闲观光、采摘体验等特色旅游产业,带动扶贫720人。其中,桃花源项目已安置贫困群众300余人,建成后将提供就业岗位上千个。
产业富民 书写美丽篇章
既要让农村美起来,还要让群众富起来。临渭区委、区政府在产业发展基础上,以“种(养)殖+扶贫”模式,按照“政府引导,支部引领,群众参与,产业富民”的思路,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现代农业园区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资源办大事,实现了“单家独户”“小群体”“弱势群体”与“大市场”“大扶贫”格局的有效对接。
“园区+扶贫”模式。流转土地集中建设现代化农业园区,农户以出让土地获得租金,或以土地入股定期分红,并与园区签订用工协议。目前,已在阳郭、阎村两镇建成500亩以上猕猴桃示范园区2个,带动贫困户340户。其中,在阳郭镇注册成立的渭南市高李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其猕猴桃园区完成投资392.5万元,种植猕猴桃2600亩,带动贫困户200户。
“企业+扶贫”模式。扶贫部门投入专项资金,扶持规模以上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带动贫困发展产业,安排贫困户在企业就业。目前,已投入305万元,扶持8家企业,带动373户贫困户创收。
“光伏+扶贫”模式。将产业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到由贫困户组成的光伏合作社,引进光伏企业与合作社对接合作,集中建设光伏发电站,通过电力收益固定分红。目前已在阎村镇、崇凝镇、三张镇紧锣密鼓的实施。一期惠及200户贫困户。二期总投资2000万元,可惠及500户贫困户。
“基地+扶贫”模式。依托创新创业基地,将产业财政扶贫资金折股量化分给贫困户一定股份,集中资金建设标准化厂房对外出租,收益按持股数量进行分红,群众获得稳定收入。
截至目前,临渭区完成25个贫困村摘帽,脱贫12948户41728人,其中农村脱贫8426户30179人。
硬投入必然换来长远效益。临渭区的绿水青山已开始“流金汤银”。游人如织使美丽乡村出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势头,农村在产业融合中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休闲农业产业链的建构,培育壮大着农业产业化集群,使农民可在产业内部增收……
同心共筑小康梦,幸福生活入画来。临渭区聚焦全面小康目标,将美丽乡村建设成脱贫攻坚新引擎,奋力谱写建设幸福、活力、美好临渭新篇章。
打造美丽乡村,清洁工在打扫街道。
阳郭镇高李村文化广场。
朱博武 本报记者 刘晓林 文/图
四月秦东,姹紫嫣红,渭南市临渭城乡,处处新景,绿意盈盈的绿化树矗立于宽阔整洁的道路两旁,与小花坊交相辉映;健身园、游乐场,与内涵丰富的文化墙相得益彰。夜晚,华灯初上,乡村舞台广场,农家妇女跳起了广场舞,把临渭农民的生活舞得多姿多彩。
一村一景 打造美丽乡村
近年来,渭南市临渭区委、区政府因地制宜,高占位布局、大力度投入、硬措施推进,集中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一个个“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新农村,在临渭区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走进临渭区桥南镇天留村,映入眼帘的是规划整齐、干净整洁的民居,满眼绿色、设施齐全的休闲广场,造型别致、设计精巧的景观廊亭。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映衬下,如织的游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令人沉醉。据了解,该村被评为“乡村旅游示范村”、“渭南市生态村”。
谈及天留村美丽乡村建设,临渭区美丽办主任赵社平告诉记者,天留村只是临渭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示范点,也是旅游扶贫模式的一个示范点。临渭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在保护美的基础上建设美、创造美,建成了诸如天留山、石鼓山、桃花源等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这些美丽乡村,文传古今、形兼南北、品貌各异,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村一色,既是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享受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园,又是市民回味乡愁、体验农耕文化的极好乐园。
春天的暖阳普照大地,广场边的走廊里,吃过早饭后的村民从容地聊天下棋;活动广场为村民休闲娱乐提供了更大的场地;簇拥在花丛、树丛中的健身器材成了村民休闲活动的新选择……“借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才有了现在蔡郭村的新变化。”路边上一位村民笑呵呵地说道。
官道镇武赵村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冬枣村。该村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无公害标准化冬枣示范基地、陕西省“’一村一品”示范村、“一村一品”引智基地、渭南市设施冬枣现代农业示范区。
放眼临渭,从武赵村到牒吴村,从天留村到蔡郭村,临渭区委、区政府把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结合,着力基础,锐意创新,紧紧围绕打造“农民生活的幸福家园、市民向往的休闲乐园”两个目标,抓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三个关键,遵循“以净为底、以美为形、以文为魂、以业为基、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让全区14个镇、142个重点示范村,百花齐放,成果丰硕。
如今,全区各街道你追我赶,部门全力配合,重力打造天留村、牒吴村、蒲阳村、东北大门、西大门、来化广场、柳园湖、108国道、渭阳路等重点工作,亮点纷呈。8个标杆村头雁引领,7条最美乡村道路、7个出口入口焕然一新,农村面貌大为改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乡村旅游逐渐兴起,处处呈现出干净整洁、绿树花海的美丽景象。
因地制宜 发展美丽产业
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以产业发展,增加村集体财富积累和提升农民生活水平,这是临渭区美丽乡村建设的落脚点。临渭区向阳街蔡郭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近年来,该村先后发展核桃400余亩,猕猴桃300余亩,樱桃50余亩。以坡塬核桃,平地猕猴桃、樱桃结合赤水大葱,发展思路推动蔡郭村走出发展新路子。
桥南镇天留村结合该村实际培育一批以专业大户、农家餐饮、家庭农场、休闲观光园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一批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的休闲农业示范点。将美丽乡村项目和文化休闲旅游、生态农业观光、农家采摘体验等进行有机结合,让游客来到天留村,就能得到全身心的放松,独享天然氧吧。通过游览航天测控博物馆,攀登天留山森林公园,居住、品尝地道农家饭等多种方式享受乡村休闲旅游带来的无尽乐趣。
临渭区围绕石鼓山、天留山、葡萄园、桃花源、军事博物馆等旅游景点,号召农户建设农家乐,发展休闲观光、采摘体验等特色旅游产业,带动扶贫720人。其中,桃花源项目已安置贫困群众300余人,建成后将提供就业岗位上千个。
产业富民 书写美丽篇章
既要让农村美起来,还要让群众富起来。临渭区委、区政府在产业发展基础上,以“种(养)殖+扶贫”模式,按照“政府引导,支部引领,群众参与,产业富民”的思路,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现代农业园区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资源办大事,实现了“单家独户”“小群体”“弱势群体”与“大市场”“大扶贫”格局的有效对接。
“园区+扶贫”模式。流转土地集中建设现代化农业园区,农户以出让土地获得租金,或以土地入股定期分红,并与园区签订用工协议。目前,已在阳郭、阎村两镇建成500亩以上猕猴桃示范园区2个,带动贫困户340户。其中,在阳郭镇注册成立的渭南市高李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其猕猴桃园区完成投资392.5万元,种植猕猴桃2600亩,带动贫困户200户。
“企业+扶贫”模式。扶贫部门投入专项资金,扶持规模以上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带动贫困发展产业,安排贫困户在企业就业。目前,已投入305万元,扶持8家企业,带动373户贫困户创收。
“光伏+扶贫”模式。将产业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到由贫困户组成的光伏合作社,引进光伏企业与合作社对接合作,集中建设光伏发电站,通过电力收益固定分红。目前已在阎村镇、崇凝镇、三张镇紧锣密鼓的实施。一期惠及200户贫困户。二期总投资2000万元,可惠及500户贫困户。
“基地+扶贫”模式。依托创新创业基地,将产业财政扶贫资金折股量化分给贫困户一定股份,集中资金建设标准化厂房对外出租,收益按持股数量进行分红,群众获得稳定收入。
截至目前,临渭区完成25个贫困村摘帽,脱贫12948户41728人,其中农村脱贫8426户30179人。
硬投入必然换来长远效益。临渭区的绿水青山已开始“流金汤银”。游人如织使美丽乡村出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势头,农村在产业融合中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休闲农业产业链的建构,培育壮大着农业产业化集群,使农民可在产业内部增收……
同心共筑小康梦,幸福生活入画来。临渭区聚焦全面小康目标,将美丽乡村建设成脱贫攻坚新引擎,奋力谱写建设幸福、活力、美好临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