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这里的石头会唱歌
    石头旱垒村庄。

    河道怪石林立。
    游人坐石观景。
    东周古石寨。
    本报通讯员 刘杨阳 朱军 文/图
    七年前,一首《雨花石》红遍大街小巷。而今,伴随着生态旅游的悄然兴起,在黄龙县白马滩镇,看似冰冷单调的石头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小小的石头竟然会唱歌?歌曲的名字被我们称之为《石头+》。
    “今年咱政府办了石头文化加工厂,我在厂子里打工,离家又近,每月还收入2800元,有了固定收入,我相信我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过得好。”4月7日,正在白马滩镇石头文化加工厂运输石料的白马滩村45岁精准扶贫户卫新民高兴地说。
    打造特色小镇、旅游乡村,做好“石头+”文章,围绕发展“生态旅游、富民强镇”主线,坚持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不动摇,今年,黄龙县白马滩镇突出“特”字,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旅游业,将白马滩打造成为产业、文化、旅游的特色小镇、旅游乡村,实现生态、经济“融合”发展。到今年年底,争取实现产值1500万元以上,接待旅游人数超20万人次。
    石头+产业
    今年,黄龙县委、县政府定位打造特色小镇、旅游乡村,对白马滩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动力和压力兼具。据白马滩镇党委书记朱宏涛介绍,“特色小镇、旅游乡村”的总体布局以张峰古村落(被住建部等七部门列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为中心,以河西坡、白马滩、石门3个村为线,用当地鹅暖石、青石等石材旱垒3个村11个村民小组美化乡村,以打造村庄与石头为一体原生态石艺术旅游观赏长廊。同时,该镇以石头文化公司为依托,在保护生态原则下,组织当地群众和有劳动能力的精准扶贫户为石材加工厂提供石料进行加工销售,把漫山遍野的石头变废为宝,而且成为群众增收致富新型产业。
    石头+文化
    白马滩镇境内327国道沿线7公里多的用石头垒起的一排排石链建设标志性景观,整齐统一,小镇的“石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白马滩山青水秀,早已为世人所知,而白马滩石头的文化,鲜为人知。境内景区、村庄依山而建,几百年来,村民们仍旧保留着原生态的生活样式,石寨、古寨、浮雕、民居建筑、门前栅栏、山边地硷,基本上是都是石块堆积或雕刻而成,有很高的艺术、观赏和研究价值,形成了“景包村、村是景”的独特石文化风景,关于“石”的传说、景观等更是动听而富有诗情画意,其石文化景点主要有:石门——在前石门村对岸的悬崖峭壁上,其景鬼斧神功,天然形成,有门框、门扇、门槛,上檐之形状,仿佛一扇紧闭的大门,造型逼真。由此而产生了许多优美的民间传说,自古有名。石门峡谷——从韩城交界处至张峰村,长约6公里,山势陡峭,悬崖百丈,河流急喘,是开发漂流、攀崖、登山运动的理想之地。窑店寨子—在窑店村对面峡谷的悬崖峭壁上,石头干砌而成,墙高约三米,能容纳五十多人;石门寨子——在后石门村侧前的山头上,四周石头干砌,墙高丈余,地势险要,扼守两川。里面有神庙、房屋、商铺等,能容纳二百多人;前石门寨子——在前石门村河对岸,利用山崖自然地形,修成三层防御掩体,高约20多米,能容纳五、六十人。石匣——在张峰村对面半山间,系山体断裂滑坡形成,南、北、西三面崖高数丈,仿佛刀切一般,仅东边开口,形似木匣。狮子山——在石佛寺南,因山上有一天然石狮得名,山势险峻,峰奇沟深,古木参天。尤其石狮形象逼真,威武雄壮,蹲坐山巅,目视山川,是一处奇特的天然景致。
    石头+旅游
    西安游客张伟告诉笔者,早就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黄龙白马滩,没想到带着家人来到这里后,他惊呆了。“看到这里园风景如画,古镇干净古朴、生态村整洁秀美,空气清新,特别是咱这一排排石头干垒的村庄,一下子把我带回儿时记忆的老家,真的非常亲切,来到这有了回家的感觉。这里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夏天了我还会带家人来漂流,再看看多彩黄龙,走进花的海洋!”
   “特色小镇”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镇’,而是产业、文化、旅游叠加的发展空间平台,形成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新型业态。副镇长王辉介绍,“特色”是小镇的生命力所在,将进一步挖掘村庄、景区与石头有关的神话传说,编排石文化节目,赋予白马滩石文化历史和人文内涵,为文化旅游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如今的白马滩生态旅游发展正迈向全域旅游的发展方向,以东周石头古寨、张峰传统古村落项目建设为重点,打造特色示范旅游石头村寨,带动全镇乡村旅游业发展。依托石门峡漂流、神峪川景区、五大休闲驿站等资源禀赋,以发展补充观光游的旅游休闲产业为定位,采取景区带动、公司+农户、综合开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等方式,本着“一村一品”的原则,做好不同类型、多样化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优美的自然风景、独具诗韵的石头文化、古朴清幽的慢节奏生活,真让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