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春风送暖贴心人
——再访汉滨区沈坝镇小沟村“第一书记”周仕山
    周仕山与村干部走村入户。

    本报记者 李冀安 文/图
    3月26日,阳春三月,春光明媚,记者再次来到汉滨区沈坝镇小沟村采访周仕山,他对记者说:“感触最深的就是不忘初心,让贫困户认可我们,才能帮助和引导广大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周仕山是2016年初由汉滨区交通运输局派驻到小沟村任“第一书记”,直到今年任职期满,他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300多天。其间,他的足迹踏遍了这个村子的角角落落。
    要和群众熟起来
    到村任职后,周仕山经常牺牲双休日加班加点在村工作,在他的眼里,7天工作制已是常态。他走村入户、跑田间地头广泛深入接触村民,拉拉家常、听听建议、了解实情,做到胸中有数,掌握第一手资料。他集中走访了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老党员等,了解班子建设、村容村貌、土地状况、农业结构、集体收入等情况,分类建立了村情民意台账,初步摸清了“症结点”,找准了“着力点”。通过持续深入地沟通交流,村里老少爷们逐渐地认识、了解了这个“第一书记”,遇事也愿意找他反映。
    贫困户唐正华,女儿在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上学,可以享受有关教育扶贫补助政策,但对贫困户而言,即不清楚补助政策,也不知道在哪办理,周仕山就带他们去扶贫局盖章子,在区教育资助中心办理补助。在汪家院子走访时,汪忠富和汪厚华、隆孝清三户为土地纠纷已扯皮多年,得知情况后,他及时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到三户家中做思想工作,通过耐心细致沟通,说服三家冰释前嫌,并握手言和,最终达成和解协议。在包抓的贫困户王志元家,看到他妻子躺在床上神情,心里非常沉重,周仕山按照政策帮他们解决医疗救助,协调镇民政部门,给予在政策方面倾斜。像这样例子还有不少,通过这些实事、小事,他逐步赢得了群众支持,打开了工作局面。
    要让村子富起来
    在小沟村摸底调查之后,他以党支部为龙头,按照“党支部+X+贫困户”的方式发展产业,X既可以是合作社、也可以是公司或者能人大户。不管是哪种形式,都要让贫困户真正参与进来,以土地入股分红也行,在合作社务工挣钱也行,党支部要想方设法让贫困户通过产业,享受实惠,实现收入越线、稳定脱贫的最终目的。以党支部牵头成立的小扬农民专业种养殖合作社,带动贫困户18户22人务工挣钱。截至目前,已全部脱贫越线。
    周仕山认为产业发展既要考虑长远,又要着眼当前,不能一哄而上,要考虑当地气候、土壤等一些因数,多搞调查研究,尽量选择一些短平快项目,譬如种植药材当年就可见效。贫困户邝安生、何昌军养蜂200多箱,当年就有收益。他一再跟村民讲,在养殖方面要考虑供需关系,不能盲目跟从,要注意市场主体,避免不必要风险。
    要让队伍强起来
    周仕山工作中深深体会到,有一支坚强的领导班子、稳固的党员队伍,对农村发展至关重要。为此,他首先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严肃党组织生活,借“两学一做”工作契机推动各项工作。并利用党员大会学习宣传党的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入推动政策落实。落实“四议两公开”,督促村民监督委员会发挥作用,促进村级事务公开、公平、公正,帮助村干部提高依法办事能力,指导完善村规民约,弘扬文明新风,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通过这段时间的包村工作周仕山深深感到,群众都非常质朴,党员既要沉下身,又要多用心。多跑贫困户问寒问暖,一句话,暖人心;多跑隔阂户促膝谈心,勤走动,误会除;多跑能人户寻计问策,多交谈、取真经,要用心去贴近群众温暖村民。只有始终将群众满意作为唯一标准,踏踏实实地为群众办几件实事好事,群众才会信任支持我们,才能真正对得起“第一书记”这个称号。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