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三部曲”打造“李子村”
翟变林(左)在李子园里和村民一起修剪枝干。
李世居 席冯延 文/图
4月4日,笔者来到大荔县段家镇的似仙渠村,这里与蒲城县隔着洛河相望,过去是个比较贫穷的村子,天旱尘土飞,下雨泥满身,村子有400多户人家,娃娃们说个媳妇都是难上难。在一片李子树林中,笔者见到了被群众称为“拼命三娘”的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的翟变林,她指着眼前花开茂盛的李子园和新修的渠道说,村上全部实现了路路通,方便了群众耕种和运输,对今年的收成她充满信心,四千多亩李子产值收入可上三千多万元。
“我当村干部,也不想图回报,就是看到党的政策好,这些年家里富了起来,孩子们和丈夫大力支持我为村上干点实事,这就是我当村干部的缘由。”翟变林是2013年被大家推举为段家镇首位女村支书兼村主任。4年时间,她摸索创新的一套适合农村工作的“三部曲”工作法,在似仙渠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是“融入”工作法,能够始终同乡亲“打”成一片,凡事带头,亲力亲为,谁家的老人啥情况,谁家有几个小孩,她都了如指掌。二是“透明”工作法,凡涉及集体的事情,都能够坚持做到公开化,能够积极主动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三是“一线”工作法,大小事情都能够坚持到一线了解、协调、解决,真正做到了走进每家门、掌握每家情。
似仙渠村沟壑温差大,最适合李子的种植,所栽植的黑皮李子成熟后自然潮上薄薄一层白霜,颜色和味道十分诱人。翟变林抓住这一特色,先后引进美国和外省的两个新品,帮助群众发展李子产业,并从技术、管理、销售为群众提供方便。目前,似仙渠村李子产业从原来的一千亩发展到如今的四千多亩,占到耕地的90%左右,每亩收入在1万多元,似仙渠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李子村”。
翟变林用她的“三部曲”工作法,让村子美了起来、富了起来。4年间,村里的生产路从原来的3米土路变成7米宽的水泥路,并实现了村村通;村上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100多盏路灯,让村子夜晚如昼,广场舞和民乐园让村子和城里媲美,把个“山沟沟”的似仙渠村点缀得无比美丽。
当问起这一切的成绩时,翟变林只是说了这么一句话:“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天时地利人和,群众觉悟提高了,只要没私心,为老百姓多想,没有干不成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这样,翟变林被大荔县委宣传部、文明办评为“最美大荔人”,颁奖词是这样写的:翟变林,似仙渠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她风风火火,敢说敢想敢干,创新了一套适合农村工作的“三部曲”工作方法,把村子“打扮”的“山清水秀”,农民人均收入从过去的三五千元达到了上万元,让村里人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李世居 席冯延 文/图
4月4日,笔者来到大荔县段家镇的似仙渠村,这里与蒲城县隔着洛河相望,过去是个比较贫穷的村子,天旱尘土飞,下雨泥满身,村子有400多户人家,娃娃们说个媳妇都是难上难。在一片李子树林中,笔者见到了被群众称为“拼命三娘”的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的翟变林,她指着眼前花开茂盛的李子园和新修的渠道说,村上全部实现了路路通,方便了群众耕种和运输,对今年的收成她充满信心,四千多亩李子产值收入可上三千多万元。
“我当村干部,也不想图回报,就是看到党的政策好,这些年家里富了起来,孩子们和丈夫大力支持我为村上干点实事,这就是我当村干部的缘由。”翟变林是2013年被大家推举为段家镇首位女村支书兼村主任。4年时间,她摸索创新的一套适合农村工作的“三部曲”工作法,在似仙渠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是“融入”工作法,能够始终同乡亲“打”成一片,凡事带头,亲力亲为,谁家的老人啥情况,谁家有几个小孩,她都了如指掌。二是“透明”工作法,凡涉及集体的事情,都能够坚持做到公开化,能够积极主动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三是“一线”工作法,大小事情都能够坚持到一线了解、协调、解决,真正做到了走进每家门、掌握每家情。
似仙渠村沟壑温差大,最适合李子的种植,所栽植的黑皮李子成熟后自然潮上薄薄一层白霜,颜色和味道十分诱人。翟变林抓住这一特色,先后引进美国和外省的两个新品,帮助群众发展李子产业,并从技术、管理、销售为群众提供方便。目前,似仙渠村李子产业从原来的一千亩发展到如今的四千多亩,占到耕地的90%左右,每亩收入在1万多元,似仙渠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李子村”。
翟变林用她的“三部曲”工作法,让村子美了起来、富了起来。4年间,村里的生产路从原来的3米土路变成7米宽的水泥路,并实现了村村通;村上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100多盏路灯,让村子夜晚如昼,广场舞和民乐园让村子和城里媲美,把个“山沟沟”的似仙渠村点缀得无比美丽。
当问起这一切的成绩时,翟变林只是说了这么一句话:“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天时地利人和,群众觉悟提高了,只要没私心,为老百姓多想,没有干不成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这样,翟变林被大荔县委宣传部、文明办评为“最美大荔人”,颁奖词是这样写的:翟变林,似仙渠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她风风火火,敢说敢想敢干,创新了一套适合农村工作的“三部曲”工作方法,把村子“打扮”的“山清水秀”,农民人均收入从过去的三五千元达到了上万元,让村里人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