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石泉八十四岁老人传承古法制油
    菜油被挤压出来了。

    江恒年讲述古法制油。
    蒸菜籽。
    磨菜籽。
  本报记者 崔福红 通讯员 吴亚君/文图
    3月28日,一种面临失传的原始榨油方法在石泉县喜河镇长阳村一个油坊重现,吸引了周围不少人围观。这个油坊的主人名叫江本忠,开了十几年油坊的他,去年在村上成立了油料合作社,打算发展各类食用油。今年初,他受到启发,想将这种快要失传的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下来。
    走进榨油的房间,由木头和竹篾制成的古老榨油设备首先引入眼帘,这种榨油设备分为两个部分,由榨壳和撞杆做成。榨壳是用一棵很大的树雕琢而成,备有若干楔子。“这些木头很大,当初是用铲车拉回来了,这个撞杆是檀木做的,因为它坚硬耐磨。”江本忠介绍。
    据说,这些木制设备的制作安装都是邀请长阳村的一位老人指导完成的,这位老人已是84岁的高龄,名叫江恒年,家住喜河镇长阳村二组,是这种土法榨油的老手艺人,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他都在油坊做工,也修理过这种榨油设备。
    老人年轻时做过木匠,篾匠。据说,农村所使用的所有木制农具他都会做,编草鞋草帽、簸箕筛子更是不在话下。从编制装菜籽饼用的草衣,到制作榨油用的榨壳、撞干等木具,都是由他手把手教着油坊其他几个中年人做成的。
    在这个小油坊里,江恒年一步步做着示范,指导其他几个人如何做好每一步。编制草衣的张瑛是油坊的女主人,她和老人一起编制了不少草衣。张瑛说:“别看江大爷年纪大了,他手脚可麻利了。”
    这种传统的榨油工序比较复杂。先是炒菜籽,菜籽要炒黄,炒出香味就可以了。接着再推磨破籽,然后用碾子碾细。“以往都是用牛来拉碾子,为了干净卫生,我们改用为电。”江本忠介绍。
    紧接着,将碾好的油菜籽用筛子过一遍,把粗糙的过滤掉,再蒸熟,大概蒸半个小时左右,蒸到可以捏成团就能出锅了。将油菜籽蒸熟是提取油脂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在生产上称为蒸坯,蒸炒后的坯称为熟坯。
    踩饼,装饼,撞油是接下来最关键的环节。江恒年穿着草鞋站在被草衣和铁箍所包裹的菜籽饼上用力踩实,踩匀,再将踩好的菜籽饼码起来放在一边。江恒年说:“踩菜籽饼是一项技术活,关系到出油量的多与少,一定要踩结实踩匀称。而这一槽大概能装二十个左右踩好的菜籽饼。”
    装好菜籽饼后,三个壮年男子在江恒年的指导下,用撞杆使劲的击打着榨壳,每露出一点缝隙,前面掌控撞杆的人就和江恒年一起将楔子换掉,就这样一步步挤压着菜籽饼,菜籽饼受到挤压使榨壳内部的空间变小迫使菜籽油流出来。他们累的大汗淋漓时,菜籽油开始慢慢往外渗。
    这种榨油方法70年代之前的人可能还见过,像我们这种80后,真的还是看稀奇,那时候的人们真聪明啊。”在这里驻村的第一书记、县委办干部何超说道。据江本忠介绍,机器榨油的话1斤菜籽大概可以榨出4两多,而这种木质榨油机1斤大概只能榨出3两左右,而且这种传统的方法费时费力,成本很高。“我是想把这种传统手艺传承下来,以后我们喜河镇的雁山瀑布景区开业后,我打算办个农家乐,开发舂米、制油、磨面粉等农业体验项目,来吸引游客。”江本忠谈着自己的想法。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