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留下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中西沟村支书黎平富(右一)正在介绍自来水服务队运行情况。
留坝县委书记许秋雯(左一)向汉中市委书记王建军(右二)等领导介绍扶贫互助合作社组织构架。
新理念 新业态 新动能
宣传落实中央一号文件
本报记者 姚远 文/图
留坝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革命老区和秦巴山区连片开发特困地区。全县76个行政村(社区)4.7万人口,其中贫困村39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960户4464人。2016年有20个贫困村出列,1047户2762人脱贫。剩余19个贫困村913户1702人今年全部脱贫。
脱贫攻坚根本之策是解决“怎么扶、扶长远”。即使现在脱贫摘帽了,但“断奶”之后,脱贫成果怎样巩固?这,成为各级领导必须面对的现实。
“脱贫攻坚工作,要求‘五级书记’负责制,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主体应该是村级组织。只有建强村级组织,激发内生动力,才能带领群众走上健康、持续的发展道路。”留坝县委书记许秋雯说。
于是,留坝县首批组建的11个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应运而生。
找准载体,组建“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
留坝县建立的“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以下简称扶贫社),由村支部书记担任理事长,其实质是在村支部领导下,集经济运营、社会管理和公益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体。
扶贫社做为独立法人,在保留村级合作社基本属性的同时,并不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服务活动,主要功能是组织协调、整合资源、管理服务。扶贫社之下,设立若干个专业生产队和服务队,从事具体的村级事务管理、组织群众生产、服务群众生活等工作。
专业生产队分为生产经营和公益服务两大类。扶贫社遵循市场规律,采取经济手段,辅以政治手段和村民参与的民主手段,对各个生产队实行综合管理,并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和服务费,作为村集体经济的积累。
县上采取资本注入、信贷支持的方式,为每个村的扶贫社注入原始资金60万元,主要用于贫困户产业发展和扶贫社的生产运营。
县上将总投资30万元以下,工程技术简单的项目,以委托代建方式交由扶贫社组织实施。在投工投劳方面,扶贫社向贫困户和低收入家庭倾斜,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扶贫社严格执行“村财镇管”制度,运营资本金及收入全部进入村集体账户,交由镇财政所管理,扶贫社不得留存现金。并要求村组干部一律不得领办经营性服务队。扶贫社不得自行实施项目,必须以外包形式,交由下设的服务队组织实施。
打破瓶颈,让贫困户更添获得感
2016年8月,火烧店镇中西沟村首批成立扶贫社,吸纳会员154户,占全村总户数的72%。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农户入股17.5万元,加上配套资金30万元,总筹集资金47.5万元。
原来全村每年有300多人外出打工,几乎成了“空心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自从扶贫社成立以来,很多有想法的年轻人,通过扶贫社贷款自主发展产业,目前已有80多人回乡创业、就业。
(下转第七版)
(上接第一版)
中西沟村通过“院坝说事会”,率先成立起自来水管理服务队,为全村居民安装上水表,水费按照每吨1元的标准,由服务队成员收取。服务队负责自来水管网的日常维护修缮,所产生的费用通过扶贫社从收缴的水费中列支,做到公益设施有人用有人管。对于拒交水费的人,在全村予以公开曝光,让村民共同监督,形成无形的力量,起到教育和督促作用。渐渐地,主动交费的人越来越多了。
武关驿镇松树坝村扶贫社下设9个服务队,涉及工程建设、农业生产、电子商务、欢乐乡村文艺宣传等多项内容。该村贫困户王建礼在互助社的帮助下,甩掉贫困户帽子,离家8年的媳妇最近回到家里团聚。记者在村口见到王建礼的时候,他满脸堆笑,正在扶贫社的安排下当大工,每天工资150元。
“我们合作社干了以前小包工头干的活,以前让包工头赚的钱,现在让村集体挣了。”松树坝村支书、合作社理事长席帮清介绍说,扶贫社优先吸纳贫困户入社务工,参与村级公共设施管护。这样就解决了基础设施“有人建、有人用、有人管”的难题。
留侯镇营盘村是张良庙、紫柏山、滑雪场等景区主要功能区,并以景区为中心,辐射发展“农家乐”、农家宾馆近百户,每个景区都成了脱贫致富的“龙头企业”。
“成立扶贫互助合作社,就是要依托旅游资源的优势,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旅游项目经营中来,实现脱贫致富。”留侯镇党委书记杨君说,营盘村扶贫社承接的青少年足球研训基地日常保洁工作,优先安置5名贫困户成为保洁员,让贫困户每月都有了800元的固定工资。
留坝县在实施旅游扶贫战略中,坚持把90%的就业岗位交给贫困户,让70%的贫困户参与到旅游产业中来,收入占比达到76%。
激发动力,脱贫路上更稳健
留坝县村级扶贫社运营以来,通过项目管理收取管理费,为专业生产队提供基本生产资料收取租赁费,联系农产品销售收取服务费,使集体经济收入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村上有了收入,村“两委”无钱办事、“等靠要”的尴尬局面迎刃而解,各村把集体积累用于公共设施的建设维护、村容村貌建设等公益事业中,其组织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采访中,当地不少村干部普遍反映说,自己说话好使了,村上的公益事业有人管了,村集体有实力了,干群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了,群众主动靠拢党组织,村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明显增强了。
留坝县用活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平台,让勤劳致富、敬老爱亲、文明诚信等教育有了组织和载体。
现如今,村上修路修桥,有人去管;贫弱乡邻,有人过问;邻里纠纷,有人出面解决;红白喜事,有人帮忙操持。还有很多人主动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乡音亲情,文明新风逐渐回归。建设新农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用尽显。
首批试点的11个村全部摘掉“空壳村”帽子,发展社员1000多户,贫困户占97%,吸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7个,扶贫社共实施项目21个,总投资200余万元,贫困户人均增收2000元,村集体经济积累增加80多万元。
目前又有15个村成立了扶贫社,今年留坝县要整体脱贫摘帽,扶贫社也要实现全部覆盖,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行当中。
留坝经验,引发各级高度关注
2016年底,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办的“绿色发展与推进精准扶贫”主题研讨会在中央党校举行,县委书记许秋雯应邀出席并介绍了留坝经验。
省扶贫办已把留坝县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的经验上报到国务院扶贫办。3月初,省委政研室一行到留坝县调研,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3月24日,汉中市委书记王建军到留坝县调研,称赞扶贫社既是经济组织、服务组织,也是村民自治组织,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实施有效社会管理、开展村民自治邻里互助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更是组织方式的创新、生产方式的创新、村民治理方式的创新和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
王建军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在资金上扶持、组织上指导、政策上倾斜,进一步管好用好这一创新平台,确保扶贫互助合作社在拓宽增收渠道、缓解贫困户资金短缺、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中发挥出更好作用。
县委书记许秋雯告诉记者:“不久前,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要加强贫困村两委建设,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留坝县组建的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就是要建强基层政权,留下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让村级组织扶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变成群众致富的‘高速路’。”
留坝县委书记许秋雯(左一)向汉中市委书记王建军(右二)等领导介绍扶贫互助合作社组织构架。
新理念 新业态 新动能
宣传落实中央一号文件
本报记者 姚远 文/图
留坝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革命老区和秦巴山区连片开发特困地区。全县76个行政村(社区)4.7万人口,其中贫困村39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960户4464人。2016年有20个贫困村出列,1047户2762人脱贫。剩余19个贫困村913户1702人今年全部脱贫。
脱贫攻坚根本之策是解决“怎么扶、扶长远”。即使现在脱贫摘帽了,但“断奶”之后,脱贫成果怎样巩固?这,成为各级领导必须面对的现实。
“脱贫攻坚工作,要求‘五级书记’负责制,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主体应该是村级组织。只有建强村级组织,激发内生动力,才能带领群众走上健康、持续的发展道路。”留坝县委书记许秋雯说。
于是,留坝县首批组建的11个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应运而生。
找准载体,组建“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
留坝县建立的“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以下简称扶贫社),由村支部书记担任理事长,其实质是在村支部领导下,集经济运营、社会管理和公益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体。
扶贫社做为独立法人,在保留村级合作社基本属性的同时,并不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服务活动,主要功能是组织协调、整合资源、管理服务。扶贫社之下,设立若干个专业生产队和服务队,从事具体的村级事务管理、组织群众生产、服务群众生活等工作。
专业生产队分为生产经营和公益服务两大类。扶贫社遵循市场规律,采取经济手段,辅以政治手段和村民参与的民主手段,对各个生产队实行综合管理,并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和服务费,作为村集体经济的积累。
县上采取资本注入、信贷支持的方式,为每个村的扶贫社注入原始资金60万元,主要用于贫困户产业发展和扶贫社的生产运营。
县上将总投资30万元以下,工程技术简单的项目,以委托代建方式交由扶贫社组织实施。在投工投劳方面,扶贫社向贫困户和低收入家庭倾斜,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扶贫社严格执行“村财镇管”制度,运营资本金及收入全部进入村集体账户,交由镇财政所管理,扶贫社不得留存现金。并要求村组干部一律不得领办经营性服务队。扶贫社不得自行实施项目,必须以外包形式,交由下设的服务队组织实施。
打破瓶颈,让贫困户更添获得感
2016年8月,火烧店镇中西沟村首批成立扶贫社,吸纳会员154户,占全村总户数的72%。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农户入股17.5万元,加上配套资金30万元,总筹集资金47.5万元。
原来全村每年有300多人外出打工,几乎成了“空心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自从扶贫社成立以来,很多有想法的年轻人,通过扶贫社贷款自主发展产业,目前已有80多人回乡创业、就业。
(下转第七版)
(上接第一版)
中西沟村通过“院坝说事会”,率先成立起自来水管理服务队,为全村居民安装上水表,水费按照每吨1元的标准,由服务队成员收取。服务队负责自来水管网的日常维护修缮,所产生的费用通过扶贫社从收缴的水费中列支,做到公益设施有人用有人管。对于拒交水费的人,在全村予以公开曝光,让村民共同监督,形成无形的力量,起到教育和督促作用。渐渐地,主动交费的人越来越多了。
武关驿镇松树坝村扶贫社下设9个服务队,涉及工程建设、农业生产、电子商务、欢乐乡村文艺宣传等多项内容。该村贫困户王建礼在互助社的帮助下,甩掉贫困户帽子,离家8年的媳妇最近回到家里团聚。记者在村口见到王建礼的时候,他满脸堆笑,正在扶贫社的安排下当大工,每天工资150元。
“我们合作社干了以前小包工头干的活,以前让包工头赚的钱,现在让村集体挣了。”松树坝村支书、合作社理事长席帮清介绍说,扶贫社优先吸纳贫困户入社务工,参与村级公共设施管护。这样就解决了基础设施“有人建、有人用、有人管”的难题。
留侯镇营盘村是张良庙、紫柏山、滑雪场等景区主要功能区,并以景区为中心,辐射发展“农家乐”、农家宾馆近百户,每个景区都成了脱贫致富的“龙头企业”。
“成立扶贫互助合作社,就是要依托旅游资源的优势,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旅游项目经营中来,实现脱贫致富。”留侯镇党委书记杨君说,营盘村扶贫社承接的青少年足球研训基地日常保洁工作,优先安置5名贫困户成为保洁员,让贫困户每月都有了800元的固定工资。
留坝县在实施旅游扶贫战略中,坚持把90%的就业岗位交给贫困户,让70%的贫困户参与到旅游产业中来,收入占比达到76%。
激发动力,脱贫路上更稳健
留坝县村级扶贫社运营以来,通过项目管理收取管理费,为专业生产队提供基本生产资料收取租赁费,联系农产品销售收取服务费,使集体经济收入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村上有了收入,村“两委”无钱办事、“等靠要”的尴尬局面迎刃而解,各村把集体积累用于公共设施的建设维护、村容村貌建设等公益事业中,其组织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采访中,当地不少村干部普遍反映说,自己说话好使了,村上的公益事业有人管了,村集体有实力了,干群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了,群众主动靠拢党组织,村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明显增强了。
留坝县用活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平台,让勤劳致富、敬老爱亲、文明诚信等教育有了组织和载体。
现如今,村上修路修桥,有人去管;贫弱乡邻,有人过问;邻里纠纷,有人出面解决;红白喜事,有人帮忙操持。还有很多人主动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乡音亲情,文明新风逐渐回归。建设新农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用尽显。
首批试点的11个村全部摘掉“空壳村”帽子,发展社员1000多户,贫困户占97%,吸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7个,扶贫社共实施项目21个,总投资200余万元,贫困户人均增收2000元,村集体经济积累增加80多万元。
目前又有15个村成立了扶贫社,今年留坝县要整体脱贫摘帽,扶贫社也要实现全部覆盖,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行当中。
留坝经验,引发各级高度关注
2016年底,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办的“绿色发展与推进精准扶贫”主题研讨会在中央党校举行,县委书记许秋雯应邀出席并介绍了留坝经验。
省扶贫办已把留坝县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的经验上报到国务院扶贫办。3月初,省委政研室一行到留坝县调研,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3月24日,汉中市委书记王建军到留坝县调研,称赞扶贫社既是经济组织、服务组织,也是村民自治组织,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实施有效社会管理、开展村民自治邻里互助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更是组织方式的创新、生产方式的创新、村民治理方式的创新和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
王建军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在资金上扶持、组织上指导、政策上倾斜,进一步管好用好这一创新平台,确保扶贫互助合作社在拓宽增收渠道、缓解贫困户资金短缺、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中发挥出更好作用。
县委书记许秋雯告诉记者:“不久前,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要加强贫困村两委建设,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留坝县组建的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就是要建强基层政权,留下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让村级组织扶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变成群众致富的‘高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