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石堰坪村脱贫记
  记者进农家29 
  常说百姓心中事 感动万千平凡人
 
  本报记者 姚远 文/图 
  城固县双溪镇石堰坪村是典型贫困村,这里山大沟深,村民居住分散,经济来源少。2014年,实施包村扶贫精准施策以来,现如今,这里的交通条件得到改善,户户产业齐发展,乡村旅游渐兴起,成为率先整村脱贫的富裕村庄,请看——石堰坪村脱贫记 
  3月15日上午,记者从汉中驱车一路向北,沿城石公路行驶,湑水河径流曲折,林间重峦叠嶂,沟深谷狭中,不知不觉间,我们就来到了石堰坪村。 
  石堰坪村辖10个村民小组364户1093人,贫困户158户493人,总面积56平方公里,林地面积7.6万亩,耕地面积1684亩,九分山水一分田,基础设施薄弱,半数农民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2014年6月,时任汉中市市长、现任汉中市委书记王建军包抓了这个村的扶贫工作。 
  强基础 产业发展有门路 
  产业怎么兴、新居怎么建、人往哪儿搬、钱从哪里来?通过多次深入走访和调研,王建军开出了脱贫良方,即“摸底算账到人户、三年规划到年头、重点项目保收入、大户园区上规模、良种良法提效益、参观培训开眼界、小额贷款到项目、基础设施国家助、移民搬迁相结合、部门帮扶人常驻”的发展思路,汉中市财政局作为责任单位,逐层分解落实帮扶任务。 
  石堰坪村整合财政惠农项目资金,扶持成立中药材种植、苗木花卉、生猪养殖三个合作社。其中,农民互助资金合作社,吸纳了60户,每户500元作为股金,用五户联保方式,解决农户短期急需周转资金难题。目前,已经发放款项21万元,撬动效果明显。如今,石堰坪村已逐渐形成以元胡、猪苓为代表的中药材种植,以七叶树、樱花、石楠为代表的花卉苗木种植,以及牛、羊、猪、土鸡为代表的家庭特色养殖产业群。 
  “市委王书记经常来我们村上,这里的老百姓都认识他,每次一来,我们就提很多要求,人家王书记从来不打折扣,都会尽快落实兑现。”提及这些年王建军对村上的帮扶,村支书陈义华难掩感激之情,“我们这个村,不论是从农民家庭收入,还是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环境整治,人员素质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湑水河畔,公路边上,村委会对面,徽派建筑风格,三栋两层62户异地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与之配套建设的1300平方米文化健身广场、乡村大舞台广场令人羡慕。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以“国是家,孝当先,勤为本”为内容的文化墙让人心情舒畅,深受教育。
  (下转第七版)
  (上接第一版)
    生活在窑子沟里的72户263位农民,祖祖辈辈被一条4.6公里长的崎岖泥水山路阻隔,生产生活、产业发展都因为路戛然而止。
    随着脱贫攻坚速度加快,去年6月,汉中市财政局整合资金,打通了全长4.6公里、宽4.5米的水泥路。行进在这条路上,只见路面宽阔整洁,行洪沟渠配套完善,栽植在路边的梅花、紫薇、石楠、棕树与山水林木相得益彰,村容村貌得到改观。
    随行的群众告诉记者,路修通后,这里产业发展增速很快,开着汽车来游玩,来买山货的人多了。砂石材料陆陆续续运上山来,老百姓房子建得也多了。原来想下山去移民安置点的人,现在也不愿意去了。这条路,为以后发展乡村旅游打好基础了。
    抓示范 能人带动出效益
    家住窑子沟半山腰的赖祥牛是王建军的包扶户,以前全家五口挤在三间土坯房里蜗居了30多年,日子过得紧巴。
    原来交通不便,赖祥牛只能小打小闹,从事些养猪养牛养鸡和中药材种植的小产业。自从路通了之后,他的种养规模不但扩大,还买了两辆农用车搞起了运输,多种经营齐抓,生活发生巨变。
    走进赖祥牛家,宽敞的院场,新盖的两层楼房。楼房两端的圈舍和栅栏里,猪在嗷嗷叫,鸡在悠闲地啄食,院场停放着摩托车、三轮车,年收入超过10万元。这些变化,连他自己都没想到。
    如今的赖祥牛,成了创业明星,成了致富能人,有时还要拿钱雇请别人干活。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也难掩兴奋和激动。“路通了,儿子在外面搞运输,尽管每天起早贪黑很辛苦,但是,这样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赖祥牛说。
    年轻小伙张亮也是王建军的帮扶户。“第一书记”、市财政局干部谭颢介绍说,张亮年轻,人勤快,发展思路清晰,是政府分散安置的对象。记者来到张亮家里的时候,他正在公路边的原址上修房,目前三间两层主体基本完工。
    “有一次,市委王书记来我家,我提出了准备建个烘房,熏腊肉卖的想法,王书记当即对我表示了肯定。”张亮告诉记者,他们当地搞养殖的人多,所产的猪肉肉质好,他想注册个商标,就地取材,把猪肉熏制加工,通过真空包装之后进行外销。临别时,记者与他有个约定,就是在今年冬季,能够见到张亮的熏制腊肉,记者也给帮忙推销。
    王建军包扶户唐小东,家里5口人,唐小东因外出务工,记者没有见到本人。但是他家与亲戚联建的一排三层楼房,环境干净整洁,室内装修考究,不逊城里的别墅。身居于此,山水相伴,让人流连忘返。
    傍晚时分,记者赶到市财政局长王世强的包扶户林通祥家里,老林最近也去外地打工了。
    “发家致富还得要靠自己。”女婿宋素军见到记者快人快语。他说,刚刚建起的新房,花了15万元,还向亲戚借债5万多元。他打算今年再搞些种养殖业,留给家里人照顾。自己腾出手来,准备到成都去务工,“尽快把债还上”是小宋今年最大的心愿。
    高规划 发展致富后劲足
    按照去年人均纯收入的脱贫标准,石堰坪村人均纯收入达到8250元,贫困户下降到14户23人(含五保4户4人),贫困发生率为2.1%,整村顺利脱贫摘帽。
    脱贫攻坚根本之策是解决“怎么扶、扶长远”。即使现在脱贫摘帽了,以后脱贫成果怎样巩固?这是各级干部思考最多的问题。
    记者从汉中市财政局印发的《石堰坪村扶贫成效巩固提升规划》中看到,从基础设施、主导产业、村容村貌、素质提升四大类别,在19个具体项目中实现巩固提升。
    当前,最为棘手的还是交通问题,规划表首页前两个项目,都是跟路有关。
    位于九组鸡冠岩柑橘园道路拓宽,可以解决寇家嘴120亩柑橘种植和销售难题,实现年产值80万元,同时可以拉动农家乐、呼吸体验营的人气。
    再就是位于十组柑橘园路面硬化,可以解决老曹庄22户群众500亩柑橘运输,实现年产值400万元,并为后期的乡村旅游、观光采摘打下基础。
    目前,两条道路的建设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阡陌交通;屋舍俨然、鸡犬相闻……既有现代文明、又具田园风光的石堰坪新村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