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余亚斌上了“央视”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驻村“第一书记”余亚斌(右一)帮助群众致富的事迹。
本报记者 段鸿 通讯员 曹彦强 文/图
余亚斌原本是汉中市汉台区种子管理站的一名工作人员,2015年8月到汉台区宗营镇曹冲村任“第一书记”,2016年9月调任汉台区河东店镇褒姒村任“第一书记”。他在褒姒村摸索出“两养一种”致富方法,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给群众带来了效益,他的事迹还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
在汉台区河东店镇褒姒村孙保全家,一个身材魁梧的男人正忙着给他的母猪准备“午餐”。“我是听了我们‘第一书记’余亚斌的话,去年开始发展养殖了,靠着养鸡和养猪,没想到去年就收入1万多元哩!”孙保全对记者说。
孙保全说的村里的“第一书记”就是余亚斌。余亚斌原本是汉台区种子管理站的一名工作人员,2015年8月在汉台区宗营镇曹冲村任“第一书记”,2016年9月调任汉台区河东店镇褒姒村任“第一书记”。凭着以前驻村的经验,在褒姒村驻村不到半年,余亚斌就和当地群众打成了一片,这不仅得益于他为人谦和,更得益于他给褒姒村打造出了产业养殖、种植脱贫的链条,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孙保全原本是一个贫困户,以前靠外出打工赚钱,后来觉得务工不是长久之计,就响应村上的号召回家发展规模养殖,现在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而孙宝泉家也是河东店镇褒姒村“两养一种”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所谓“两养一种”是指养土鸡、养猪、养土蜂、种魔芋。以前老百姓收入上不去,是没有找到致富的办法。余亚斌来之后,就利用当地的资源,带着群众脱贫致富。褒姒村地处河东店镇北部深山地带,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0户325人。
余亚斌就抓住褒姒村山高空间大,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耕地面积小,群众有精力搞养殖这样的有利条件,鼓励大家养土蜂。
褒姒村以前养土蜂的少,构不成规模,想扶持都不好扶持。余亚斌来了之后,鼓励更多的群众来养土蜂,到时候可以卖蜂蜜之类赚钱。记者在褒姒村村民邓长安家里看到,褒姒村的土蜂蜜黏稠度适中,闻上去就有独特的香甜味。
余亚斌说:“这几年,土蜂蜜的行情见长,从几年前的每公斤7.5元,到现在的每公斤将近25元,我们养的这种属于健康产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谈起种魔芋,余亚斌和村上的干部更是信心满满,村上实行“种前有补贴,种后有奖励”的激励办法,提高群众种植魔芋积极性。果然,2016年,虽然全村种魔芋的面积不大,但依然有34户,93人实现了脱贫。2017年,全村计划种植100亩魔芋,纯利润达到4000元以上。“我们就是要通过这样的种植、养殖,形成产业链条,彻底拔穷根。”余亚斌说。
其实,养土蜂,养鸡,养猪、种魔芋对褒姒村来说,都不是啥新兴产业,但因为技术一直没有更新,所以村民的收入一直上不去。甚至在褒姒村还流传着一句话:“种魔芋,得靠运气好,运气好就有收成,运气不好,就没收成。”
其实,不是魔芋种植靠运气,而是群众不懂倒茬、换地等种植魔芋的科学道理。
针对这样的情况,余亚斌利用自身的关系,给村里找来了专家,进行科学指导。在养蜂方面,余亚斌门请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王敦教授,来给群众传授技术。从蜂箱的选择,蜂箱的摆放位置,怎么取蜜,一年取几次等等方面进行指导,教大家养土蜂,王教授今年3月就来汉中。种魔芋方面,又请了汉中市农技站的专家,直接走进田间地头,跟踪式服务,指导群众种植。
对于褒姒村这样一个山区而言,发展“两养一种”特色养殖、种植,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趟出了一条新路子。2月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驻村“第一书记”余亚斌帮助群众致富的事迹。
本报记者 段鸿 通讯员 曹彦强 文/图
余亚斌原本是汉中市汉台区种子管理站的一名工作人员,2015年8月到汉台区宗营镇曹冲村任“第一书记”,2016年9月调任汉台区河东店镇褒姒村任“第一书记”。他在褒姒村摸索出“两养一种”致富方法,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给群众带来了效益,他的事迹还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
在汉台区河东店镇褒姒村孙保全家,一个身材魁梧的男人正忙着给他的母猪准备“午餐”。“我是听了我们‘第一书记’余亚斌的话,去年开始发展养殖了,靠着养鸡和养猪,没想到去年就收入1万多元哩!”孙保全对记者说。
孙保全说的村里的“第一书记”就是余亚斌。余亚斌原本是汉台区种子管理站的一名工作人员,2015年8月在汉台区宗营镇曹冲村任“第一书记”,2016年9月调任汉台区河东店镇褒姒村任“第一书记”。凭着以前驻村的经验,在褒姒村驻村不到半年,余亚斌就和当地群众打成了一片,这不仅得益于他为人谦和,更得益于他给褒姒村打造出了产业养殖、种植脱贫的链条,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孙保全原本是一个贫困户,以前靠外出打工赚钱,后来觉得务工不是长久之计,就响应村上的号召回家发展规模养殖,现在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而孙宝泉家也是河东店镇褒姒村“两养一种”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所谓“两养一种”是指养土鸡、养猪、养土蜂、种魔芋。以前老百姓收入上不去,是没有找到致富的办法。余亚斌来之后,就利用当地的资源,带着群众脱贫致富。褒姒村地处河东店镇北部深山地带,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0户325人。
余亚斌就抓住褒姒村山高空间大,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耕地面积小,群众有精力搞养殖这样的有利条件,鼓励大家养土蜂。
褒姒村以前养土蜂的少,构不成规模,想扶持都不好扶持。余亚斌来了之后,鼓励更多的群众来养土蜂,到时候可以卖蜂蜜之类赚钱。记者在褒姒村村民邓长安家里看到,褒姒村的土蜂蜜黏稠度适中,闻上去就有独特的香甜味。
余亚斌说:“这几年,土蜂蜜的行情见长,从几年前的每公斤7.5元,到现在的每公斤将近25元,我们养的这种属于健康产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谈起种魔芋,余亚斌和村上的干部更是信心满满,村上实行“种前有补贴,种后有奖励”的激励办法,提高群众种植魔芋积极性。果然,2016年,虽然全村种魔芋的面积不大,但依然有34户,93人实现了脱贫。2017年,全村计划种植100亩魔芋,纯利润达到4000元以上。“我们就是要通过这样的种植、养殖,形成产业链条,彻底拔穷根。”余亚斌说。
其实,养土蜂,养鸡,养猪、种魔芋对褒姒村来说,都不是啥新兴产业,但因为技术一直没有更新,所以村民的收入一直上不去。甚至在褒姒村还流传着一句话:“种魔芋,得靠运气好,运气好就有收成,运气不好,就没收成。”
其实,不是魔芋种植靠运气,而是群众不懂倒茬、换地等种植魔芋的科学道理。
针对这样的情况,余亚斌利用自身的关系,给村里找来了专家,进行科学指导。在养蜂方面,余亚斌门请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王敦教授,来给群众传授技术。从蜂箱的选择,蜂箱的摆放位置,怎么取蜜,一年取几次等等方面进行指导,教大家养土蜂,王教授今年3月就来汉中。种魔芋方面,又请了汉中市农技站的专家,直接走进田间地头,跟踪式服务,指导群众种植。
对于褒姒村这样一个山区而言,发展“两养一种”特色养殖、种植,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趟出了一条新路子。2月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驻村“第一书记”余亚斌帮助群众致富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