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彬县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咬定目标不放松 打赢脱贫攻坚战
通讯员 史建荣 记者 王琦
彬县义门镇中罗堡村贫困户陈敏哲这里天喜上枝头,因为他家不但享受了农村低保,而且以5000元政策性养殖扶持资金在本村养猪场入的股,本月即可获得半年分红800元,往后仅此每年可净增收1600元。
据了解,自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彬县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以“政策落地、工作落点、脱贫落线、实惠落细、责任落实”为抓手,多法并施,干群合力,誓抜穷根。
政策落地
今年初,彬县及时制定出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两年完成9003户29555人的三年脱贫任务。5月份,在中省市扶贫政策未出台、扶贫攻坚无抓手之时,县上由四大家主要领导带队,分组深入涉农部门和镇村户,在全面掌握政策和农村实际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脱贫攻坚“五个一批”政策落地实施意见》和《存量房安置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工作实施方案》,最大限度地将各级各类涉农项目和扶持补贴政策落实到每个贫困户。同时,在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内设易地搬迁、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社保兜底等6个办公室,分别由6名县级领导负责,并抽调6名正科级干部担任办公室主任,各司其职,六轮驱动,全面协调、督促和落实脱贫攻坚任务。
脱贫落线
“易地搬迁、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教育支持”是该县脱贫攻坚的主线。在异地搬迁上,坚持与城镇化、去库存相结合,采取依托小城镇、中心村建房和城区存量房安置三种模式,目前已建成镇街道、中心村集中安置点10个,经招标确定存量房安置小区3个,累计搬迁安置贫困户1924户,占年度任务114.6%。在产业扶持上,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思路,投入财政资金950万元,扶持贫困群众发展种植业314户、养殖业1013户、林果业3058户。同时,探索实施“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产业模式,建成“水口丝路天台”等产业示范点33个,对无自主发展能力的贫困户,以养殖基地为依托,实行以自有补助资金入股分红。
实惠落细
该县坚持从大处谋划,从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入手,千方百计把实惠送到每个贫困群众手中。针对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普遍存在的实际,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出台《医疗救助“十三条”》,减轻了群众医药负担,突显了扶贫精准度。其中将大病、慢性病患者门诊医药费报销由1年1次调整为不限次数,报销权限由以往县级医院调整为乡镇卫生院和中心村卫生室;对患大病贫困群众在省市医院住院的,县合疗基金先垫付3~5万元,大病报销起付线从1万元降到3000元;在县镇医院住院取消押金,贫困群众先看病后付费,将贫困群众报销比例由省市规定的60%提高到70%;实施“家庭医生”结对帮扶,一个医护人员帮扶两名大病、慢性病患者……在此基础上,探索农村贫困人口低保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从今年7月1日起对特困户中582人每人每月加发100元补助金,全年领取额3100元,超过3015元贫困线,基本实现了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责任落实
脱贫攻坚伊始,该县就制定了“干部包抓、资金整合、激励考核、追责倒逼”四项工作机制,力促责任落实,确保任务完成。县上安排61个部门(单位)包抓61个扶贫重点村,全县财政供养干部职工每人包扶一户直至脱贫。同时,按照“统一规划、对上争取、对内整合、资金归并、资源集聚、集中投入、各计其功”方式,将所有涉及脱贫攻坚的项目资金,全部由县脱贫攻坚办统筹调配划拨,有效发挥扶贫资金的倍增效益和聚合效应。
通讯员 史建荣 记者 王琦
彬县义门镇中罗堡村贫困户陈敏哲这里天喜上枝头,因为他家不但享受了农村低保,而且以5000元政策性养殖扶持资金在本村养猪场入的股,本月即可获得半年分红800元,往后仅此每年可净增收1600元。
据了解,自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彬县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以“政策落地、工作落点、脱贫落线、实惠落细、责任落实”为抓手,多法并施,干群合力,誓抜穷根。
政策落地
今年初,彬县及时制定出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两年完成9003户29555人的三年脱贫任务。5月份,在中省市扶贫政策未出台、扶贫攻坚无抓手之时,县上由四大家主要领导带队,分组深入涉农部门和镇村户,在全面掌握政策和农村实际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脱贫攻坚“五个一批”政策落地实施意见》和《存量房安置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工作实施方案》,最大限度地将各级各类涉农项目和扶持补贴政策落实到每个贫困户。同时,在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内设易地搬迁、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社保兜底等6个办公室,分别由6名县级领导负责,并抽调6名正科级干部担任办公室主任,各司其职,六轮驱动,全面协调、督促和落实脱贫攻坚任务。
脱贫落线
“易地搬迁、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教育支持”是该县脱贫攻坚的主线。在异地搬迁上,坚持与城镇化、去库存相结合,采取依托小城镇、中心村建房和城区存量房安置三种模式,目前已建成镇街道、中心村集中安置点10个,经招标确定存量房安置小区3个,累计搬迁安置贫困户1924户,占年度任务114.6%。在产业扶持上,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思路,投入财政资金950万元,扶持贫困群众发展种植业314户、养殖业1013户、林果业3058户。同时,探索实施“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产业模式,建成“水口丝路天台”等产业示范点33个,对无自主发展能力的贫困户,以养殖基地为依托,实行以自有补助资金入股分红。
实惠落细
该县坚持从大处谋划,从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入手,千方百计把实惠送到每个贫困群众手中。针对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普遍存在的实际,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出台《医疗救助“十三条”》,减轻了群众医药负担,突显了扶贫精准度。其中将大病、慢性病患者门诊医药费报销由1年1次调整为不限次数,报销权限由以往县级医院调整为乡镇卫生院和中心村卫生室;对患大病贫困群众在省市医院住院的,县合疗基金先垫付3~5万元,大病报销起付线从1万元降到3000元;在县镇医院住院取消押金,贫困群众先看病后付费,将贫困群众报销比例由省市规定的60%提高到70%;实施“家庭医生”结对帮扶,一个医护人员帮扶两名大病、慢性病患者……在此基础上,探索农村贫困人口低保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从今年7月1日起对特困户中582人每人每月加发100元补助金,全年领取额3100元,超过3015元贫困线,基本实现了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责任落实
脱贫攻坚伊始,该县就制定了“干部包抓、资金整合、激励考核、追责倒逼”四项工作机制,力促责任落实,确保任务完成。县上安排61个部门(单位)包抓61个扶贫重点村,全县财政供养干部职工每人包扶一户直至脱贫。同时,按照“统一规划、对上争取、对内整合、资金归并、资源集聚、集中投入、各计其功”方式,将所有涉及脱贫攻坚的项目资金,全部由县脱贫攻坚办统筹调配划拨,有效发挥扶贫资金的倍增效益和聚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