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挪穷窝 换穷貌 拔穷根
长安区多点发力精准扶贫创新路
    关注脱贫攻坚
    回望2016

    通讯员 杨丹 记者 陈强
    再过十来天,王玉芳老人将在古沟新型农村社区迎来第二个春节,跟去年不同的是,她家门前的车库里多了一辆货运面包车。“去年住上了新房,今年又买了新车,以后日子更好了……”老人高兴地说。
    长安区古沟旧村地处滑坡地带,村庄位置偏僻,村中房屋破旧,全村48户群众出行难、看病难、吃水难。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村民搬离了老村,陆续搬进了舒适宜居的新社区,住上了比城里商品房都高档的复式小楼房。村里水、电、路、绿化、广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村委会里还有设施齐全的文化活动室和示范图书室,丰富了古沟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近年来,长安区扶贫工作实现从单一扶贫到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转变,实现了从“温饱”型扶贫向“发展”型扶贫的转变,实现了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对接的“三个历史性转变”。全区3.1万名困难群众生活得到保障,10195户群众喜迁经适房、廉租房,3292户群众告别土坯房,50278名贫困人口按照现行标准实现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了基础。
    (下转第七版)
  (上接第一版)
  产业扶贫让群众得实惠
  在长安区鸣犊街道晓村,一个个温室大棚里暖如春天,火红的柿子、翠绿的黄瓜,工人正在细心地采摘装箱。“年前一定能卖上好价钱,大家伙过年可以多分好多钱。”晓村村书记李毕武说。 
  为了让贫困户脱贫有产业,致富有希望,鸣犊街道晓村在西安市地铁办的帮扶下,多方筹资185万元设立大棚蔬菜种植扶持资金,创新建立了“晓春铁缘”农村专业合作社,先后建起了24个特色蔬菜大棚,并组织群众开展技术培训,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村里贫困户以入股的形式参与合作社的运营,参加合作社年底分红。去年,合作社已实现销售收入18万元,让最先入股的24户群众已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 
  项目引领助力精准扶贫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长安区以改善贫困群众人居环境为根本出发点,立足本职强化保障、吃透政策用好指标,充分整合人、物、财等各种资源,打好扶贫精品项目“组合拳”,借助移民搬迁、整村推进、“雨露计划”、农村贫困家庭大学助学、实用技术培训等项目建设,帮助贫困户挪穷窝、换穷貌、拔穷根。 
  大力推进五台街道石砭峪山区移民搬迁项目、大兆街道三联等8个村的移民搬迁项目、砲里街道古沟村移民搬迁项目、魏寨街道耶饰移民搬迁项目。截至目前,古沟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目前已全面完成群众回迁入住,大兆街道新型社区341户已全部完成回迁。 
  能力培养做好智力输送 
  长安区按照“一户一策、一户一法”的扶贫方略,以实施低收入农户发展、互助资金协会、精准扶贫担保贴心贷款、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等为桥梁,大力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经营性产业,加大力度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贫困村主导产业发展,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脱贫项目。 
  三年来,长安区实施“雨露计划”各类技能培训1390人,投入资金117.6万元,贫困家庭大学生助学项目资助大学生206人,累计资助金额145.4万元,共举办家政、保洁等各类培训班50余期,累计培训5000人。 
  今年,长安区将继续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下力气解决10个重点村、503户重点户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整合涉农政策和资金,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努力“摘穷帽、斩穷根”,确保贫困群众脱贫不返贫、生活更宽裕。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