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精准拔穷根 脱贫结硕果
关注脱贫攻坚
回望2016
记者 吴永刚 张小娟
精准发力才能保证彻底拔掉穷根,大兴产业才能保证实现稳定脱贫。横山作为吕梁山扶贫片区、革命老区、国家级扶贫开发县,截至2015年底,全区有贫困村74个,贫困户6063户,贫困人口15334人。贫困村占全区行政村的20%,贫困人口发生率为4.5%。该区从“扶持谁、扶什么、怎么扶”三个大方面入手,把精准扶贫作为打赢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重要举措。
横山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把全区分成18个战区。累计召开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区长办公会和有关专题会45次,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安排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同时制定精准脱贫实施方案、督查意见、问责办法、资金整合等12个系列文件,推动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将脱贫任务细化到各镇、各包扶部门、各工作队,层层签订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明确目标,夯实责任。瞄准贫困村和贫困人口,通过政府兜底、产业扶持、教育扶持、移民搬迁、危房改造等6大类型贫困户脱贫措施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因户施策 精准脱贫
针对全区15334人脱贫目标,围绕促进贫困户脱贫增收,达到“两不愁、三保障”要求,重点抓好产业扶持、政府兜底两项主要脱贫措施,易地搬迁、教育扶持、医疗救助、生态补偿四项辅助脱贫措施,确保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稳定致富。
家住横山街道办盘峰村野糜湾组贫困户郭永宏,妻子早年因病去世,他好不容易将儿子拉扯大成了家,并且有了两个孙子。谁知道没过几年,儿子在一次事故中意外身亡。这一致命的打击让郭永宏身心彻底垮了,两个年幼的孙子靠儿媳照看,自己只能种点菜维持生存。郭永宏被识别为贫困户后,经过扶贫工作队、区扶贫办和中国华电多次协商,在郭永宏家房顶上架设了光伏发电设备,仅此一项老郭每年可增收7500元以上。看到扶贫工作队如此热情,如此耐心,郭永宏和儿媳深受感动,他们一改过去的那种“自生自灭过光景”的悲观思想。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儿媳妇在县城租房供两个年幼的孩子上学,利用空闲时间在一家干洗店当钟点工,每月1000多元的收入大大减轻了家庭的负担。郭永宏在家更是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与希望,他在扶贫队员的帮扶下,种植西瓜和香瓜,又购买了几只种羊,准备靠特色种植和养殖来改变过去的旧面貌。这家人积极向小康生活奋斗的情景让全村人刮目相看,也让扶贫工作队肃然起敬。经过扶贫工作队的努力,老郭又建起了30平方米的草棚和40平方米的羊圈。老郭的生活不仅得到改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对症施策 拔掉穷根
盘峰村西山梁组贫困户吴伟高,身材低矮,没有任何一技之长,每年只能靠种几亩地度日。东借西凑为三个儿子娶过媳妇后,身负巨债的他本人也累出一身顽疾,生活过得捉襟见肘。
韩秀高是该村的“第一书记”,到老吴家发现一个村小组只剩下他一家还居住的交通不便的小山沟里,其余的住户都搬了出去。老吴除了大儿子分门另户外,二儿子、三儿子和他们老两口共11人都挤在一孔半的土窑洞里,那种窘迫与尴尬可想而知。
当“第一书记”韩秀高鼓励老吴开始修缮新房时,老吴说:“太费钱,不敢动。借亲戚的钱好几年都还不上来,咋好意思向他们再张口伸手?”
为了让老吴早日住进新房,韩秀高找企业要沙子水泥,请干装修工程的同学无偿安排匠人。
老吴听说装修的沙子水泥有了着落,匠人也免费为自己上工,他布满皱纹的脸红润了起来:“真的?韩书记,要是这样,我就敢动工。我总不能一辈子住在这穷山沟里吧。”
经过两个月的紧张施工,吴伟高的新房终于完工,后期室内生活必需品的购置让他们又一次陷入了困境。韩秀高通过微信平台,天南海北网友们的一小部分爱心捐助,加上省级帮扶单位省中医院和城建局等部门的帮扶,共计2万余元的补助大大减轻了吴伟高一家人的燃眉之急。
整合资金 稳定脱贫
面对全区人口类别不同、贫困程度不同等实际情况,横山区有效整合资金资源。建立了“多个渠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项目资金整合机制,出台《横山区扶贫资金整合意见》。截至2016年底该区投入资金5.8亿元,其中整合部门资金3.4亿元,区财政自筹及融资贷款2.4亿元。
对计划脱贫的74个贫困村及已脱贫的36个贫困村,实施“六到户”和“五到村”整村扶贫工程。扶持2805户贫困户发展产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03家,辐射带动194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政府兜底贫困户3223户,完成各阶段贫困家庭学生资助31550人次(其中贫困大学生140名)。贫困村建成卫生室110个,建成文化广场106个,安装太阳能热水器400台,完成村庄绿化23个,启动实施74个贫困村通动力电工程、658.96公里村组道路建设、280处安全饮水工程及6063户贫困户电视全覆盖项目。
一心“攀”上穷亲戚,两脚沾泥来扶贫。这是对横山区扶贫工作人员的形象比喻。如今横山区扶贫工作呈多样化趋势,脱贫攻坚工作底子清楚,措施得力,全区上下凝心聚力、不等不靠、奋力攻坚迎接省市脱贫验收,按期完成脱贫任务。
回望2016
记者 吴永刚 张小娟
精准发力才能保证彻底拔掉穷根,大兴产业才能保证实现稳定脱贫。横山作为吕梁山扶贫片区、革命老区、国家级扶贫开发县,截至2015年底,全区有贫困村74个,贫困户6063户,贫困人口15334人。贫困村占全区行政村的20%,贫困人口发生率为4.5%。该区从“扶持谁、扶什么、怎么扶”三个大方面入手,把精准扶贫作为打赢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重要举措。
横山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把全区分成18个战区。累计召开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区长办公会和有关专题会45次,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安排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同时制定精准脱贫实施方案、督查意见、问责办法、资金整合等12个系列文件,推动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将脱贫任务细化到各镇、各包扶部门、各工作队,层层签订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明确目标,夯实责任。瞄准贫困村和贫困人口,通过政府兜底、产业扶持、教育扶持、移民搬迁、危房改造等6大类型贫困户脱贫措施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因户施策 精准脱贫
针对全区15334人脱贫目标,围绕促进贫困户脱贫增收,达到“两不愁、三保障”要求,重点抓好产业扶持、政府兜底两项主要脱贫措施,易地搬迁、教育扶持、医疗救助、生态补偿四项辅助脱贫措施,确保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稳定致富。
家住横山街道办盘峰村野糜湾组贫困户郭永宏,妻子早年因病去世,他好不容易将儿子拉扯大成了家,并且有了两个孙子。谁知道没过几年,儿子在一次事故中意外身亡。这一致命的打击让郭永宏身心彻底垮了,两个年幼的孙子靠儿媳照看,自己只能种点菜维持生存。郭永宏被识别为贫困户后,经过扶贫工作队、区扶贫办和中国华电多次协商,在郭永宏家房顶上架设了光伏发电设备,仅此一项老郭每年可增收7500元以上。看到扶贫工作队如此热情,如此耐心,郭永宏和儿媳深受感动,他们一改过去的那种“自生自灭过光景”的悲观思想。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儿媳妇在县城租房供两个年幼的孩子上学,利用空闲时间在一家干洗店当钟点工,每月1000多元的收入大大减轻了家庭的负担。郭永宏在家更是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与希望,他在扶贫队员的帮扶下,种植西瓜和香瓜,又购买了几只种羊,准备靠特色种植和养殖来改变过去的旧面貌。这家人积极向小康生活奋斗的情景让全村人刮目相看,也让扶贫工作队肃然起敬。经过扶贫工作队的努力,老郭又建起了30平方米的草棚和40平方米的羊圈。老郭的生活不仅得到改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对症施策 拔掉穷根
盘峰村西山梁组贫困户吴伟高,身材低矮,没有任何一技之长,每年只能靠种几亩地度日。东借西凑为三个儿子娶过媳妇后,身负巨债的他本人也累出一身顽疾,生活过得捉襟见肘。
韩秀高是该村的“第一书记”,到老吴家发现一个村小组只剩下他一家还居住的交通不便的小山沟里,其余的住户都搬了出去。老吴除了大儿子分门另户外,二儿子、三儿子和他们老两口共11人都挤在一孔半的土窑洞里,那种窘迫与尴尬可想而知。
当“第一书记”韩秀高鼓励老吴开始修缮新房时,老吴说:“太费钱,不敢动。借亲戚的钱好几年都还不上来,咋好意思向他们再张口伸手?”
为了让老吴早日住进新房,韩秀高找企业要沙子水泥,请干装修工程的同学无偿安排匠人。
老吴听说装修的沙子水泥有了着落,匠人也免费为自己上工,他布满皱纹的脸红润了起来:“真的?韩书记,要是这样,我就敢动工。我总不能一辈子住在这穷山沟里吧。”
经过两个月的紧张施工,吴伟高的新房终于完工,后期室内生活必需品的购置让他们又一次陷入了困境。韩秀高通过微信平台,天南海北网友们的一小部分爱心捐助,加上省级帮扶单位省中医院和城建局等部门的帮扶,共计2万余元的补助大大减轻了吴伟高一家人的燃眉之急。
整合资金 稳定脱贫
面对全区人口类别不同、贫困程度不同等实际情况,横山区有效整合资金资源。建立了“多个渠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项目资金整合机制,出台《横山区扶贫资金整合意见》。截至2016年底该区投入资金5.8亿元,其中整合部门资金3.4亿元,区财政自筹及融资贷款2.4亿元。
对计划脱贫的74个贫困村及已脱贫的36个贫困村,实施“六到户”和“五到村”整村扶贫工程。扶持2805户贫困户发展产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03家,辐射带动194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政府兜底贫困户3223户,完成各阶段贫困家庭学生资助31550人次(其中贫困大学生140名)。贫困村建成卫生室110个,建成文化广场106个,安装太阳能热水器400台,完成村庄绿化23个,启动实施74个贫困村通动力电工程、658.96公里村组道路建设、280处安全饮水工程及6063户贫困户电视全覆盖项目。
一心“攀”上穷亲戚,两脚沾泥来扶贫。这是对横山区扶贫工作人员的形象比喻。如今横山区扶贫工作呈多样化趋势,脱贫攻坚工作底子清楚,措施得力,全区上下凝心聚力、不等不靠、奋力攻坚迎接省市脱贫验收,按期完成脱贫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