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记录精彩
2016年9月7日四版
2016年6月6日四版
2016年5月11日四版
2015年5月13日五版
2012年8月22日四版
2016年9月19日五版
2016年3月7日四版
2016年3月2日四版
2016年1月15日四版
2015年5月6日四版
2016年8月10日二版
2016年6月29日二版
2016年3月23日二版
2013年10月9日一版
本报记者 张国政 唐青
栏目,是报纸质量的基石,是报纸彰显亮点与特色的“窗口”,是报纸深度传播新闻的主阵地,更是读者了解报纸的入手处和切入点。
2011年7月以来,陕西农村报历时5年之久,打造栏目特色,“新闻调查”“秦农论语”“乡村游戏”“百姓故事”“特别关注”“党员故事”等多个栏目,深受读者喜爱,也在全国也在全国“农”字号报纸中独树一帜,这在新闻碎片化的今天显得尤为可贵。
他们通过精品栏目,延续精品,记录了精彩。
“秦农论语”:论之有道
2013年10月9日,陕农报在一版头条开设“秦农论语”专栏,此后,3年时间共刊出200期。其中开篇言论《土地流转要促“流”管“转”》获得2013年度陕西新闻奖一等奖。
浓厚的地域特色、鲜明的内容特色、独到的论述特色、朴实的语言特色,是“秦农论语”的基本特色。
“秦农论语”用最质朴的文字、最接地气的口吻、最言简意赅的道理将作者的观察、观点娓娓道来,如《农村“流动餐厅”监管链条需延伸》、《建设美丽乡村不能脱离农村实际》、《招商当学袁家村》、《农家乐要姓“农”》、《农村劳动力培训要接“地气”》等,评述的都是发生在三秦大地上的人和事,事在身边,事在眼前,言为心声,谁之心声,当然是人民群众之心声。
陕农报的“秦农论语”有了浓厚的地域特色。评论的都是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评论的都是新农村的建设、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呼声期盼。2016年3月23日二版《扶贫攻坚容不得“马虎”》,针对一些地方扶贫工作粗放不精准问题,提出如果不根除“马虎”现象,扶贫效果会大打折扣;2016年6月29日二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关注的是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党员在开会前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由此唱出了党员的自豪感、使命感和紧迫感;2016年8月10日二版《扶贫不可忽视扶“志”》,独家提出不能把部分人“越扶越懒”,扶“志”,才能“授人予渔”,刺激“造血”功能;2016年8月19日二版《乡镇红绿灯建设也是民生工程》,关注的是重点乡镇骨干道路由于没有信号灯指示,人车争道、交通秩序混乱的问题;2015年5月6日二版《农村成立“老年协会”好处多》,提出了老有所靠、老有所帮、老有所乐的观点,由此上升到家庭和睦,邻里融洽,村容村貌整洁的高度。这些评论表现出很强的超前意识、大局意识和建言意识。“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力求“说清楚”,力求“说得妙”。“新”、“重”、“独”、“特”、“前”,使“秦农论语”在全国涉农媒体言论栏目中脱颖而出。
“秦农论语”栏目言论几百字,言论虽小,乾坤大。尤以导向的正确性,思想的深刻性,表达的客观性、公正性,独特的鲜明个性,语言的生动性而见长。
“百姓故事”:独树一帜
陕西农村报2015年5月6日四版开设“百姓故事”栏目,以讲故事的形式,多角度、多侧面、纵深性、大跨度地报道我省农村发生的大好事、大喜事、新鲜事、实在事、高兴事,细致入微反映农民群众“奔梦”路上的心情、热情、激情,从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
陕西农村报2015年5月6日四版“百姓故事”《忙碌在田头甜蜜在心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展示了党员深入田间地头,和果农一起劳作,真正成为果农的好“帮手”;《大荔五月风光美》,四幅图片加两百字文章巧妙地为读者勾勒出“大荔乡村周末游”的火爆,让读者看到不一样乡村,为之向往;《幸福就是老有所依》,关注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提出创建“老年协会”,不仅让在外打工的青年人安心,更让老人在此安度晚年,这真是让人高兴的大好事;《靖边农忙有“互助组”》,针对农忙时间,农村劳力不足的问题,靖边县硬地梁村村民自发形成“互助组”,一起耕种,一起收获。2016年3月2日四版“百姓故事”《农民的话,书记听到啦!》,用质朴的文字讲述了宁陕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宣传部部长来到兴隆村调研扶贫攻坚工作,这就是县委书记为群众办的实在事。寥寥数百字的文章,有人物,有情节,有对话,让读者看后产生共鸣;《巧手绣出致富路》,讲述宁强羌族刺绣,这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既新鲜又好奇;《乡间社火春意浓》,展现出关中农村舞狮艺、走高跷、抬社火、舞巨龙,图文并茂,让人仿佛身临其中。2016年10月12日四版“百姓故事”《“我也领工资啦!”》,讲述了汉阴县贫困户通过精准扶贫模式拿到工资。这不能不说是件大喜事,文章配图生动而传神;《华州区李坡村表彰“十大孝子”》,弘扬传统家庭美德,传播了正能量。
“百姓故事”栏目内容丰富,选材广泛,以现场短新闻和鲜活生动的新闻图片为主,旨在为读者全方面报道农村的新变化、新发展、新业绩,分享农民的精彩故事,积极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该栏目一直持续至今,截至12月底,已经刊登70个专版,200多个故事,300余张图片。
“特别关注”:读有“三声”
陕西农村报“特别关注”栏目追求“现场感”,刊登记者和通讯员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农户进行体验式采访和现场报道,生动反映了农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栏目以现场短新闻、小通讯、精彩图片为主,文章讲究有现场、短,有新闻性。报道的内容是:①奔梦路上的新鲜事;②农业方面的大喜事;③能来钱的大好事;④老百姓的开心事;⑤新农村建设的实在事;⑥群众关注的焦点事;⑦男女老少的烦心事;⑧乡村干部的为难事;⑨千夫所指的丑恶事;⑩三秦大地的突发事。
陕西农村报2012年8月22日四版“特被关注”《我看到了最悲惨的景象》,讲述的是在新农村加速建设的今天,渭南市华州区高塘镇泽口村却有一户人家,因为孩子得了一种罕见的疾病——“舞蹈病”而因病返贫、家徒四壁的故事。数百字的文章配上5张富有冲击力的图片,直观感受让人心酸,读过文章更是唏嘘不已,心生同情。2013年7月17日五版“特别关注”《嘎嘎嘎,小鹅长大啦!》,记者沉下身子深入到养鹅场,感受到主人公因养鹅致富的喜悦,文字简洁,人物对话生动有趣,标题更是朗朗上口,版面因为鹅的图片而显得富有动感。2014年2月26日五版“特别关注”《有一种感动,让我们念念不忘》,记者深入到渭南市临渭区阳郭镇北李村,通过和村民的五段对话,讲述村支书为村民办大事、办实事,甘当各种付出的“冤大头”的故事,让村民为之感动。2015年5月13日五版“特别关注”《为爱骑行》,虽然文章只有200余字,读者却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对新人的喜悦与甜蜜。2016年9月19日五版“特别关注”《守护乡村“生命线”》,展示了一个4年来坚持给路“打补巴”、给路“修碎发”,默默守护着村路的人。作者用独特的视角,从妻子、村民的评价为读者勾勒出“护路人”的精神风貌。2016年6月20日五版“特别关注”《外籍交换生书写“一带一路”感受中华汉字文化》,只有200余字的图片说明,加上4张外籍交换生表情各异的图片,新闻性和现场感极强。
“特别关注”栏目迄今为止开设已有5年,已经刊登400多个专版,始终坚持“从来独一无二,始终与众不同”的理念,用讲故事的方式让读者有哭声、有笑声、有掌声,沉醉其中的效果。他们的做法是:①立意要新颖。主题不落俗套,有思想深度,有鲜活的新闻性。②特点要抓住。特点就是特殊性,也就是个性,是“与众不同”。③时效要快。“快”是这一栏目活力所在,是栏目的“生命线”。“快”就是“先喊第一声”。“快”就是常说的“抢”新闻。④形式要活泼。精妙短文+精彩图片,突破了旧模式,打破了老框框,努力探索新颖明快的表现方式,以便跟上时代的需要,反映丰富多彩的生活。
“党员故事”:讲述典型
自“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陕西农村报闻风而动,在报纸上开设“党员故事”专栏,集中报道我省基层优秀党员、驻村“第一书记”的先进事迹,全面展示我省基层党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成果及经验,通过讲好“党员故事”,助推“两学一做”深入开展。
今年4月15日,陕西农村报四版推出第一期“党员故事”,题目是《严实干事廉洁做人——记白水县雷牙镇李家卓村“第一书记”林张军》,报道了白水县李家卓村林张军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逐家逐户摸清群众情况,实施精准扶贫,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情景。
截至12月底,“党员故事”栏目报道了包括全省十个市县优秀的“第一书记”、好村官、大学生村官的事迹,制作了35个专版,报道了近百位的基层党员,聚焦扶贫传真情,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陕西农村报6月6日四版“党员故事”《礼泉党员党徽闪闪照万家》,报道了礼泉县烽火镇党员佩戴党徽,党员要在门前悬挂“党员之家”门牌,进一步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真心诚意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11月21日四版“党员故事”《三个鸡蛋送给“第一书记”》,报道的是韩城市桑树坪镇梁山村党员贾洁亮为16户贫困户争取到扶贫资金后,担心村民不会激活银行卡,领不到补助金,自己一大早就到镇上熟悉办理流程,再为贫困户开通好银行卡的事情。贾洁亮真挚诚恳的工作态度,细心体贴的热情服务,给村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村民看到一大早贾洁亮为他们的事情忙前忙后,拿出三个鸡蛋硬塞给他表示感谢时,贾洁亮连连推辞,只是说了一句“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记者采用现场短新闻方式采访,报道语言平实简练,事迹生动感人。
除此之外,“党员故事”栏目还推出了《把青春播撒进深爱的那片土地——记宜川县云岩镇辛户村“第一书记”刘鹏》《“蔚蓝是天空的梦,脱贫是百姓的梦”——记汉滨区高跃村“第一书记”张忠诚》《“老百姓富了我更开心”——记子长县石家湾村党支部书记贾保飞》等报道,多角度、多侧面、纵深性地挖掘我省党员的典型事迹,内容丰富生动,凝聚人心、这些报道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有力地激发了贫困群众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热情。
扎根三秦沃土 喜看繁花满树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前夜钟声,昨日元旦。道一声祝福,问一声您好。给父老乡亲鞠个躬,向广大读者拱拱手。把笑意写在脸上,将深情留在心中。
我们向读者报告,在过去的一年里,陕农报用栏目彰显特色,用栏目延续精品,用栏目记录精彩。作为读者爱看的一张报纸,常说百姓心中事,感动万千平凡人,饱含激情,纪录了“三农”大事、喜事、新事和感人事,创下了无愧前人,无愧读者的业绩。新的一年,来的神圣,来的庄严。对于农报来讲,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唯一不变的就是栏目追求高水平。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我们将集众之智,举众之力,全力打造农报的栏目特色,让新闻变得生动起来。翻开农报的每一个栏目,你能看到国内外的突发事,三秦大地的新鲜事,农业方面的大好事,农村中的大喜事,百姓关注的焦点事,天南地北的有趣事。
看时序更替,岁月如水;咏真情常在,希望永驻。
2016年6月6日四版
2016年5月11日四版
2015年5月13日五版
2012年8月22日四版
2016年9月19日五版
2016年3月7日四版
2016年3月2日四版
2016年1月15日四版
2015年5月6日四版
2016年8月10日二版
2016年6月29日二版
2016年3月23日二版
2013年10月9日一版
本报记者 张国政 唐青
栏目,是报纸质量的基石,是报纸彰显亮点与特色的“窗口”,是报纸深度传播新闻的主阵地,更是读者了解报纸的入手处和切入点。
2011年7月以来,陕西农村报历时5年之久,打造栏目特色,“新闻调查”“秦农论语”“乡村游戏”“百姓故事”“特别关注”“党员故事”等多个栏目,深受读者喜爱,也在全国也在全国“农”字号报纸中独树一帜,这在新闻碎片化的今天显得尤为可贵。
他们通过精品栏目,延续精品,记录了精彩。
“秦农论语”:论之有道
2013年10月9日,陕农报在一版头条开设“秦农论语”专栏,此后,3年时间共刊出200期。其中开篇言论《土地流转要促“流”管“转”》获得2013年度陕西新闻奖一等奖。
浓厚的地域特色、鲜明的内容特色、独到的论述特色、朴实的语言特色,是“秦农论语”的基本特色。
“秦农论语”用最质朴的文字、最接地气的口吻、最言简意赅的道理将作者的观察、观点娓娓道来,如《农村“流动餐厅”监管链条需延伸》、《建设美丽乡村不能脱离农村实际》、《招商当学袁家村》、《农家乐要姓“农”》、《农村劳动力培训要接“地气”》等,评述的都是发生在三秦大地上的人和事,事在身边,事在眼前,言为心声,谁之心声,当然是人民群众之心声。
陕农报的“秦农论语”有了浓厚的地域特色。评论的都是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评论的都是新农村的建设、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呼声期盼。2016年3月23日二版《扶贫攻坚容不得“马虎”》,针对一些地方扶贫工作粗放不精准问题,提出如果不根除“马虎”现象,扶贫效果会大打折扣;2016年6月29日二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关注的是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党员在开会前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由此唱出了党员的自豪感、使命感和紧迫感;2016年8月10日二版《扶贫不可忽视扶“志”》,独家提出不能把部分人“越扶越懒”,扶“志”,才能“授人予渔”,刺激“造血”功能;2016年8月19日二版《乡镇红绿灯建设也是民生工程》,关注的是重点乡镇骨干道路由于没有信号灯指示,人车争道、交通秩序混乱的问题;2015年5月6日二版《农村成立“老年协会”好处多》,提出了老有所靠、老有所帮、老有所乐的观点,由此上升到家庭和睦,邻里融洽,村容村貌整洁的高度。这些评论表现出很强的超前意识、大局意识和建言意识。“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力求“说清楚”,力求“说得妙”。“新”、“重”、“独”、“特”、“前”,使“秦农论语”在全国涉农媒体言论栏目中脱颖而出。
“秦农论语”栏目言论几百字,言论虽小,乾坤大。尤以导向的正确性,思想的深刻性,表达的客观性、公正性,独特的鲜明个性,语言的生动性而见长。
“百姓故事”:独树一帜
陕西农村报2015年5月6日四版开设“百姓故事”栏目,以讲故事的形式,多角度、多侧面、纵深性、大跨度地报道我省农村发生的大好事、大喜事、新鲜事、实在事、高兴事,细致入微反映农民群众“奔梦”路上的心情、热情、激情,从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
陕西农村报2015年5月6日四版“百姓故事”《忙碌在田头甜蜜在心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展示了党员深入田间地头,和果农一起劳作,真正成为果农的好“帮手”;《大荔五月风光美》,四幅图片加两百字文章巧妙地为读者勾勒出“大荔乡村周末游”的火爆,让读者看到不一样乡村,为之向往;《幸福就是老有所依》,关注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提出创建“老年协会”,不仅让在外打工的青年人安心,更让老人在此安度晚年,这真是让人高兴的大好事;《靖边农忙有“互助组”》,针对农忙时间,农村劳力不足的问题,靖边县硬地梁村村民自发形成“互助组”,一起耕种,一起收获。2016年3月2日四版“百姓故事”《农民的话,书记听到啦!》,用质朴的文字讲述了宁陕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宣传部部长来到兴隆村调研扶贫攻坚工作,这就是县委书记为群众办的实在事。寥寥数百字的文章,有人物,有情节,有对话,让读者看后产生共鸣;《巧手绣出致富路》,讲述宁强羌族刺绣,这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既新鲜又好奇;《乡间社火春意浓》,展现出关中农村舞狮艺、走高跷、抬社火、舞巨龙,图文并茂,让人仿佛身临其中。2016年10月12日四版“百姓故事”《“我也领工资啦!”》,讲述了汉阴县贫困户通过精准扶贫模式拿到工资。这不能不说是件大喜事,文章配图生动而传神;《华州区李坡村表彰“十大孝子”》,弘扬传统家庭美德,传播了正能量。
“百姓故事”栏目内容丰富,选材广泛,以现场短新闻和鲜活生动的新闻图片为主,旨在为读者全方面报道农村的新变化、新发展、新业绩,分享农民的精彩故事,积极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该栏目一直持续至今,截至12月底,已经刊登70个专版,200多个故事,300余张图片。
“特别关注”:读有“三声”
陕西农村报“特别关注”栏目追求“现场感”,刊登记者和通讯员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农户进行体验式采访和现场报道,生动反映了农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栏目以现场短新闻、小通讯、精彩图片为主,文章讲究有现场、短,有新闻性。报道的内容是:①奔梦路上的新鲜事;②农业方面的大喜事;③能来钱的大好事;④老百姓的开心事;⑤新农村建设的实在事;⑥群众关注的焦点事;⑦男女老少的烦心事;⑧乡村干部的为难事;⑨千夫所指的丑恶事;⑩三秦大地的突发事。
陕西农村报2012年8月22日四版“特被关注”《我看到了最悲惨的景象》,讲述的是在新农村加速建设的今天,渭南市华州区高塘镇泽口村却有一户人家,因为孩子得了一种罕见的疾病——“舞蹈病”而因病返贫、家徒四壁的故事。数百字的文章配上5张富有冲击力的图片,直观感受让人心酸,读过文章更是唏嘘不已,心生同情。2013年7月17日五版“特别关注”《嘎嘎嘎,小鹅长大啦!》,记者沉下身子深入到养鹅场,感受到主人公因养鹅致富的喜悦,文字简洁,人物对话生动有趣,标题更是朗朗上口,版面因为鹅的图片而显得富有动感。2014年2月26日五版“特别关注”《有一种感动,让我们念念不忘》,记者深入到渭南市临渭区阳郭镇北李村,通过和村民的五段对话,讲述村支书为村民办大事、办实事,甘当各种付出的“冤大头”的故事,让村民为之感动。2015年5月13日五版“特别关注”《为爱骑行》,虽然文章只有200余字,读者却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对新人的喜悦与甜蜜。2016年9月19日五版“特别关注”《守护乡村“生命线”》,展示了一个4年来坚持给路“打补巴”、给路“修碎发”,默默守护着村路的人。作者用独特的视角,从妻子、村民的评价为读者勾勒出“护路人”的精神风貌。2016年6月20日五版“特别关注”《外籍交换生书写“一带一路”感受中华汉字文化》,只有200余字的图片说明,加上4张外籍交换生表情各异的图片,新闻性和现场感极强。
“特别关注”栏目迄今为止开设已有5年,已经刊登400多个专版,始终坚持“从来独一无二,始终与众不同”的理念,用讲故事的方式让读者有哭声、有笑声、有掌声,沉醉其中的效果。他们的做法是:①立意要新颖。主题不落俗套,有思想深度,有鲜活的新闻性。②特点要抓住。特点就是特殊性,也就是个性,是“与众不同”。③时效要快。“快”是这一栏目活力所在,是栏目的“生命线”。“快”就是“先喊第一声”。“快”就是常说的“抢”新闻。④形式要活泼。精妙短文+精彩图片,突破了旧模式,打破了老框框,努力探索新颖明快的表现方式,以便跟上时代的需要,反映丰富多彩的生活。
“党员故事”:讲述典型
自“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陕西农村报闻风而动,在报纸上开设“党员故事”专栏,集中报道我省基层优秀党员、驻村“第一书记”的先进事迹,全面展示我省基层党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成果及经验,通过讲好“党员故事”,助推“两学一做”深入开展。
今年4月15日,陕西农村报四版推出第一期“党员故事”,题目是《严实干事廉洁做人——记白水县雷牙镇李家卓村“第一书记”林张军》,报道了白水县李家卓村林张军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逐家逐户摸清群众情况,实施精准扶贫,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情景。
截至12月底,“党员故事”栏目报道了包括全省十个市县优秀的“第一书记”、好村官、大学生村官的事迹,制作了35个专版,报道了近百位的基层党员,聚焦扶贫传真情,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陕西农村报6月6日四版“党员故事”《礼泉党员党徽闪闪照万家》,报道了礼泉县烽火镇党员佩戴党徽,党员要在门前悬挂“党员之家”门牌,进一步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真心诚意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11月21日四版“党员故事”《三个鸡蛋送给“第一书记”》,报道的是韩城市桑树坪镇梁山村党员贾洁亮为16户贫困户争取到扶贫资金后,担心村民不会激活银行卡,领不到补助金,自己一大早就到镇上熟悉办理流程,再为贫困户开通好银行卡的事情。贾洁亮真挚诚恳的工作态度,细心体贴的热情服务,给村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村民看到一大早贾洁亮为他们的事情忙前忙后,拿出三个鸡蛋硬塞给他表示感谢时,贾洁亮连连推辞,只是说了一句“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记者采用现场短新闻方式采访,报道语言平实简练,事迹生动感人。
除此之外,“党员故事”栏目还推出了《把青春播撒进深爱的那片土地——记宜川县云岩镇辛户村“第一书记”刘鹏》《“蔚蓝是天空的梦,脱贫是百姓的梦”——记汉滨区高跃村“第一书记”张忠诚》《“老百姓富了我更开心”——记子长县石家湾村党支部书记贾保飞》等报道,多角度、多侧面、纵深性地挖掘我省党员的典型事迹,内容丰富生动,凝聚人心、这些报道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有力地激发了贫困群众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热情。
扎根三秦沃土 喜看繁花满树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前夜钟声,昨日元旦。道一声祝福,问一声您好。给父老乡亲鞠个躬,向广大读者拱拱手。把笑意写在脸上,将深情留在心中。
我们向读者报告,在过去的一年里,陕农报用栏目彰显特色,用栏目延续精品,用栏目记录精彩。作为读者爱看的一张报纸,常说百姓心中事,感动万千平凡人,饱含激情,纪录了“三农”大事、喜事、新事和感人事,创下了无愧前人,无愧读者的业绩。新的一年,来的神圣,来的庄严。对于农报来讲,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唯一不变的就是栏目追求高水平。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我们将集众之智,举众之力,全力打造农报的栏目特色,让新闻变得生动起来。翻开农报的每一个栏目,你能看到国内外的突发事,三秦大地的新鲜事,农业方面的大好事,农村中的大喜事,百姓关注的焦点事,天南地北的有趣事。
看时序更替,岁月如水;咏真情常在,希望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