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淳化:咬定青山做绿色脱贫文章
本报记者 崔福红 通讯员 蒲大伟
“绿水青山”如何转变成“金山银山”。面对这道转型考题,淳化县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富民,带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更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现代农业打造“绿色脱贫”倍增器
身处大山,交通不便,在淳化县周山村贫困户高向阳眼里,房前屋后的茫茫青绿曾是他脱贫致富的桎梏,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了宝。
山还是那座山,变化的,是思路。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淳化县帮扶干部充分利用周山村林地较多这一生态特点,带动村民大力发展黑木耳、食用菌栽植。同时,引入合作社,引导贫困户将闲置的林地作为资产入股,使贫困群众在增加收益的同时,又极大调动了他们自主脱贫的意识,变“输血”为“造血”。
把发展绿色农产品作为脱贫致富奔小康持续增收的倍增器,淳化“绿色脱贫”之路从无到有,由少到多,不断复制推广绿色产业,走出了自己的特色。该县坚持因地制宜,依据不同地区的生态条件,在培育投资少、见效快的蔬菜、食用菌等产业的同时,兼顾发展双矮苹果、葡萄、核桃等周期较长、持续受益的产业。据统计,截至今年11月份,淳化先后共有3154户11419人通过发展苹果、葡萄、大路菜、食用菌等,实现了产业脱贫。
三产融合找准“绿色脱贫”最佳路径
苹果、荞麦、文冠果……作为淳化县的特色农产品,过去售卖的只是简单的初级产品,现在经过精细化分类和深加工,苹果脆片、荞麦饼干、文冠果茶叶等农副产品在不断“旅行”中升值了十几倍、几十倍。
将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相结合,是淳化绿色“脱贫”的再次延伸。随着淳化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家乐等不断涌现,“观光采摘节”“休闲避暑游”“生态田园游”等主题活动接连不断,淳化旅游从最初的单纯观光发展到现在的诗意乡村休闲游,农耕文化体验游,并紧跟市场,开发出了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八大类146种,富有淳化特色的名优小吃46种,淳化年均接待游客150多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9.6亿元,让群众挣了花钱挣果钱,美了家园鼓了腰包。
搭上电车激活“绿色脱贫”新动力
在淳化,电商的星火已遍布乡村,渐成燎原之势,带动绿色农产品销往全国,走出国门。淳化县乐村淘独立开设的电商已达103家,间接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近5000人;“绿野之恋”运营以来,加大与农业生产者的合作,大力推销淳化农特产品,今年网上销售额已突破1000万元;“爸爸的果园”上线2年多来,销售额突破50万元……
“绿水青山”如何转变成“金山银山”。面对这道转型考题,淳化县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富民,带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更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现代农业打造“绿色脱贫”倍增器
身处大山,交通不便,在淳化县周山村贫困户高向阳眼里,房前屋后的茫茫青绿曾是他脱贫致富的桎梏,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了宝。
山还是那座山,变化的,是思路。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淳化县帮扶干部充分利用周山村林地较多这一生态特点,带动村民大力发展黑木耳、食用菌栽植。同时,引入合作社,引导贫困户将闲置的林地作为资产入股,使贫困群众在增加收益的同时,又极大调动了他们自主脱贫的意识,变“输血”为“造血”。
把发展绿色农产品作为脱贫致富奔小康持续增收的倍增器,淳化“绿色脱贫”之路从无到有,由少到多,不断复制推广绿色产业,走出了自己的特色。该县坚持因地制宜,依据不同地区的生态条件,在培育投资少、见效快的蔬菜、食用菌等产业的同时,兼顾发展双矮苹果、葡萄、核桃等周期较长、持续受益的产业。据统计,截至今年11月份,淳化先后共有3154户11419人通过发展苹果、葡萄、大路菜、食用菌等,实现了产业脱贫。
三产融合找准“绿色脱贫”最佳路径
苹果、荞麦、文冠果……作为淳化县的特色农产品,过去售卖的只是简单的初级产品,现在经过精细化分类和深加工,苹果脆片、荞麦饼干、文冠果茶叶等农副产品在不断“旅行”中升值了十几倍、几十倍。
将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相结合,是淳化绿色“脱贫”的再次延伸。随着淳化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家乐等不断涌现,“观光采摘节”“休闲避暑游”“生态田园游”等主题活动接连不断,淳化旅游从最初的单纯观光发展到现在的诗意乡村休闲游,农耕文化体验游,并紧跟市场,开发出了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八大类146种,富有淳化特色的名优小吃46种,淳化年均接待游客150多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9.6亿元,让群众挣了花钱挣果钱,美了家园鼓了腰包。
搭上电车激活“绿色脱贫”新动力
在淳化,电商的星火已遍布乡村,渐成燎原之势,带动绿色农产品销往全国,走出国门。淳化县乐村淘独立开设的电商已达103家,间接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近5000人;“绿野之恋”运营以来,加大与农业生产者的合作,大力推销淳化农特产品,今年网上销售额已突破1000万元;“爸爸的果园”上线2年多来,销售额突破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