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文化+”融合构建丹凤新名片
    采访团参观清风街。

    坚定文化自信 实现追赶超越
    本报记者 张晓强 文/图
    丹凤县地处秦头楚尾,富有特色的秦风楚韵,地域文化浓厚,在商洛地区以文化资源丰富而著称,在文化界素有文化名县之美誉。境内“商山四皓”、商鞅封邑、龙驹古寨、武关古城等是享誉海内外的文化符号。
    12月1日,丹凤县商於古道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炜告诉记者:“丹凤县在旅游景区开发中,按照大区域、大景区、大气魄旅游开发理念,着眼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借助商於古道在县境内绵延100余里优势,坚持唯一性、至高性和市场性原则,精心策划了集人文、历史、民俗、生态于一体的文化景区,将极大地提升棣花古镇的内涵和文化的品味。”
    挖掘历史资源 打造文化品牌
    丹凤县以加强文化自信,突出追赶超越的思路定位,挖掘整理“商鞅文化”、“四皓文化”、“商帮文化”、“秦楚(武关)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历史人文资源,促进文化与旅游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该县注重对历史文化的发掘和利用,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找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挖掘整理“商鞅文化”“四皓文化”“商帮文化”“秦楚文化”等优秀文化资源,搜集整理丹凤的历史文化遗存,摸清家底,分出序列,列出清单,分层次、分阶段、分重点逐一打造,建立“丹凤文化”档案数据库,收集民间方言、谚语、诗词、戏曲、舞蹈、山歌、名人录、族谱和楹联、题刻、名匾、名画等建档,进一步激发出丹凤文化深厚的传统和强大生命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该县在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同时,依托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加大丹凤高抬芯子、葡萄美酒等申遗力度。进一步收集、整理和挖掘具有重大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申报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十三五”期末非遗项目力争3~4个进入省级名录,1个进入国家级名录。
    加强文旅融合 打造产业品牌
    该县加快开发“一条古道”,突出抓好“五大核心板块”,重点实施“五大重点项目”建设,完善提升丹江漂流、桃花谷、凤冠山等景区,策划实施上运石省级地质公园、老林沟地质公园、商帮会馆文化景区、红色旅游开发等旅游项目,加快桃花谷、凤冠山4A级景区创建步伐,完成棣花古镇4A级景区创建。
    该县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创新人文旅游开发工作思路,深入挖掘商鞅、四皓、驿站、古道、诗歌之路、丹凤葡萄酒、风土民俗等地方特色文化,加大丹凤高抬芯子、葡萄美酒等申遗力度,恢复和发展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设施与产品,推动《秦腔》、《龙凤驹》、《商山莲》等影视剧拍摄,策划编排《丹凤朝阳》、《棣花之恋》等一批地域特色鲜明、艺术水准较高的专场剧目。
    实施文化惠民 促进文艺繁荣
    该县依托陕西省“群星奖”、“陕南农民文化艺术节”等各类重大文艺奖项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创作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和民族精神的精品力作,深入挖掘县域文化资源,将《商韵·古道风》打造成一台富有文化历史内涵和县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打磨《南山火种》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该县剧团还深入农村、边远贫困山区为群众演出,力争使每年送戏下乡率达全县80%镇村。
    同时,该县围绕加强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送文化”和“种文化”两手抓,不断深化先进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等“五进”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挖掘乡贤文化、家风家训等地域文化资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互联网等深度融合。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