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立足“普惠金融” 夯实精准扶贫
本报记者 李赞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人行西安分行在发挥征信系统“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作用的同时,指导金融机构在扶贫工作中差别化、有针对性地开展“信用普惠”和“信用救济”工作,助力金融精准扶贫,已取得初步成效。
——题记
西乡县农商行的解决方案
2016年9月27日,在西乡县峡口镇江塝村三组,村委会书记谯修平告诉记者,炒得一手好茶叶的村民王德兵靠一己之力养活家中90岁老母、残疾父亲、残疾妻子和一个4岁的孩子,他虽然无法出远门打工,村委会和西乡农商行仍然下决心要帮助王德兵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为此,西乡县农商行峡口镇支行与江塝村委会在开展“双基联动”活动中,由村委会和镇政府签字认可,为曾有过不良信用记录的王德兵申请发放了3万“扶贫贴息贷款”,了了他“在农闲时筹措到足够的款子修房子,茶叶季节又可以在镇上打工”的心愿,一家人生活走上了正轨。
按照西乡农商行董事长何瑞的话说,“双基联动”推进了金融工作向脱贫攻坚深水区迈进。作为国定贫困县的西乡县,全县40.38万人就有41687户124155人贫困人口,这里面包含了“六个一批”贫困人口中方方面面的情况。早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以所有基层信用社“社社盈余”著称的西乡农商行就以熟悉农户基本情况著称,多年来,他们坚持开展农户信息电子化建设工作,建立起了陕西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最早一批较为完善的农户经济档案。即便如此,当金融扶贫攻坚逐步开始面向那些已有信用不良记录的贫困户时,他们依然感受到要更深一步了解每一户贫困户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何瑞说,我们只是希望再深入一点、更全面一点去了解贫困户的信用和德行操守情况,而要做到这一点没有农村基层两委的帮助是不可能实现的。
今年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在《关于开展信用普惠助推金融扶贫工作的通知》中就明确要求,全省各级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紧紧依靠各级党政,健全由农村基层两委、“驻村第一书记”、致富带头人、金融机构等多方参与的贫困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等级评定制度,探索建立针对贫困户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完善电子信用档案,实现农户基础信用信息与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的共享和对接,推动全省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到扶贫攻坚战斗中来。
6月28日我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下发《陕西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双基联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全省信合基层网点创新金融扶贫攻坚工作模式,巩固并拓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支农工作中的主力军地位。为兑现“金融脱贫攻坚,信合一马当先”的承诺,全省信合加大了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综合信用状况再普查、再授信的工作力度。西乡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王兴华告诉记者,在对有不良信用记录贫困户进行仔细甄别后,西乡农商行对其贷款申请进行了区别对待,其中,他们把因非主观恶意造成不良信用记录的农户列为可以给予信贷支持的贷款对象,即因疾病、灾害、务工在外、实际收入低于预期收入、收入周期与还款周期不配套、贷记卡手续费到期未告知以及建档立卡农户有产业发展意愿之前形成的不良信用记录等;同样,他们另将因主观恶意造成不良信用记录的贫困户列为不可以给予信贷支持的贷款对象,即自身借款逾期或为他人提供保证担保而又未按期履行,有能力偿还却恶意拖欠贷款的、以贪图享受为目的,借款后奢侈挥霍的、借款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经引导不愿发展产业,坐吃山空的以及依赖国家救济的恃强霸道、懒汉二流子等等形成不良信用记录的群体,不予贷款支持。细化后的标准使得辖区金融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工作操作性更强。
王德兵获得的扶贫贴息贷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取得的。
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的宁陕案例
在调查走访过程中,我们看到,经过农村信合基层干部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我省许多市县已建立起相对独立的区域农户经济档案,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相辅相成地发挥出了农户信用数据的集合功效。在“双基联动”、“信用普惠”活动中,各级人民银行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对有一定生产经营能力和致富愿望,但因信用因素被隔离在金融服务之外的贫困户,从信息的采集、评价、使用等方面建立专门工作流程,发挥各类机制的聚合效应,摸索出很多为贫困户提供金融服务的好办法。
宁陕县作为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之一,按照“政府主导,人民银行推动,多方参与,共同受益”原则,组成了由县政府、人民银行和涉农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县、乡两级金融服务中心。他们依托宁陕县农商行扩大农户信息采集面,为全县所有农户建立综合信息档案,根据农户的收入来源、农权、种养殖数量、贷款和担保情况及其他资产负债指标等要素,综合评估农户信用等级,并以“宁陕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核发信用等级证。截至2016年8月末,全县累计为除政策兜底的2009户贫困户以外的17157户农户建立了经济档案,评定信用户15148户,基本实现了对辖内农户的‘全建档、全评级、全授信’。农村信用综合体系建设带动了宁陕县金融机构有效授信金额9.7亿元,农户贷款全县满足率达到92.9%。其中对全县5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评级、授信工作523户,使他们也有望得到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
宁陕县农商行董事长王显荣告诉记者:“当地在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和‘双基联动’工作前,县农商行向当地农村信用户授信额度最高是5万元,现在随着农户经济档案的进一步详实,我们将信用户的授信额度提高到了20万元。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贷款记录的123户,这当中有56户贫困户的信用状况存在不良记录,现在我们通过‘双基联动’模式,对这56户展开了前期调研,正逐步对其中有‘致富愿望、有劳动能力、有一定经营头脑’的贫困户发放扶贫贴息贷款。”
完善的征信基础设施建设诠释“高陵经验”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西安市高陵区作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级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自2006年开始全面推进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人民银行高陵支行在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营管部和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对全区88个行政村全面摸底调研,在2012年研究开发了《高陵区农户信用信息管理评价系统》,这个系统从农户家庭基本情况、金融负债情况、公共记录情况等8个方面详细记录了农户的40项信用信息,在地方相关部门的配合下,这个系统在《公共记录情况》细目里还设计了可加减分的14个项目,将农户的违法记录、欠缴费记录、被金融机构依法起诉、逃废债行为、挪用贷款行为、家庭成员中吸毒赌博纪录等均列为减分要素,从而更全面地约束了申请贷款农户的日常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在数据采集伊始,高陵区委区政府就提出了“政府主导、人民银行推动、相关部门参与、商业银行运用、广大农户受益”的工作理念,发动全区三级党政干部下乡包抓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工作,他们将数据采集任务分解到村组,并列为对各镇街(管委会)目标考核的硬指标,区财政还拿出真金白银贴补数据采集和更新工作。人民银行高陵支行行长季伏生告诉记者,前期征信信息采集时,每份信息采集表的成本平均是0.5元,全区农户信息采集每次成本在2到3万元之间,区财政已经拿出了超过50万元作为数据库建设的资金投入。
目前,该系统已收录了全区3.4万余户常驻农户的个人信用信息,完善了相关电子档案数据库。据了解,该系统在对农户信用信息采集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自动评定优秀农户、信用农户和一般农户三个等级,信用评级采取积分制,随着信用情况的变化,积分可以实时增减,并自动生成农户信用评价报告,方便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参考。
2014在高陵区政府的支持下,《高陵区农户信用信息评价管理系统》与区电子政务中心网络平台成功对接,实现了评价管理系统与各涉农金融机构的网络连接,建立起信息共享机制。目前,评价管理系统已成为辖区涉农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重要参考依据,逐步形成了“农户+征信+信贷”的业务运作模式,使当地信用体系建设得以直接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并带动了金融创新工作的开展。
据了解,邮储银行高陵区支行正是在此基础上,与高陵区团委合作推出了“青年卡”,向全区守信青年授信,“青年卡”不仅可用于消费,还可以用于贷款创业,极大地推动了当地青年的创业热情,他们的做法也得到了团中央的高度评价,称之为“为当地青年提供实实在在便捷生活服务和金融服务的‘好帮手’”。
目前,该数据库不仅应用于全区农民申请创业贷款、乡村文明建设以及国家涉农部门在高陵区开展的六项农村改革试点工作中,也成为地方政务部门掌握和管理社会发展的重要数据来源,为基层政府的治理方式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季伏生告诉记者,目前,支行依据《高陵区农户信用信息管理评价系统》,瞄准脱贫攻坚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增减系统指标及之指标相应权重,重新设计贫困户专属信用信息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贫困农户信用信息评价管理子系统,帮助辖区所有金融机构依托该子系统对贫困户施行信用普惠和信用救济,指导涉农金融机构开展制度和产品创新,通过建立贫困户专项评级授信制度,打造专门针对贫困户的信用贷款产品,进而帮助有不良贷款但口碑好的贫困户重新获得信用和贷款扶持,逐步形成政府支持、人民银行推动、金融机构受益、贫困户脱贫的信用普惠助推金融扶贫的良好局面,初步建立起了金融扶贫长效工作机制。
铜川市信用普惠的路径探索
如果说,高陵区信用体系建设是基层人民银行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社会综合信用平台进行探索的一种有益尝试,那么铜川市宜君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则是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立足总行开展中西部地区金融支农试点工作进行的“信用普惠”工作路径探索。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先发展贫困地区普惠金融的要求,助推金融精准扶贫,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普惠金融路径”,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在2002年5月和2016年4月,将铜川市宜君县和印台区确定为定点扶贫县区和人总行在全国唯一一个县级农村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
就像侍弄庄稼地里的“试验田”一样,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和人民银行铜川中支按照“人民银行主导、政府配合”的原则,积极推进宜君县的各项金融支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结合CSE评估和第三方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体系机制,建立了具有铜川特色的“宜君指数”,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奠定了扎实的数据基础。
人民银行铜川中支行长冯学荣告诉记者,2014年11月19日,铜川市在全市推广“惠农支付服务点”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打通了金融支农工作“最后一公里”。截至2015年底,宜君县426个“惠农支付服务点”共发生业务327757笔,合计金额14688万元。同时,人民银行铜川中支着眼农村群众“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开始将“惠农支付服务点”整改升级为“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
据了解,每个这样的服务站由当地一家涉农金融机构主办,配备一位金融专业人员,以“金融超市”模式为农户提供多种金融惠农服务。目前,人民银行铜川中支已在宜君县、印台区整改升级13个“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他们将以此为契机,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定点扶贫、普惠金融工作统筹起来,不断深化“信用普惠”的内涵和外延,充分发挥信用助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积极作用。
在人民银行铜川中支的引导下,辖区农信社出台了相应的贫困户评级授信管理办法,通过给失信但道德口碑良好的贫困户额外增加15分的办法,对这一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二次信用评级,加大对他们的金融扶贫力度;在此基础上,人民银行铜川中支还与地方党政一道,协调各家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建立农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通过补贴、奖励、减免税等各种政策措施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金融扶持力度。
据人民银行铜川中支姜金会同志介绍,铜川市农村信用工程自2016年4月实施以来,金融信用环境不断改善,全市不良贷款占比下降1.15个百分点,农户金融需求可得性有效提升,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得到改善,群众借助金融机构发展生产的意愿显著增强。据统计,截止2016年9月末,铜川市主要涉农机构已推出五大体系14款信贷产品,为有发展生产意愿的1656户贫困户发放总额1.1亿元的信用贷款,其中,有103户失信贫困户获得438.7万元贷款,贷款获得率约为80%,有力地支持了建档立卡贫困农户中有劳动能力、有劳动技能和一定经营头脑的家庭通过发展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脱贫致富。
2016年10月24日,铜川市政府在宜君县正式设立农户综合信用信息中心,出台《关于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文件,标志着铜川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
面对铜川市宜君县雷塬镇岭里村的失信贫困户高和声的贷款申请,宜君农村信用联合社根据铜川市农村信用社处理不良资产的相关规定,结合高和声勤劳质朴、会养羊的实际和积极偿还利息的态度,在村两委签字背书的情况下,经报告省市信合主管部门同意,帮助高和声经过二次授信完成了信用重建,并在今年6月为高和声发放了“政府扶贫贴息贷款”50000元。
10月16日,高和声搬进了政府为岭里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建起的第一批移民搬迁房,他高兴地赶到宜君县雷塬镇信用社对同志们说:“大家一定要到我家来闹红火啊!”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人行西安分行在发挥征信系统“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作用的同时,指导金融机构在扶贫工作中差别化、有针对性地开展“信用普惠”和“信用救济”工作,助力金融精准扶贫,已取得初步成效。
——题记
西乡县农商行的解决方案
2016年9月27日,在西乡县峡口镇江塝村三组,村委会书记谯修平告诉记者,炒得一手好茶叶的村民王德兵靠一己之力养活家中90岁老母、残疾父亲、残疾妻子和一个4岁的孩子,他虽然无法出远门打工,村委会和西乡农商行仍然下决心要帮助王德兵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为此,西乡县农商行峡口镇支行与江塝村委会在开展“双基联动”活动中,由村委会和镇政府签字认可,为曾有过不良信用记录的王德兵申请发放了3万“扶贫贴息贷款”,了了他“在农闲时筹措到足够的款子修房子,茶叶季节又可以在镇上打工”的心愿,一家人生活走上了正轨。
按照西乡农商行董事长何瑞的话说,“双基联动”推进了金融工作向脱贫攻坚深水区迈进。作为国定贫困县的西乡县,全县40.38万人就有41687户124155人贫困人口,这里面包含了“六个一批”贫困人口中方方面面的情况。早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以所有基层信用社“社社盈余”著称的西乡农商行就以熟悉农户基本情况著称,多年来,他们坚持开展农户信息电子化建设工作,建立起了陕西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最早一批较为完善的农户经济档案。即便如此,当金融扶贫攻坚逐步开始面向那些已有信用不良记录的贫困户时,他们依然感受到要更深一步了解每一户贫困户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何瑞说,我们只是希望再深入一点、更全面一点去了解贫困户的信用和德行操守情况,而要做到这一点没有农村基层两委的帮助是不可能实现的。
今年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在《关于开展信用普惠助推金融扶贫工作的通知》中就明确要求,全省各级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紧紧依靠各级党政,健全由农村基层两委、“驻村第一书记”、致富带头人、金融机构等多方参与的贫困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等级评定制度,探索建立针对贫困户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完善电子信用档案,实现农户基础信用信息与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的共享和对接,推动全省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到扶贫攻坚战斗中来。
6月28日我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下发《陕西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双基联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全省信合基层网点创新金融扶贫攻坚工作模式,巩固并拓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支农工作中的主力军地位。为兑现“金融脱贫攻坚,信合一马当先”的承诺,全省信合加大了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综合信用状况再普查、再授信的工作力度。西乡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王兴华告诉记者,在对有不良信用记录贫困户进行仔细甄别后,西乡农商行对其贷款申请进行了区别对待,其中,他们把因非主观恶意造成不良信用记录的农户列为可以给予信贷支持的贷款对象,即因疾病、灾害、务工在外、实际收入低于预期收入、收入周期与还款周期不配套、贷记卡手续费到期未告知以及建档立卡农户有产业发展意愿之前形成的不良信用记录等;同样,他们另将因主观恶意造成不良信用记录的贫困户列为不可以给予信贷支持的贷款对象,即自身借款逾期或为他人提供保证担保而又未按期履行,有能力偿还却恶意拖欠贷款的、以贪图享受为目的,借款后奢侈挥霍的、借款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经引导不愿发展产业,坐吃山空的以及依赖国家救济的恃强霸道、懒汉二流子等等形成不良信用记录的群体,不予贷款支持。细化后的标准使得辖区金融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工作操作性更强。
王德兵获得的扶贫贴息贷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取得的。
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的宁陕案例
在调查走访过程中,我们看到,经过农村信合基层干部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我省许多市县已建立起相对独立的区域农户经济档案,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相辅相成地发挥出了农户信用数据的集合功效。在“双基联动”、“信用普惠”活动中,各级人民银行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对有一定生产经营能力和致富愿望,但因信用因素被隔离在金融服务之外的贫困户,从信息的采集、评价、使用等方面建立专门工作流程,发挥各类机制的聚合效应,摸索出很多为贫困户提供金融服务的好办法。
宁陕县作为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之一,按照“政府主导,人民银行推动,多方参与,共同受益”原则,组成了由县政府、人民银行和涉农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县、乡两级金融服务中心。他们依托宁陕县农商行扩大农户信息采集面,为全县所有农户建立综合信息档案,根据农户的收入来源、农权、种养殖数量、贷款和担保情况及其他资产负债指标等要素,综合评估农户信用等级,并以“宁陕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核发信用等级证。截至2016年8月末,全县累计为除政策兜底的2009户贫困户以外的17157户农户建立了经济档案,评定信用户15148户,基本实现了对辖内农户的‘全建档、全评级、全授信’。农村信用综合体系建设带动了宁陕县金融机构有效授信金额9.7亿元,农户贷款全县满足率达到92.9%。其中对全县5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评级、授信工作523户,使他们也有望得到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
宁陕县农商行董事长王显荣告诉记者:“当地在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和‘双基联动’工作前,县农商行向当地农村信用户授信额度最高是5万元,现在随着农户经济档案的进一步详实,我们将信用户的授信额度提高到了20万元。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贷款记录的123户,这当中有56户贫困户的信用状况存在不良记录,现在我们通过‘双基联动’模式,对这56户展开了前期调研,正逐步对其中有‘致富愿望、有劳动能力、有一定经营头脑’的贫困户发放扶贫贴息贷款。”
完善的征信基础设施建设诠释“高陵经验”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西安市高陵区作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级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自2006年开始全面推进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人民银行高陵支行在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营管部和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对全区88个行政村全面摸底调研,在2012年研究开发了《高陵区农户信用信息管理评价系统》,这个系统从农户家庭基本情况、金融负债情况、公共记录情况等8个方面详细记录了农户的40项信用信息,在地方相关部门的配合下,这个系统在《公共记录情况》细目里还设计了可加减分的14个项目,将农户的违法记录、欠缴费记录、被金融机构依法起诉、逃废债行为、挪用贷款行为、家庭成员中吸毒赌博纪录等均列为减分要素,从而更全面地约束了申请贷款农户的日常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在数据采集伊始,高陵区委区政府就提出了“政府主导、人民银行推动、相关部门参与、商业银行运用、广大农户受益”的工作理念,发动全区三级党政干部下乡包抓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工作,他们将数据采集任务分解到村组,并列为对各镇街(管委会)目标考核的硬指标,区财政还拿出真金白银贴补数据采集和更新工作。人民银行高陵支行行长季伏生告诉记者,前期征信信息采集时,每份信息采集表的成本平均是0.5元,全区农户信息采集每次成本在2到3万元之间,区财政已经拿出了超过50万元作为数据库建设的资金投入。
目前,该系统已收录了全区3.4万余户常驻农户的个人信用信息,完善了相关电子档案数据库。据了解,该系统在对农户信用信息采集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自动评定优秀农户、信用农户和一般农户三个等级,信用评级采取积分制,随着信用情况的变化,积分可以实时增减,并自动生成农户信用评价报告,方便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参考。
2014在高陵区政府的支持下,《高陵区农户信用信息评价管理系统》与区电子政务中心网络平台成功对接,实现了评价管理系统与各涉农金融机构的网络连接,建立起信息共享机制。目前,评价管理系统已成为辖区涉农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重要参考依据,逐步形成了“农户+征信+信贷”的业务运作模式,使当地信用体系建设得以直接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并带动了金融创新工作的开展。
据了解,邮储银行高陵区支行正是在此基础上,与高陵区团委合作推出了“青年卡”,向全区守信青年授信,“青年卡”不仅可用于消费,还可以用于贷款创业,极大地推动了当地青年的创业热情,他们的做法也得到了团中央的高度评价,称之为“为当地青年提供实实在在便捷生活服务和金融服务的‘好帮手’”。
目前,该数据库不仅应用于全区农民申请创业贷款、乡村文明建设以及国家涉农部门在高陵区开展的六项农村改革试点工作中,也成为地方政务部门掌握和管理社会发展的重要数据来源,为基层政府的治理方式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季伏生告诉记者,目前,支行依据《高陵区农户信用信息管理评价系统》,瞄准脱贫攻坚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增减系统指标及之指标相应权重,重新设计贫困户专属信用信息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贫困农户信用信息评价管理子系统,帮助辖区所有金融机构依托该子系统对贫困户施行信用普惠和信用救济,指导涉农金融机构开展制度和产品创新,通过建立贫困户专项评级授信制度,打造专门针对贫困户的信用贷款产品,进而帮助有不良贷款但口碑好的贫困户重新获得信用和贷款扶持,逐步形成政府支持、人民银行推动、金融机构受益、贫困户脱贫的信用普惠助推金融扶贫的良好局面,初步建立起了金融扶贫长效工作机制。
铜川市信用普惠的路径探索
如果说,高陵区信用体系建设是基层人民银行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社会综合信用平台进行探索的一种有益尝试,那么铜川市宜君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则是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立足总行开展中西部地区金融支农试点工作进行的“信用普惠”工作路径探索。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先发展贫困地区普惠金融的要求,助推金融精准扶贫,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普惠金融路径”,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在2002年5月和2016年4月,将铜川市宜君县和印台区确定为定点扶贫县区和人总行在全国唯一一个县级农村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
就像侍弄庄稼地里的“试验田”一样,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和人民银行铜川中支按照“人民银行主导、政府配合”的原则,积极推进宜君县的各项金融支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结合CSE评估和第三方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体系机制,建立了具有铜川特色的“宜君指数”,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奠定了扎实的数据基础。
人民银行铜川中支行长冯学荣告诉记者,2014年11月19日,铜川市在全市推广“惠农支付服务点”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打通了金融支农工作“最后一公里”。截至2015年底,宜君县426个“惠农支付服务点”共发生业务327757笔,合计金额14688万元。同时,人民银行铜川中支着眼农村群众“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开始将“惠农支付服务点”整改升级为“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
据了解,每个这样的服务站由当地一家涉农金融机构主办,配备一位金融专业人员,以“金融超市”模式为农户提供多种金融惠农服务。目前,人民银行铜川中支已在宜君县、印台区整改升级13个“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他们将以此为契机,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定点扶贫、普惠金融工作统筹起来,不断深化“信用普惠”的内涵和外延,充分发挥信用助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积极作用。
在人民银行铜川中支的引导下,辖区农信社出台了相应的贫困户评级授信管理办法,通过给失信但道德口碑良好的贫困户额外增加15分的办法,对这一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二次信用评级,加大对他们的金融扶贫力度;在此基础上,人民银行铜川中支还与地方党政一道,协调各家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建立农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通过补贴、奖励、减免税等各种政策措施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金融扶持力度。
据人民银行铜川中支姜金会同志介绍,铜川市农村信用工程自2016年4月实施以来,金融信用环境不断改善,全市不良贷款占比下降1.15个百分点,农户金融需求可得性有效提升,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得到改善,群众借助金融机构发展生产的意愿显著增强。据统计,截止2016年9月末,铜川市主要涉农机构已推出五大体系14款信贷产品,为有发展生产意愿的1656户贫困户发放总额1.1亿元的信用贷款,其中,有103户失信贫困户获得438.7万元贷款,贷款获得率约为80%,有力地支持了建档立卡贫困农户中有劳动能力、有劳动技能和一定经营头脑的家庭通过发展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脱贫致富。
2016年10月24日,铜川市政府在宜君县正式设立农户综合信用信息中心,出台《关于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文件,标志着铜川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
面对铜川市宜君县雷塬镇岭里村的失信贫困户高和声的贷款申请,宜君农村信用联合社根据铜川市农村信用社处理不良资产的相关规定,结合高和声勤劳质朴、会养羊的实际和积极偿还利息的态度,在村两委签字背书的情况下,经报告省市信合主管部门同意,帮助高和声经过二次授信完成了信用重建,并在今年6月为高和声发放了“政府扶贫贴息贷款”50000元。
10月16日,高和声搬进了政府为岭里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建起的第一批移民搬迁房,他高兴地赶到宜君县雷塬镇信用社对同志们说:“大家一定要到我家来闹红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