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推动“信用陕西”建设 服务脱贫攻坚大局
——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全力推进“信用普惠”工作系列报道(上)

    本报记者 李赞
    今年4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印发《关于开展“信用普惠”助推金融扶贫工作的通知》,要求省内各级人民银行会同金融机构,依托地方党政,探索完善针对贫困户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征信系统”中农户基础信用信息与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对接,创新金融服务,开展“信用普惠”和“信用救济”,为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的信用保障。
    ——题记
    信用记录不好的贫困户碰到贷款难
    铜川市宜君县雷塬镇岭里村处在高高的旱塬上,作为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高和声说,他不愿意张口借钱,可眼下政府给大伙儿投资20万元盖移民搬迁安置房,说好了村民另外要自筹5万元,他想来想去,还是找到了宜君县农村信用联社雷塬镇信用社的客户经理胡西峰。胡西峰调阅了高和声的信用报告后发现,2013年高和声曾为女儿42000元贷款作担保,由于在随后的三年里女儿没有按时还上本金,这笔贷款目前为不良贷款,高和声的信用状况也受到了影响。据此,宜君县信用联社完全有理由拒绝给高和声发放新的贷款,高和声无奈地说,要是信用社不给借,就没处抓挖了。
    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征信管理处的同志告诉记者,信用状况作为参与经济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在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已变得日益重要,近年来,我省农村群众诚信意识逐步增强,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有致富意愿、有生产能力、又有经营头脑的贫困户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信用贫困”甚至“信用破产”。如何通过信用普惠和信用救济引导金融资源向“六个一批”贫困群众中的这部分群体倾斜,建立市场主导的帮扶工作机制,成为信用助推精准扶贫的关键。
    汉中市西乡县峡口镇江塝村三组村民王德兵,家有90岁的奶奶、常年残疾卧病的老父亲、残疾的妻子和4岁的孩子,5口人的生活都靠他一人侍弄仅有的4亩地、在镇上打零工以及在采茶时节替人炒茶来维持生计。2011年王德兵贷款到外地打工,矿上工头欠薪,致使他的贷款记录形成不良。去年农闲时家里修房他想再向信用社贷款3万元,可先前形成的不良贷款“打住”了他申请贷款的手,怎么办呢?王德兵做了难。
    据统计,我省已建档立卡、有待通过精准扶贫实现脱贫的贫困户105.72万户,合计316.72万人。按照“六个一批”扶贫工作要求,我省今明两年内可望帮助130万贫困群众实现脱贫目标。其中,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和财政兜底保障扶贫四种模式更多的需要财政投入,而易地扶贫搬迁式扶贫和产业就业式扶贫则需要金融机构的积极介入。
    这里就涉及到这部分贫困户“贷款难”和金融机构“难贷款”的问题。市场经济环境下,金融机构向贫困户投放贷款“难”,一是贫困户财产有限,抵质押品难找,因而抵质押贷款难以投放;二是越是经济上困难的贫困户,往往越是“信用”上的“贫困户”,这些贫困户,或由于无信贷经历没有信用记录,或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及时偿还贷款而存在不良信用记录。这些贫困户出现“贷款难”不是银行缺乏向其投放贷款的热情,而是像一位信贷员告诉记者的,这些贷款申请往往“连金融机构总部依据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设置的后台管理指标程序都通不过”,更不要说银行和信用社还要依照“信贷终身追究制”对信贷员的贷款责任进行严格管理。
    “征信系统”是什么?如何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通过信用普惠加大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力度?这正是人民银行西安分行正在实践与探索的主题。好比人不可以生吞下一个萝卜,而是要把萝卜咀嚼成符合咽喉口径的大小才可以进到胃里,变成我们需要的营养一样,“征信系统”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金融业的咽喉,它的关键意义在于把握好“口径”,其次是催生“咀嚼的方法”。
    “征信系统”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基础
    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的同志告诉记者,“征信系统”,也就是“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包括“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两部分,由国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分级管理。其中,“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主要收录个人基本信息、信贷信息以及非银行信息,如姓名、性别、学历、职业,以及在各银行借款、透支状况及还贷情况等。征信系统是规范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柱石之一,一方面它致力于缩小金融服务提供者与被服务者之间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任阴影;另一方面,它通过“择优汰劣”机制约束社会生活中的不讲信用行为,提高社会财富的使用效率,是指导资源流向的分水闸门。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通过查询征信系统中的信息,将此作为贷前审核和贷后管理的重要参考。
    随着我国《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机构管理办法》、《征信机构监管指引》、《企业征信机构备案管理办法》的实施,征信系统建设日益推进。目前,“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收录了全国6亿多自然人信息,其中1亿多人有贷款记录。高和声和王德兵的借贷还款记录与所有有贷款记录者的征信记录一样,存在于全国征信系统大数据库中。
    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人民银行西安分行推动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16年3季度末,征信系统已采集了全省3775万人口中2266万自然人的基本信息、贷款和信用卡信息,以及公积金缴存等信息,仅2016年前3季度就提供了452万人次信用报告查询服务;另外,征信系统还采集了22.7万户企业基本信息、财务信息和信贷信息,系统运行以来,累计录入人民币贷款余额约20635.8亿元,2016年前3季度共提供36.81万次企业信用报告查询服务。同时,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不断健全小微企业和农户信用信息征集、评价和应用机制,截至2016年9月底,累计为7.7万户小微企业和589.4万个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农户建档率80.3%,累计评定信用户409.1万个,创建信用村、镇4239个,促进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推动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2016年10月26日,我省实现了个人信用报告查询县域全覆盖,在查询系统集中开通仪式上,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万存知局长指出,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始终坚持为民服务宗旨,不断提升征信服务水平,持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在改善投融资环境、促进重合同讲信用风气形成以及建设“信用陕西”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征信系统”是金融机构推进金融扶贫工作的基石
    国内各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贷款按照“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进行五级分类管理时,通常按照“择优”原则,对前两种信用优良的贷款申请人施行低利率、高额度、高效率放款等一系列优惠措施,而对曾出现过后三类情况又再次到银行申请新贷款的客户持审慎态度,因为他们已被银行划入“信用记录不良”的客户群组当中。按照某家银行一位职员的说法,那样很容易形成“新的烂账”,造成银行“新的损失”。
    按照国际银行业的通行做法,对从未在银行有过贷款记录的新的贷款客户,银行通常从数额很小的贷款做起,从而逐步累积银行与借贷者之间的相互信任,而这样做往往又不足以改善最贫困的借贷者的经营生产和生活状况。按照商业银行的经营逻辑,高和声和王德兵的“信用状况”甚至还不如从未在银行有过借贷行为的新贷款人。那么,他们还能不能从银行获得贷款呢?在扶贫大局中,金融机构作为贷款主体又该如何做呢?是无视“征信系统”记录,降低贷款门槛,冒着承担“终身究责”风险,向信用记录不良的贫困群众发放贷款吗?显然不是。尽管扶贫攻坚的任务很重,但贫困人口毕竟是我国近14亿人口中的少数,贸然改变信贷规则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征信系统是一个面对全国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庞大的信息系统,其数据越“老实”,银行采信的意愿越高,借贷方与金融业各个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及由此带来的问题也就越少,而其通过对诚实守信借贷人的“择优”激励和对失信借贷人的“汰劣”威慑,也更有助于我们经济社会有序运行,并减少不必要的社会财富浪费,提高市场效率。
    那么,金融机构是否就一定得拘泥于“征信系统”所展示出来的个人信用信息,而无视贫困群众的贷款需要呢?很显然,答案同样是否定的。山阳县扶贫局陆兴旺副局长说,面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任务,力争帮助全县所有有致富意愿、有生产能力、有经营头脑的群众利用市场机制摆脱贫困,就要通过尽可能多地整合自然资源、科技资源、尤其是社会经济资源中的金融力量,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向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工作上倾斜。
    “信用普惠”机制融入金融扶贫攻坚工作
    那么,这样一来,贫困群众又到哪里寻求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资金呢?高和声说,向亲戚朋友告借“欠的人情大”;王德兵说,向社会上人匝钱(民间借贷)“利息太高”;一位基层信用社的同志说,放了款追不回来,“我信贷员和相关责任人都脱不了手”;西乡农商行董事长何瑞说,做好金融支农工作,做好对贫困群众的信贷扶持工作是我们农村金融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义务、责任和使命!那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我国扶贫工作在经历了体制扶贫和财政扶贫两个阶段后,正全面进入机制扶贫阶段,这里的机制要求全社会依照市场机制有序开展扶贫工作。毋庸讳言,信贷投放不足是推动扶贫工作必须破解的一个难题,毕竟,面向更加穷困的群众投放贷款好比向更深的水域潜水,缺乏装备和没有准备都是不行的。
    今年4月13日,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为进一步推动对我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信用普惠及信用救济的工作力度,引导辖内金融机构改进对贫困户的贷款流程,提高贫困户的信贷获得率,出台了《关于开展“信用普惠”助推金融扶贫工作的通知》;此外,他们还积极参与了《陕西省2016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点》、《陕西省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典型案例公示办法》等制度的制定工作,通过内部的上下联动及与金融机构的横向协同,寻求信用普惠在金融精准扶贫中的有效途径,通过发挥中国人民银行在地方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推动金融资源更多更好地向扶贫攻坚一线流动。
    正如习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需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以更精准、超常规的力度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监会保监会扶贫办关于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银发〔2016〕84号)提出,金融服务要到村到户到人,努力让每一个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都能按需求便捷获得贷款。人民银行西安分行正是基于习总书记讲话和《意见》精神,积极推进信用普惠和信用救济工作,充分发挥征信在金融精准扶贫中的引导作用,帮助金融机构建立差别化的、针对性强的信贷机制和流程,为实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信用支撑。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