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古长安(连载六)
    古长安今西安。

    古长安。
    穿越古长安坊。
    感受古长安。
    大美古长安。
    何顺义/文
    第三部分长安文物、古迹、人文轶事
    随着两次整修长安城池,长安城内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一)长安城人口激增市贸繁荣,逐年形成了八大市场
    此时的长安城内人口激增,市贸繁荣,这时长安城内已有八大市场。由它们的生成前后顺序介绍如下:
    1、炭市街:炭市街在唐朝已是木炭销售和批发零售市场。唐朝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诗叫《卖炭翁》,它的第一句就是“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也就是说人们在终南山把木材烧成木炭,车拉人推运到长安城内的炭市街出售。
    2、东西木头市:明洪武七年修长安城时人们就把大量的木材运到南门里木头市这地方出售,后来又有大量的木器作坊在西木头市加工出售就这样形成了东、西木头市。
    3、骡马市:骡马市最早是拉运木材车辆休息的骡马店,同时拉运木材的骡马也要吐故纳新,所以有人就把骡马拉到这里出售,久而久之,这骡马店也就成了骡马交易市场了。这一市场一直延续了五百余年,到新中国建国以后,这里还有车马店,是长安城最大的骡马交易市场。
    4、案板街:案板街是当时长安城内最大的炊事用具交易市场,随着长安人口的增加这一市场已容纳不下这里的许多经营者,所以随后人们将案板,风箱,擀面杖,肉墩,菜墩等木制品东西迁到西木头市经营。把蒸馍笼,竹筷等迁到竹笆市经营。把铁器产品火盆,火筷,刀具,炉篦子等迁到南广济街出售。到新中国成立时,这里只剩下耀州瓷器,白水的缸和几家土特产商店了。
    5、大麦市街:粮食交易市场。
    6、盐店街:食用盐专卖市场。
    7、梆子市街:食用油批发零售市场,古代人卖油不用吆喝,油。担子上挂一个木制梆子,边走边敲。这梆子市街就是食用油专卖市场。
    8、竹笆市:竹器竹制品生产和批发,零售交易市场。
    当然了,长安城内不光是这八大市场,随后还有长安回民的东西羊市,也就是回民的食用牛羊的交易市场。还有当时形成气候的回民坊麦笕街,麦笕能烧也能冬天喂牲口,短麦草还能和泥、糊墙、盖房子用。
    (二)长安城内又逐年形成八大劳动服务街区
    1、甜水井:长安城的地下水都是咸的,只能洗衣、建筑,不能食用,所以甜水井和西门瓮城的两口甜水井就成了长安城内的唯一的生活食用水来源,早晚这里人推车拉,运往市区各地食用。
    2、冰窖巷:冬季三九寒天人们把皂河冰块用马车拉到冰窖巷冰窖坑内封存,到第二年夏季三伏天再取出来做防暑降温之用。
    3、粉巷:粉巷是豆制品加工,粉条加工,酱,醋,淹菜加工的街区。最后一家酱油,醋,腌菜加工厂,和西安市一家国营豆制品加工厂,在西安市蔬菜公司领导下一直运营到一九八零年前后。
    4、柳巷:南北柳巷最早是一片柳树林,有许多池塘,当地人依养鸭和手工编制柳条篮子,筐子,簸箕等家用品而谋生计。后因池水下降,池塘干枯,这一地区逐年改建成居住区。
    5、南北油巷:这里有许多食用油的榨油作坊,人们把榨好的油拿到梆子市街出售。
    6、白鹭湾:菜坑岸子的蔬菜批发市场。白鹭湾原有一湾池水,岸边有许多大树常有白鹭栖息,故叫白鹭湾。后因市内人口增加,用水量也相应增多,使地下水逐年下降,一湾池水逐年干枯,当地居民把池底改为蔬菜种植园,池边也就成了蔬菜批发市场了。菜坑岸蔬菜批发市场就是这样来的,这一市场一直运营到一九八零年左右。
    7、糖坊街:糖业糕点生产供应的主要街区。
    8、炮坊街:烟花爆竹生产供应的街区。
    (三)长安城内有许多年来形成的八大群众祭祀场所
    按形成的时间顺序为:
    1、迎祥观:迎祥观在鼓楼和钟楼的中间,也就是现在的钟楼广场的这一块地方,它是道教的活动场所,这一道观比长安城还早,所以过去老人们流传,先有迎祥观后有长安县之说。
    2、降子巷:位于现在的开元商城的北门口,是一条东西向的巷子,西起钟楼盘道,东到骡马市,背靠东大街,巷子内因建有送子娘娘庙而得名。
    3、八仙庵:八仙庵是道教的活动场所。庵内供奉着道教八位仙人:
    (1)吕洞宾(2)何仙姑
    (3)蓝采和(4)张果老
    (5)韩湘子(6)汉钟离
    (7)曹国舅(8)铁拐李
    4、药王洞的药王庙。
    5、雷公庙:据传清朝乾隆年间,久雨之后,在入秋之时,一声巨雷震塌长安钟楼。人们为平息雷神的震怒,善男信女捐资修建了雷公庙。
    6、西五台:是长安城内的佛教圣地,是人们上山进香,乞求风调雨顺的拜神场所。
    7、广仁寺:广仁寺是陕西省内唯一的一座西藏喇嘛教的寺院。
    8、城隍庙:长安城内的城隍庙是陕西省的总城隍庙。它的正殿正中供奉着陕西城隍,在城隍的前面有四大天王护法神,在正殿城隍四周有陕西各地主要府县城隍的祭祀牌坊。在省城任职的陕南,陕北官员和在省城做生意的远道客商,每逢清明寒食都来这里祭奠,请故乡的城隍把烧的香火冥钱,让各州府县城隍带回到它所管辖的地区,分发给它所管辖的臣民。正因如此,在城隍庙门口的牌坊正面写有“都城隍庙”四个大字,在背面有“你来了么?”四个警示性的提示。其意是人家都来这里祭祀,托各地城隍给家乡祖宗代表哀思和祭奠,然你有家乡父老祖宗各代吗?“你来了么?”是对忘恩负义者的一种提示。
    长安城城隍庙是一座道教教场,这里的道士除初一、十五忌口以外,酒肉都吃,而且还可以结婚。他们的家属子女都住在城隍庙两侧的东西道院。然而在长安县的王曲也有一个“都城隍庙”,这里住的是受了戒的佛教和尚。他的正面外写着“都城隍庙”,走进大门是四大天王护法神的凶像。再向前走,头顶有四个大字“你也来了!”再向内走就是十殿阎王的酷刑:上刀山、下火海、下油锅、掏肠换肚、扯锯分身等酷刑,示意你在阳间做了坏事、亏心事,死后就要遭受如此酷刑。“你也来了!”就是对做过坏事的人一种震慑作用。王曲城隍庙在清末民初香火很旺,庙宇建筑毁于国民党时期。
    据说八百里秦川城隍庙保存最好最完整的要数三原县“都城隍庙”了,三原县人民以县城有这一辉煌建筑而自豪,现在成了人们去三原县城参观旅游的必去场所之一了。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