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核桃林为何成了“烧柴棍”
——谁来回答甘泉县核桃经济林二期项目实施中的问题
    位于石门镇张岔村的小台山地域,当地群众说,这里原来全栽植了核桃,现在一棵也没有了。

    本报记者 张太东 文/图
    2013年,甘泉县实施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二期建设项目。按理说,今年当地群众该有所收获了。然而,群众不仅没有享受到惠农工程带来的硕果,相反,项目在实施中,有关部门以劣质的苗木以次充好,造成国家450万元投资几乎“打了水漂”。
    优质嫁接核桃苗换成了实生苗
    据了解,2013年,甘泉县实施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二期建设项目,国家投资退耕还林专项资金450万元,新建核桃经济林示范园11250亩。分布在下寺湾镇、石门镇和道镇三个镇,其中,下寺湾镇4000亩,石门镇4000亩,道镇3250亩。
    在石门镇,负责林业的干部告诉记者,2013年秋季,他们镇共实施核桃栽植3400亩,其中林业局调拨的嫁接苗只有415亩,其他都是实生苗。下寺湾镇栽植3265亩,嫁接苗只有200亩。
    石门镇张岔村和石桥峪村是石门镇规模栽植最大的两个村,连片栽植核桃1200亩。
    11月2日,记者在当地老乡的引领下来到了张岔村和石桥峪村的栽植地。爬上山坡,满山都是枯草,没有发现栽植的核桃树,偶尔在草丛中发现有极少数已经干枯的核桃树苗在枯草中孤独地站立着。
    当地老乡说,这几个山梁就是2013年秋季栽植核桃的地方,根本就没有活,全死了。镇上从外边叫的人挖坑,群众自己栽,每人还掏了150至200元的挖坑费,直接从群众退耕还林补助款中进行了扣除。
    下寺湾镇井家峁村,是该项目实施村之一。据村干部介绍,他们村在后山4块山坡地上栽植核桃801亩。记者来到实施过的山坡,没有看到栽植的核桃树,偶尔发现沿山路有极少数树苗,当地群众说,几乎死光了。
    在后山不远处,记者发现有一块长势相当好的核桃园,当地村民介绍,这是村民何俊山早年自己栽植的核桃,有30亩,今年已经挂果了,县林业局只是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一次嫁接,就在该地块栽了个标志牌,以彰显“功劳”。
    在同一片区域栽植的核桃,为何村民何俊山的核桃树不仅成活率好,而且今年已经有了收获?当地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只栽不管,这是导致成活率下降的原因之一,同时,与树苗的品质质量也有很大的关系。
    下寺湾镇锁崖窑村,当地村民说,2013年秋,延安市劳山林业局下寺湾林场在5组马槽湾山坡栽植核桃200亩,头两年成活率很不错,而县林业局提供的树苗,在相邻的4组崖窑低山坡栽植核桃400亩,成活率就很差,2014年虽进行了补栽,但仍然全军覆没,成了“烧柴棍”。
    一位村干部说,项目在实施中他怀疑有人以劣质树苗以次充好,糊弄百姓。“国家项目设计所栽植的苗木为两年生优质嫁接苗木,而县林业局提供给群众的树苗多数为实生苗。这不仅在品质上有差异,在价格上差异更大”
    在别人栽植的优质果园里插上自己的宣传牌
    2013年春,延安市劳山林业局为帮扶低收入村,在石门镇杨家河村滴哨组和新家河组栽植优质核桃645亩,今年已经挂果。记者在现场看到,满山的核桃树有一厘米分粗,长势喜人。村支部书记告诉记者,通过劳山林业局的帮扶,今年群众看到了产业的希望,群众发展核桃的积极性很高,他们计划今明两年再发展核桃400多亩。
    在核桃园的地头,竖立着两块甘泉县林业局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宣传标志牌,当地一农民告诉记者,这是县林业局在人家栽的地里插上自己的牌子。不仅如此,他们还经常带着上级领导到此参观,拿别人栽的树,彰显自己的“政绩”。
    就甘泉县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二期建设项目,一位村干部、县人大代表认为,有关部门热衷于整天跑项目、干工程,像猴子搬包谷一样,搬一个撂一个,根本就没有发挥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实施了,群众却没有得到一点实惠。像这样的工程,干得越多,国家的损失越大,对群众的伤害越大。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