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阳光洒满农家院
走进大棚服务三农。
电力抢修现场。
线路检查。
为客户服务,解决偏远农村停电问题。
改造农村用电设备。
本报记者 王缠卫 通讯员 王世华 李强 文/图
黄土高原,沟峁弯弯。11月17日,国网榆林供电公司扶贫干部张雷威在米脂县史家坬村,像往常一样跑了东家跑西家。他此行的目的,一是给贫困户做思想工作,希望他们早早加入养牛互助合作社。二是和养牛专业户商量12月份举办的赛牛大会,进一步鼓励群众养殖的积极性。
从2000年起,61岁的张雷威参加社会扶贫工作,足迹遍布榆林市6县56个村,扶贫受益人数超过1万人。“致富路上绝不让一人掉队”,这是国网陕西电力扶贫团队的决心。自1998年以来,国网陕西电力14家单位共参与14个县区22个乡村的扶贫工作,医疗扶贫队40人次副主任医师轮流到扶贫点坐诊。所有参扶单位参扶人员始终牢记宗旨,讲政治、讲大局、担责任,为贫困地区“引活水、拔穷根”,取得了显著成效。
立足精准 一村一法一户一策
不久前,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面向全社会发布了《扶贫白皮书1998-2016》,这份白皮书系统阐述了该公司18年来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积极探索扶贫途径,注重造血功能建设,真诚履行社会责任,在倾力帮扶贫困农民奔小康的道路上,肩负责任奋力前行。
今年10月25日,米脂县李站村李有德领到了香菇合作社分红5000多元。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没有劳动能力和特长,还能在供电企业的帮助下拿到入股分红资金。
自2014年5月起,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国网陕西电力派驻1名挂职副县长,分两批每批选拔4名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前往米脂县七里庙、李均沟、峁圪塔、黑疙塔4个村开展驻村精准扶贫。
他们严格遵照省委、省政府对驻村干部的要求,按照精准脱贫的工作思路,采取“一村一法、一户一策”进行针对性地帮扶。在项目安排上,将贫困户按劳动能力分为强、中、弱三类,每类制定不同帮扶项目。经过两年实践,最终形成了“项目精准+资金精准”的扶贫模式。该扶贫模式得到国家扶贫开发协会、国务院扶贫办、陕西省政府及榆林市政府的肯定,并作为经验在米脂县进行推广。他们严格遵照省委、省政府对驻村干部的要求,按照精准脱贫的工作思路,采取“一村一法、一户一策”进行针对性地帮扶。在项目安排上,将贫困户按劳动能力分为强、中、弱三类,每类制定不同帮扶项目。经过两年实践,最终形成了“项目精准+资金精准”的扶贫模式。该扶贫模式得到国家扶贫开发协会、国务院扶贫办、陕西省政府及榆林市政府的肯定,并作为经验在米脂县进行推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今年,该公司投入资金200万元,重点调整产业结构,持续推进畜牧养殖、香菇大棚、教育培训扶贫等多个项目,注重帮助群众从“根”上脱贫。同时,加强扶贫重点工作督办,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多次前往米脂调研检查,对扶贫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并走访慰问了185户贫困户,为他们送去了温暖。
电力先行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座座铁塔跨越高山之巅,一条条银线飞越三秦大地。进入铜川市陈炉镇,被誉为炉火千年不熄的陶瓷古镇,有着20多家陶瓷作坊。炼制瓷器的煤窑变成了电窑,古镇的天更蓝、水更清。如今,瓷乡人制作出来的瓷器也越发精美,产量逐年增长。
据陈炉镇镇长路程介绍,陈炉镇如今年产值达10.56亿元,其中陶瓷产业就有5亿多。电力帮扶,在为群众带来富裕生活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的生态建设。
“自从接了电炉,由于加热均匀,温度上升平稳,缩短了炼制时间,原来用煤需要至少两天,烧煤1500多元,现在只要8到10个小时,仅仅300元就够了,每年能节约10多万元。”11月初,陈炉镇生产唐三彩袁家瓷坊的袁广强边工作边说。
据了解,国网陕西电力计划每年投资230万元,帮扶17个定点扶贫区县的21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公益服务事业、基本民生改善等项目。开展“标准化、精益化”县供电企业建设、推进“村村有交费点”建设、创新基层供电所管理模式、持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多种方式,深化涉农服务等举措。
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累计建成新农村电气化县32个、电气化乡297个、电气化村4293个,建成的新农村电气化村家电到户增长率达36.78%,月平均用电量和改造前同期相比增长23%,供电可靠率平均提高1.1个百分点,电压合格率平均提高1.2个百分点,低压线损率和建设前相比降低了2.1个百分点,为农村经济、农业发展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
农网升级 敲开农家“致富门”
10月28日,国网商洛市供电公司农网升级改造如火如荼。商州区杨峪河供电所员工给庙坪村机井接通电源后,清泉从水管里喷涌而出,该村党支部书记任黎明喜不自禁:“这下好了,井井通电,咱山区老百姓不用再靠天吃饭了!”
“十三五”期间,国网陕西电力将投资140亿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其中,71亿元用于供区内41个县(区)实施农网改造升级暨配电网建设改造标准化创建活动,主要任务包括实施“井井通电”工程、“村村通动力电”工程、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光伏扶贫项目接网工程及推进西部贫困地区农网供电服务均等化等。
据《白皮书》显示,自1998年以来,18年间,该公司已对供区内6.696万平方千米的县级供电营业区域,进行了电网全面建设与改造,农网改造覆盖面100%,590个乡镇404万农村用电客户,全部享受到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共新建改造110千伏输变电工程108座、线路1738千米,新建改造35千伏输变电工程151座、线路1896千米,新建改造农网10千伏配变37350台、线路26170千米,农村低压线路37996千米,完成户表改造127.33万户,解决了27.97万户农村“低电压”问题。
此外,该公司在完成营业区域内“户户通电”任务的基础上,又先后投入1.96亿元用于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建成电力配套项目619个,解决了345个移民安置点3.94万户13.79万人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
白皮书的发布,既是对扶贫工作的一次全面总结,也是一次全新的出发。如今,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将以提升贫困地区人民的致富能力为切入点,以激发贫困地区发展的内在活力为突破口,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扶贫开发工作部署,深入开展“国网阳光扶贫行动”,把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支撑,继续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做好援藏工作,深化多种举措,促进贫困地区发展,为将陕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电力抢修现场。
线路检查。
为客户服务,解决偏远农村停电问题。
改造农村用电设备。
本报记者 王缠卫 通讯员 王世华 李强 文/图
黄土高原,沟峁弯弯。11月17日,国网榆林供电公司扶贫干部张雷威在米脂县史家坬村,像往常一样跑了东家跑西家。他此行的目的,一是给贫困户做思想工作,希望他们早早加入养牛互助合作社。二是和养牛专业户商量12月份举办的赛牛大会,进一步鼓励群众养殖的积极性。
从2000年起,61岁的张雷威参加社会扶贫工作,足迹遍布榆林市6县56个村,扶贫受益人数超过1万人。“致富路上绝不让一人掉队”,这是国网陕西电力扶贫团队的决心。自1998年以来,国网陕西电力14家单位共参与14个县区22个乡村的扶贫工作,医疗扶贫队40人次副主任医师轮流到扶贫点坐诊。所有参扶单位参扶人员始终牢记宗旨,讲政治、讲大局、担责任,为贫困地区“引活水、拔穷根”,取得了显著成效。
立足精准 一村一法一户一策
不久前,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面向全社会发布了《扶贫白皮书1998-2016》,这份白皮书系统阐述了该公司18年来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积极探索扶贫途径,注重造血功能建设,真诚履行社会责任,在倾力帮扶贫困农民奔小康的道路上,肩负责任奋力前行。
今年10月25日,米脂县李站村李有德领到了香菇合作社分红5000多元。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没有劳动能力和特长,还能在供电企业的帮助下拿到入股分红资金。
自2014年5月起,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国网陕西电力派驻1名挂职副县长,分两批每批选拔4名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前往米脂县七里庙、李均沟、峁圪塔、黑疙塔4个村开展驻村精准扶贫。
他们严格遵照省委、省政府对驻村干部的要求,按照精准脱贫的工作思路,采取“一村一法、一户一策”进行针对性地帮扶。在项目安排上,将贫困户按劳动能力分为强、中、弱三类,每类制定不同帮扶项目。经过两年实践,最终形成了“项目精准+资金精准”的扶贫模式。该扶贫模式得到国家扶贫开发协会、国务院扶贫办、陕西省政府及榆林市政府的肯定,并作为经验在米脂县进行推广。他们严格遵照省委、省政府对驻村干部的要求,按照精准脱贫的工作思路,采取“一村一法、一户一策”进行针对性地帮扶。在项目安排上,将贫困户按劳动能力分为强、中、弱三类,每类制定不同帮扶项目。经过两年实践,最终形成了“项目精准+资金精准”的扶贫模式。该扶贫模式得到国家扶贫开发协会、国务院扶贫办、陕西省政府及榆林市政府的肯定,并作为经验在米脂县进行推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今年,该公司投入资金200万元,重点调整产业结构,持续推进畜牧养殖、香菇大棚、教育培训扶贫等多个项目,注重帮助群众从“根”上脱贫。同时,加强扶贫重点工作督办,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多次前往米脂调研检查,对扶贫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并走访慰问了185户贫困户,为他们送去了温暖。
电力先行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座座铁塔跨越高山之巅,一条条银线飞越三秦大地。进入铜川市陈炉镇,被誉为炉火千年不熄的陶瓷古镇,有着20多家陶瓷作坊。炼制瓷器的煤窑变成了电窑,古镇的天更蓝、水更清。如今,瓷乡人制作出来的瓷器也越发精美,产量逐年增长。
据陈炉镇镇长路程介绍,陈炉镇如今年产值达10.56亿元,其中陶瓷产业就有5亿多。电力帮扶,在为群众带来富裕生活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的生态建设。
“自从接了电炉,由于加热均匀,温度上升平稳,缩短了炼制时间,原来用煤需要至少两天,烧煤1500多元,现在只要8到10个小时,仅仅300元就够了,每年能节约10多万元。”11月初,陈炉镇生产唐三彩袁家瓷坊的袁广强边工作边说。
据了解,国网陕西电力计划每年投资230万元,帮扶17个定点扶贫区县的21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公益服务事业、基本民生改善等项目。开展“标准化、精益化”县供电企业建设、推进“村村有交费点”建设、创新基层供电所管理模式、持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多种方式,深化涉农服务等举措。
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累计建成新农村电气化县32个、电气化乡297个、电气化村4293个,建成的新农村电气化村家电到户增长率达36.78%,月平均用电量和改造前同期相比增长23%,供电可靠率平均提高1.1个百分点,电压合格率平均提高1.2个百分点,低压线损率和建设前相比降低了2.1个百分点,为农村经济、农业发展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
农网升级 敲开农家“致富门”
10月28日,国网商洛市供电公司农网升级改造如火如荼。商州区杨峪河供电所员工给庙坪村机井接通电源后,清泉从水管里喷涌而出,该村党支部书记任黎明喜不自禁:“这下好了,井井通电,咱山区老百姓不用再靠天吃饭了!”
“十三五”期间,国网陕西电力将投资140亿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其中,71亿元用于供区内41个县(区)实施农网改造升级暨配电网建设改造标准化创建活动,主要任务包括实施“井井通电”工程、“村村通动力电”工程、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光伏扶贫项目接网工程及推进西部贫困地区农网供电服务均等化等。
据《白皮书》显示,自1998年以来,18年间,该公司已对供区内6.696万平方千米的县级供电营业区域,进行了电网全面建设与改造,农网改造覆盖面100%,590个乡镇404万农村用电客户,全部享受到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共新建改造110千伏输变电工程108座、线路1738千米,新建改造35千伏输变电工程151座、线路1896千米,新建改造农网10千伏配变37350台、线路26170千米,农村低压线路37996千米,完成户表改造127.33万户,解决了27.97万户农村“低电压”问题。
此外,该公司在完成营业区域内“户户通电”任务的基础上,又先后投入1.96亿元用于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建成电力配套项目619个,解决了345个移民安置点3.94万户13.79万人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
白皮书的发布,既是对扶贫工作的一次全面总结,也是一次全新的出发。如今,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将以提升贫困地区人民的致富能力为切入点,以激发贫困地区发展的内在活力为突破口,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扶贫开发工作部署,深入开展“国网阳光扶贫行动”,把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支撑,继续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做好援藏工作,深化多种举措,促进贫困地区发展,为将陕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