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齐珍:群众难事记心间
    齐珍向扶贫户王俊斌了解油坊经营情况。

    通讯员 王竹霞 文/图
   “自从齐珍担任我们村‘第一书记’以来,帮助我们将路铺平铺宽了,以前只能靠人力搬运,现在方便多了。”定边县姬塬镇刘峁塬村65岁的王俊庭指着门前的通村路高兴地告诉笔者。据了解,自齐珍担任刘峁塬村“第一书记”以来,在走访中得知村民行路难的问题后,迅速展开协调工作,目前,刘峁塬村共争取投资108万元,实施完成了8.7公里的沙砾石公路。
    刘峁塬村村民所建的住房大部分为土木结构,部分住房年久失修,防水功能很差,个别农户住房破烂不堪,已属于危房。今年以来,齐珍多次与县扶贫、国土部门沟通协调,目前全村39户贫困户的住房问题得到了解决,其中23户实施了集中搬迁,7户迁往白泥井镇衣食梁移民新村,7户迁往定边县新乐小区。他结合刘峁塬村的具体村情,详细分析出了村民致贫的原因,详细制定了《刘峁塬村脱贫规划》,逐户制定出了“一户一法”的帮扶措施。
    王俊斌是刘峁塬村的贫困户。48岁的他常年单身,没有固定居所,没有稳定工作,生活无法保障。在得知其缺乏干事创业动力,却通晓榨油的技术后,齐珍为他量身制定了具体帮扶计划——开小磨油坊。
    “齐书记帮我的小磨油坊制定了专门的宣传名片,并积极通过周边的亲朋好友,今年帮助销售了400公斤胡麻油,今年小油坊毛收入有5万元,纯利润也能收个1万多元。”在王俊斌的小油坊操作室里,他边介绍着榨油流程,一边感激地地说。
    “贫困户要实现脱贫,追根究底还是要调动个体主动性,帮助他们谋产业,领好路子。”齐珍将过多的时间用在了思谋怎么让贫困户脱贫上。用他的话讲,只有真正为贫困户干实事,谋发展,老百姓才会将领导干部记在心上。
    水是生命之源。刘峁塬村位于南部山区,群众的饮水主要靠打水窖,收集雨水供给。由于集雨水窖多为黄土地上就近修建,渗漏较为严重,积水效果很差,每逢干旱,群众不得不去买水或去很远的地方拉水度日。今年以来,他协调相关水利部门,为那些水窖陈旧的贫困户新建蓄水窖32眼,受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今年以来,为了切实改变全村的村容村貌,他争取了3万元的村部维修资金,并向上申请了70万专项资金,勇于解决乡村垃圾、污水问题,力争为村民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积极向上的生活环境。
    齐珍身边一直携带着一本扶贫日志,里面详细记录着每家贫困户的具体情况。“下一步将进一步解决该村群众的所有人蓄饮水问题,改善村级环境,积极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地方特色发展种养殖业,为贫困户脱贫搭建经济平台,使扶贫政策和贫困户真正对接上,助他们早日脱贫。”齐珍笑着说道。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