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杨凌晒宝:让“奇迹”飞一会儿
——杨凌农科品牌展侧记
    杨凌新声铜鼓乐器有限公司展示的威风锣鼓。

    陕西杨凌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的产品让顾客爱不释手。
    秦宝牧业展示的产品。
    本报记者 黄河 孙金龙 文/图
    (一)
    11月7日上午,当记者走进农高会C馆杨凌农科品牌展区,一下子就被一阵锣鼓声给吸引住了。杨凌新声铜鼓乐器公司的展位前挤满了观众,商家敲得有劲,观众的掌声、欢呼声不绝于耳。
    公司总经理刘松林刚参加完一场论坛会回来,就连忙向观众推销起他们的产品来:“我们是咱杨凌本地的公司,主要从事响铜乐器、牛皮鼓、民族乐器的生产和销售。现在有4个厂子,‘威风’锣鼓、‘妙音’铙钹是我们的主导产品,产品出口27个省市和6个国家。有喜爱锣鼓家伙的朋友,有时间请到我们的厂里去看一看!”
    说话间,不知谁说了一句:“这展馆里咋还闻起来香香的?”“华润五丰公司在另一头展销大米,正用电饭煲蒸米饭哩。”听到旁边的观众这么说,记着闻着香味追到了这家摊位前,这里早已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一个个拿着小纸杯,争着要尝一尝这家米的“神奇”香味。
    本香集团的销售主管郝阿刚告诉记者:“本香集团是在杨凌发展成长起来的,现已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自繁、自养、自宰、自割、自运、自销是本香的差异化特色。我们立足杨凌,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现已成为陕西省名牌产品、陕西省十大金口碑农产品和陕西省著名商标。”
    记者采访了负责C馆展览事务的聂超,他说20多年来,杨凌在以科技引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也为自身的发展积累了经验,使一大批企业伴随着杨凌不断发展壮大,像这次前来参展的本香集团、陕富面业、秦宝牧业、竹园村食品、新声锣鼓等企业,在杨凌不但家喻户晓,在全省全国都是很有名的。将这些企业组织起来参展,就是展示杨凌发展所取得的好成就,更好的展示杨凌新形象!
    (二)
    很多时候,国人对于品牌的理解仅限于“东北大米”、“四川柑橘”、“广东荔枝”等传统的地理口碑,而对于“杨凌农科”品牌的理解也仅停留在“农科城”这个层面上。
    作为“杨凌农科”品牌价值公报的亲历者,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魏建锋这样说:“‘杨凌农科’品牌将围绕发挥农业科技的核心优势,努力成为全国四化同步发展的典型,成为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的范例这一要求,打造履行国家使命和推动自身发展的金字招牌。”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郭社荣坦诚地说:“杨凌农科承载着旱区亿万农民奔小康的美好梦想,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的结果。对杨凌农科品牌价值的认可,是对示范区继续履行好国家使命的鼓励和鞭策。”
    当天,先后有19个“杨凌农科”品牌的冬小麦品种播撒进哈萨克斯坦的土地,由杨凌示范区牵头实施的5万亩中哈现代农业示范推广基地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杨凌农科”品牌先后与美国、以色列、加拿大、法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开放交流。
    10年来,“杨凌农科”品牌培训工程面向中西部地区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大学生村官、合作社负责人和职业农民已累计超过23万人次;在全国建立了23个永久性示范站、37个专家大院和128个科技示范基地,搭建起面向旱区的现代农业科技培训服务平台。
    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陈亚平表示:到2020年,“杨凌农科”品牌将催生孵化有机产品认证企业20家以上,良好农业规范认证(GAP)企业50家以上,绿色食品认证企业10家以上,无公害产品认证企业50家以上;培养中国知名品牌和中国驰名商标3个以上,陕西省知名品牌15个以上,陕西省著名商标100件以上。
    (三)
    “杨凌农科”品牌的社会效应不仅仅局限于数字的表述,而且它像一股力量一样,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劳动创造。
    李栓苏是杨陵区南庄村的一位农民,他结合越冬蔬菜的发病机理,发明了大棚排湿新技术,将常见的PVC管材改造成保棚温,取得了国家实用新技术发明专利。
    马新世是位职业农民,他潜心钻研瓜果连茬种植的世界难题,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多名专家共同攻关,开发出适合工业化生产的有机“营养枕”,让作物高“枕”无忧……
    绿香安合作社位于大寨镇西小寨村,它采用的正是“杨凌农科”品牌的标准化生产新模式:在这里,从种子到果实,从施肥到病虫害防治都有配套的标准。遍布在设施大棚里的摄像头和各种传感器,忠实地记录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中的所有数据。从种植前的准备工作,种植中的日常管理,甚至收获装箱的步骤都规范统一,秩序井然。
    蒋永刚是杨凌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副总,他无论到那里,喜欢用手机对准“二维码”标识扫一扫。在他们眼里,小小的“二维码”就是“杨凌农科”品牌的代名词。
    据他讲,这个“二维码”就是杨凌农产品溯源标识。支撑溯源标识日常运行的是杨凌安全农产品溯源标识管理体系——这个体系,不但有着严格的准入和淘汰门槛,还有更为周密的日常监管机制,一旦违规,直接“拉黑”。
    严格的溯源认证和标准化紧密结合,让绿色发展理念有了平台承载,也将食品安全关入体制机制的牢笼。顺应绿色发展方向,“杨凌农科”将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向质量和效益并重转变的重要力量。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