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
榆林实践
通过能人捐助、政府财政给予一定奖补的方式,投入资金3.8亿元建设的榆阳区古塔镇黄家圪崂村,成为榆林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这里黄墙红瓦的别墅,山清水秀的田野,充满幸福感的村民,组成陕北黄土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杨胜利 晓渡 文/图
    说起榆林市,许多人的第一印象是,多年来,在能源开发热潮中,经济发展呈现的井喷式增长,让这座城市一派繁荣。殊不知,林立的高楼之外,在广袤的沙地和纵横的沟壑中,还有大批发展滞后的农村地区。
    现代的都市和广大农村,如何实现“相得益彰”、“比翼齐飞”?榆林市委、市政府做出农业现代化战略部署,着力消除城乡二元差别,统筹城乡均衡、协调发展。从2009年至2016年,该市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用8年时间对区域内村庄公益事业进行建设。
    而眼下,在经济新常态下,榆林市又站在了新起点。从2015年开始,榆林市财政局、榆林市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创新工作思路,加快“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转型升级,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主攻方向,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榆林市美丽乡村建设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截至目前,榆林市已累计投入上千万资金,开展了美丽乡村试点村的建设工作,同时,大力发展美丽经济、生态产业,把美丽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农村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市大部分行政村基本实现农民可接受、财力可承受、面上可推广、长期可持续,符合农村实际的村容整洁、生态和谐、文明富裕、宜居宜业的榆林新农村。
    塞上“一事一议”
    榆阳区古塔镇的赵家峁村,距离榆林城东南30公里,拥有良好的生态自然资源。近几年来,该村受惠于榆林市财政局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与美丽乡村建设一并谋划政策的推行,村庄改造、旅游设施建设等项目快速推进,并不断组合:村内的小河两侧实施景观包装,其间点缀着经过维修改造的旧窑洞、土炕、石碾,建起了乡村旅游景区;河对岸的土坡上是时令水果区、现代养殖区、设施农业区构筑的农事体验区域。
    在政府奖补措施的引导下,赵家峁村逐步形成了村级经济努力投入、社会力量多元化投入机制,真正实现了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的转变,成为榆林市最具有代表性的发展种植养殖、旅游观光业全产业链的美丽乡村范例,也是陕西省首批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村。
    在榆林,像这样得到奖补项目实惠的乡村还有很多。2009年,榆林市的榆阳、横山、绥德三个县区被列入全省“一事一议”议财政奖补30个试点县区,于2010年在全市全面实施。村民通过规范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开展村内公益事业项目建设,政府采取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的方式给予适当财政奖补资金。
    截至2015年,榆林市共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8770个,总投资28亿元,各级财政投入奖补资金11亿元,筹资筹劳总计13亿元,村集体投入及其他投入4亿元。共计完成村内水渠681千米,堰塘水窖485个10万立方米,机电井1198眼,小型提灌或排灌站113座,村内安全饮水管线铺设7011千米,其他小型水利设施1133个;水泥或沥青路面1598千米,其他路面13612千米;路灯2.6万盏;垃圾收集点221个2272平方米,公共厕所138座,公共浴池82平方米;村内绿化植树34万株,村内花池2.5万平方米;村内公共活动场所114万平方米。项目受益总人口累计达709万人。一个个环境整洁、路平桥宽、设施服务配套的新村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但是,村庄治理、改造并没有仅仅满足于此,为加快解决榆林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居住分散、发展缓慢的突出矛盾,2015年榆林市财政局大胆创新,出台了《榆林市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试点方案》,决定加快“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平台的转型升级,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重点项目予以扶持,全力推进榆林美丽乡村建设。
    2015年,榆林市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创建工作。榆林的整体思路是,以采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为平台,促进新农村建设、移民搬迁、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多项财政资金的统筹整合,放大奖补效应,高效推动村级公益事业发展,进而引导村集体、各类社会资金落户美丽乡村的链状产业建设项目中来。
    建设美丽乡村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农村税费改革后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是榆林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重点之一,而美丽乡村建设又是榆林市农村综合改革的一项创新工程。
    为了有计划、有步骤、均衡有序地解决农村基本民生难题,让美丽乡村建设在宏观上有秩序,在微观上具有严格的操作性,在实际操作中,发挥项目库管理作用,2013年全市开展3年项目库建设,以筛选入库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为基础,又筛选了一批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和群众最急需、受益人数多的项目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并优先入库,建立总项目库。今年榆林市建立“十三五”“一事一议”及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库,共筛选入库的项目达5977个,所有实施项目实行项目库提取管理机制。
    由榆林市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负责实施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坚持“试点先行,整合资源,合理共建”等原则,打造精品村,将奖补资金和财政资金向基础好、区位产业好的村倾斜,重点打造一批省级一流的美丽乡村。
    在试点村的选择上,综合考虑村镇地域、历史、文化、产业发展等因素,充分考虑榆林经济发展、地域特色等,实施差异化培育,打造榆林美丽乡村的品牌和特色。2015年,县区共报送美丽乡村建设项目48个,经过考查论证,结合国有农林场改革、新农村建设、白于山区移民搬迁等实际,批复实施了榆阳区鱼河镇鱼河农场盐家湾分场道路硬化、横山县白界镇黑峁墩村文化活动中心、靖边县龙洲镇甘沟村道路硬化等多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对纳入美丽乡村试点建设的村落,在相关项目立项、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守一事一议民主议事程序,健全自下而上民主决策机制,充分发挥村民和村监委会监督作用,严禁加重农民负担或违背农民意愿搞行政命令和“运动式”的创建活动。
    建立健全资金多元化投入的新机制。2015年榆林市“一事一议”项目总投资3.24亿元,其中“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93亿元,占总投资的60%。榆林通过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平台作用,为破解美丽乡村建设资金需求难题提供了一剂良方。
    2009年至2015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在该市逐步深入实施,在财政奖补资金引导下,全市村民筹资5.3亿元、筹劳折资7.96亿元、村集体投入及其他投入资金4.26亿元,形成了“农民筹资筹劳、政府财政奖补、社会捐资赞助”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新机制,为榆林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物质和智力支持。
    为确保试点乡村建设成效,强化资金和项目的监督管理,对整合多项财政资金和农民自筹、能人赞助等资金管理,实行县级报账制,对财政资金的审核、拨付、使用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做好项目后监督、管护工作,避免项目“建时热,用时冷,后期冰,效益缩”的现象发生。
    榆林市还选择部分村开展市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各县区选择2至3个村庄开展县级试点,同时着手筹划未来几年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的储备工作。截至目前,榆林市投入财政资金1160万元,整合其他相关财政资金、撬动引领社会资金约4500万元,确立了30个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村建设项目。初步推动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
    打造美丽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与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在同一操作体系内运行,榆林开始加快消除过去粗放能源开发中的盲点和污点之所在,生态环境建设、村镇公共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补齐配套;直面百姓最迫切需要改善以及最难攻破的深层次问题,一举改变了农村基础设施整体面貌,创造了城乡一体发展的基础条件。
    作为榆林综合配套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带动了农民创业和建设家园热情。整体看来,原本曾经破落趋势明显的村庄,顿时处于发展繁荣的状态,保留着传统乡土气息的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快速重生了。各种新兴产业的崛起,培育出农村新型业态,“美丽乡村”建设由此升级到“美丽经济”的大格局。越来越多的村民不用外出,在家门口就能打工,共享着经济发展成果……
    目前,榆林市建设成型了榆阳区鱼河峁镇黄崖窑村、横山县白界镇黑峁墩村、靖边县龙洲镇甘沟村、子洲县马岔镇冯渠村4个美丽乡村精品线,将特色农业、生态景观、村落文化、窑洞旧居、民俗节庆等元素串在一起,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经济带。
    同时,精心选取具有集体经济基础的榆阳区古塔镇余兴庄办事处赵家峁村、榆阳区鱼河镇金沙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绥德县名州镇裴家峁村、绥德县崔家湾镇苏家圪凸村,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合作社+农户”等运作模式,打造“美丽乡村”的升级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形成规模效益。逐步创建都市村庄、现代农业园区、集贸市场、现代特色水果示范基地四大区域性美丽乡村板块,形成点上有特色,面上显规模的“美丽乡村”建设。
    为了新农村建设的纵向深化和横向拓展,榆林针对农村实际,制定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及美丽乡村建设“十三五”行动规划,放大奖补效应,促进资金整合,计划各级财政奖补12亿元、统筹社会各方面资金22亿元,实行普惠制与重点制相结合,对村内道路、绿化、美化、亮化、人畜饮水工程、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实施提升改造。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的试点和探索,榆林对村庄自然资源、产业品牌资源、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提升,在村庄规划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精神文明、基层组织和长效管护等方面进行美丽乡村标准化示范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符合榆林实际的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利用标准化示范建设,以打造塞外风情、现代田园的美丽乡村为目标,榆林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城乡居民生活同质、农村生态变优,农村发展让城市生活更精彩的绚丽景象。这是榆林要达到的目标。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