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焕发“第一书记”活力
本报讯(李晓锋 报道)笔者11月1日从凤翔县了解到,为了激励“第一书记”充分发挥引导示范、联络桥梁作用,该县采取“宽严相济”的办法,加强“第一书记”管理考核,使全县56名“第一书记”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为民办事、助推发展的“排头兵”。
为了确保“第一书记”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避免“两头挂、两头跑”现象,该县制定了《“第一书记”管理考核办法》和《“第一书记”激励问责机制》,一方面从宽创造环境,消除后顾之忧。“第一书记”在村任职期间,全部脱离派出单位工作,党组织关系转移到村,原人事关系、工作和福利待遇不变,每人每年下拨工作经费1万元,每天发放生活补助40元,交通费、差旅费由派出单位全额报销。每年组织一次身体健康检查,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另外一方面从严管理考核,规范履职行为。坚持“日常考评与年度考核”相结合、“述职评议与群众评价”相结合、“考核结果与评先树优”相结合,县上采取不打招呼的方式,定期对“第一书记”在岗纪律执行、工作状态等情况明察暗访,对工作不力、表现不佳的严格追责,严肃处理。
通过“宽严相济”强化管理,增强了“第一书记”思想、行为自觉,激发了沉下身子、敢拼争先的工作热情和活力,形成了定思路、抓产业、助脱贫、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为了确保“第一书记”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避免“两头挂、两头跑”现象,该县制定了《“第一书记”管理考核办法》和《“第一书记”激励问责机制》,一方面从宽创造环境,消除后顾之忧。“第一书记”在村任职期间,全部脱离派出单位工作,党组织关系转移到村,原人事关系、工作和福利待遇不变,每人每年下拨工作经费1万元,每天发放生活补助40元,交通费、差旅费由派出单位全额报销。每年组织一次身体健康检查,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另外一方面从严管理考核,规范履职行为。坚持“日常考评与年度考核”相结合、“述职评议与群众评价”相结合、“考核结果与评先树优”相结合,县上采取不打招呼的方式,定期对“第一书记”在岗纪律执行、工作状态等情况明察暗访,对工作不力、表现不佳的严格追责,严肃处理。
通过“宽严相济”强化管理,增强了“第一书记”思想、行为自觉,激发了沉下身子、敢拼争先的工作热情和活力,形成了定思路、抓产业、助脱贫、促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