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清涧县积极应对气候和市场变化——
红枣低迷 农民转型
    本报讯(杨利军 记者 鱼玉军)10月27日,天气乍冷初寒,陕北的秋收接近尾声。在榆林市清涧县店则沟镇高家川村,曾经畅销的红枣似乎遗忘在枝头,而设施农业、果蔬产业、间套种植等模式却焕发生机。“我们村的土质适合种西甜瓜和红薯,口感味道好,产品不愁卖,客户直接到地头收购。”高家川村支书高振国介绍。
    高家川村有村民112户415人,其中7户村民发展了拱棚种植,有半数村民采用西甜瓜与红薯的套种模式。
    拱棚种植户高兴顺今年62岁,和儿子两人种了10亩地,其中有3个拱棚,8亩露天地。第一茬种西甜瓜,拱棚和露天地产品先后上市;第二茬在拱棚里种豆王(无筋无籽)、西红柿和萝卜,露天地里种红薯。“今年收入有6万多元”。对此,高兴顺也很满意。
    高振国却说:“他家是7家拱棚种植户中收入最少的,高春生家种了5个拱棚,10多亩露天地,今年收入快上10万元了;年轻后生高雄雄收入最多,有12万元。”
    折家坪镇陈家坪村也是以传统种植农业为主,全村有57户共287人。今年60岁的陈国栋介绍,家里山地和川地各有5亩。种些黑豆、土豆、红豆和玉米,还养了一张蚕,今年收入1万多元。
    陈家坪村支书白振治叹道:“现在村里种地的都是老年人,体力跟不上。再加上我们的设施投入不足,都是靠天吃饭,多数村民户均收入4千元。头脑灵活的年轻人,种些畅销瓜果蔬菜,凭借个人的渠道,每年的收入还不错,在6万到10万之间。”
    采访中,不少村民认为,清涧县的传统产业红枣面临发展困境,年头不好时遭遇秋雨霉烂;丰收时价格低迷,销路不畅,本地市场也备受新疆红枣冲击;红枣收益不稳定,再加上年轻劳力的流失,使许多农户放弃了对枣树的营务,这也导致自然生长的红枣品质下降。
    “过去,我们村的红枣一直比较好,这两年质量也不行,今年1斤0.3元还卖不出去,到现在还结在树上。”高家川村支书高振国说起红枣很是惋惜。
    据了解,连续这几年,无定河沿岸品质较差的红枣价格在0.3~0.5元之间,黄河沿岸好一点的红枣卖0.8元左右,就这价格收购客商也不多。
    榆林市一位从事红枣零售的商户介绍,加工好的本地红枣一级产品卖2~3元,特级产品卖6~7元,销量很少。新疆红枣一斤卖10~30元,远比本地红枣畅销。鲜枣上市季节宁夏灵武红枣每斤卖3~5元,也比本地鲜枣销路好。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