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05版
榆阳区: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
    白绒山羊。

    马铃薯收获装车。
    马铃薯收割。
    金鸡滩镇成片的农田。 谢安发 摄
    梁渠村蔬菜大棚。
    鱼河富硒水稻。
    将要收获的富硒水稻稻花香2号。
    鱼河镇王新庄村靠温室大棚实现致富。
    鱼河镇王新庄村大棚蔬菜。 谢安发 摄
    黄家圪崂灌溉水源。 谢安发 摄
    本报记者 王红洲 通讯员 王森 刘畅 文/图
  “我们园区种植的18000亩马铃薯,全部用大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收割,能够一次性完成马铃薯去秧及传输入库等作业流程,比传统作业大大降低了劳动成本。”10月20日,在位于榆阳区马合镇麻生圐圙村的榆林市明杰现代农业园区,负责生产的马海龙告诉记者,今年马铃薯亩产3吨,收入预计达7000万元。
    据了解,榆阳区仅马铃薯产业目前建成千亩以上生产基地10万多亩,其中3000亩以上标准化生产基地6.5万亩。规模化发展马铃薯产业只是榆阳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榆阳区大力培育脱毒马铃薯、高产玉米、设施蔬菜、优质小杂粮等特色种植业,规模化发展猪、羊、牛、鸡等养殖业,注重发展都市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以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核心,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不断升级。
    特色种植——锻造现代农业的“筋骨”
    10月24日,记者在榆阳区鱼河镇梁渠村的设施蔬菜示范棚看到,艳红的番茄、鲜嫩的黄瓜、翠绿的青椒缀满枝头,菜农们忙着采摘成熟的蔬菜,一派热闹景象。据该村会计余卫军介绍,村里的温室大棚主要以早春、秋延茬西红柿、黄瓜、芝麻香瓜、辣椒、豆角等反季节无公害瓜菜为主,每棚收入在4万元左右。
    目前,梁渠村修建高标准日光温室100多座,成立专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惠及全村90多户、400余人。
    自2009年被列为《陕西省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建设》示范区以来,榆阳区根据区域优势和产业特色,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9670亩,蔬菜种植面积达6万亩,年产蔬菜9万多吨,设施蔬菜已成为榆阳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此外,2007年以来,该区连续8年实施农业部玉米百亩、千亩、万亩高产创建活动,累计实施面积20万亩,百亩玉米核心攻关田最高平均亩产达到1150.4公斤,全区玉米平均亩产超出600公斤。以建设全国小杂粮生产名区为目标,实施技术推广,狠抓园区示范,精心培育以鱼河峁、余兴庄、刘千河等南部乡镇为重点的小杂粮旱作农业示范带。
    目前,全区已经建成40万亩高产玉米、30万亩脱毒马铃薯、15万亩优质小杂粮和6万亩大漠蔬菜种植基地。粮、薯、菜等主导产业蓬勃发展,打造了榆阳杂粮、马铃薯、富硒米、时令水果、大漠蔬菜等一批特色品牌。
    规模养殖——强健现代农业的“肌肉”
    “白绒山羊产绒量高,绒质好,繁殖性能也高,公司去年出栏200多只,收入60万元。”在榆阳区马合镇补兔村,榆阳区陕北白绒山羊育种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李志付告诉记者。该公司建有标准化羊棚9600平方米,草棚1000平方米,青贮窖600立方米。通过引进、自繁、胚胎移植和选育,现存栏优质白绒山羊500多只,其中基础母羊300只,每年向周边地区提供优质种羊160多只。
    榆阳区采取“稳羊、扩牛、促禽、控猪、适度特养”的畜牧业发展策略,推动现代畜牧业标准化生产、畜禽良种繁育推广、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饲草饲料生产五大体系建设,实现了由陕西第一养殖大区向全国知名养殖强区的转型跨越发展。
    全区实施“养畜大区提质增效工程”,区财政三年投入1亿元推动畜牧业规模化发展。目前,全区共建成规模养殖场714个。去年底,全区羊子饲养量226万只,生猪饲养量达101万头,全区畜牧业产值达29.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5.6%。
    科学技术——激活现代农业的“血脉”
    科技成就未来。农业科技装备水平和劳动者素质就是农业发展的软实力,榆阳区在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的过程中,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新品种200多个,示范推广新技术80多项,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提高到56%,促使全区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60%,粮食单产近3年每年提高8~10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提高10个百分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效逐步显现。
    今年以来,该区加快实现主导产业全程机械化,在南部山区重点补贴推广环保、轻便、耐用的小型农机具,北部滩区主要推广大型机械作业,建成玉米、马铃薯、旱作农业等5大类10个机械化示范区,每个乡镇至少建成1个农机专业合作社,预计到2018年,山区梯田地、坝地和川道水浇地全部实现机械化。
    农业转方式,人才是关键。通过网络课堂、流动课堂、集中培训等方式,榆阳区选择和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民。目前,全区已经培育涉及设施蔬菜、马铃薯种植、玉米种植3个专业的职业农民上千名,农业人才已经成为全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旅游观光——扮靓现代农业的“容颜”
    “如今的赵家峁,高空滑索、森林穿越、晃晃桥、水上漂等游玩项目丰富多彩,每到假日周末,游客一拨又一拨,热闹非凡。”榆阳区余兴庄办事处赵家峁村的大学生村官高娜笑着说。随着赵家峁休闲度假村建成开放迎宾,榆林城区及周边地区又掀起了一波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的热潮。
    在芹河、牛家梁、古塔、鱼河等城郊各农业观光景点,市民们买农产品,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尽情享受浓浓的乡村情趣。
    榆阳区正确引导和大力支持都市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从2011年举办“秋染南山,红叶传情”首届杏树红叶文化节开始,该区不断探索,把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作为连接城乡发展的纽带,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特色风貌、传统文化的古村落古民居,大力发展休闲采摘、观光体验、旅游娱乐等农业新业态,提升农业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从南部山区的杏树红叶到北部草滩区的万亩马铃薯花海,“大美榆阳”旅游系列活动一次又一次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现代农业既“卖产品”又“卖风景”,让榆阳人尝到了休闲农业的甜头。
    目前,榆阳区已经把旅游观光农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倾力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