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榆林农民走出种养结合的好路子
  杨利军 记者 鱼玉军
    在玉米价格走低、农业产业结构急需调整的大背景下,今年玉米丰收了,农民是否增收?10月13日至14日,记者来到榆林市靖边县和定边县田间采访,却喜见这里的农户依靠种植与养殖结合的传统模式,稳步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走出了一条持续致富的好路子。
    玉米作饲料照样不缺钱
    靖边县席麻湾镇白家洼村杜文亮今年63岁,全家4口人,有耕地37亩,其中18亩地种植玉米,剩下的种麻子和土豆。“自从把种地和喂牲口结合起来以后,光景比过去好多了,有蛋有肉有存款了。”13日上午,杜文亮一边喂羊一边说,“今年天旱收成比去年减产一些,玉米1亩地能收个六七百公斤,收的粮食都喂了自家牲口。”
    杜文亮家里饲养了80多只白绒山羊,40多只鸡,3头猪,他说现在的收入比较稳定。当问到年收入多少,老杜笑了笑说:“这是秘密,反正现在是有肉有鸡蛋吃,腰包不缺钱了。”
    席麻湾镇镇长曹琳露说:“席麻湾镇农田以旱地和涧地为主,农民通常在旱地种植土豆和小杂粮,涧地种玉米。全镇12个村4400多农户,大都以家庭为经营主体。今年玉米种植面积达到5.6万亩,玉米价格虽然低,可肉类价格不错,保证了农民的收入。”
    据了解,席麻湾镇的农户是以种植玉米来饲养猪、羊、鸡等家畜牲口,这不仅仅解决了粮食的销售问题,也解决了喂养牲口的饲料问题,而且是拉长了种植产业链、提高粮食的附加值,增强了抗市场风险能力。
    种养结合规模增效益
    与靖边县席麻湾的农户杜文亮相比,定边县贺圈镇苏兴庄村的李志君的种养结合模式,收到了明显规模效益。
    李志君今年55岁,他和老伴还有3儿子在家里专职务农。一家3口共种植荞麦1000亩,土豆300亩,苜蓿200亩,青燕麦50亩;养殖陕北白绒山羊180只。“一年下来除去投入和开销,能收入个二十七八万元。”14日上午,李志君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笑着说。
    定边县农业局负责人说,李志君家是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养殖户,产生了明显的规模效益,可以说是小规模小收益大规模大收益。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