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产业不对路 项目难生根
——对富县油用牡丹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的调查
    本报记者 张太东
    2013年,富县为一私营企业量身定制的油用牡丹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在栽植了5000亩油用牡丹后,就没有了下文,国家投资600万元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就此搁浅。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产业不对路 苗死草长
    2013年,省发改委以陕发改农经(2013)1814号文件,批准富县实施油用牡丹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该项目国家投资退耕还林专项资金600万元,计划建设油用牡丹精品园2000亩,示范园13000亩,以带动当地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2014年秋,富县华恒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项目的实施者,从山东购置油用牡丹苗木,在租用来的槐树庄农场河滩地进行了栽植。
    然而,油用牡丹属肉质根系,耐旱不喜水。
    由于河滩地水位较高,因此,栽植的苗木成活率不尽如人意,加之河滩地蒿草繁殖茂盛,企业又缺乏后期管理,草就占据了主导地位,小小的牡丹苗,很快就淹没在了蒿草丛中。
    9月6日,记者来到地方比较偏僻的富县华恒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所在地,这里原是省槐树庄劳改农场所在地,大部分土地属于河滩地。
    据公司负责人介绍,3年前,公司从省槐树庄农场租用了这里的土地,主要从事粮食种植。2014年公司从山东购置了大量油用牡丹苗木进行栽植,由于对该品种缺乏了解,因此,栽植后成活率较差。同时,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除草手段,靠人工除草成本太高,企业难以支撑。
    当地一位老百姓告诉记者,有关部门投资那么大在这里栽植油用牡丹,这是在瞎胡搞。油用牡丹耐旱、耐寒,不喜水,当地水位较高,根本就不适宜发展油用牡丹,栽下去,根就烂了。再加上河滩地蒿草如果控制不住,很快苗死草长。如今,栽植的牡丹被半人高的蒿草覆盖了,长期下去,会全烂在了地里。
    企业积极 政府热心 农民不接受
    国家投资如此之大,项目之初立项、科研是如何做的?
    作为项目主体单位的富县林业站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项目是企业的一厢情愿。
    该负责人说,该项目是县上协调,让林业站申报的。项目前期的科研报告、作业设计、评审全是由企业做的,站上没有参与。
    同时说,项目设计15000亩,企业只栽植了5000亩,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地。加之前期投入和后期管理,企业无法负担,因此,项目实施到现在难以生根落地。
    为推进项目的实施,林业站曾动员周边群众栽植油用牡丹,但当地农民不接受,因此,其余的一万亩就没有实施。该负责人说,目前国家投资的600万元项目资金在哪里她也不知道。
    这样,在企业积极、政府热心、群众不情愿的状态下,申请了国家投资项目,并通过了有关专家的评审。由于产业的不对路,企业难以承受后期管理支出,国家投资600万元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就这样搁浅着,骑虎难下。
    当地一位人大代表认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是国家用于解决退耕还林农民今后生产生活生计的惠民工程,该项目从立项开始就是为企业量身打造的,其目的不知是为了谁?项目到目前无法推进,谁该为国家的损失买单?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