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为民办事贴心人
——记商南县清油河镇洋桥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何衍军
    通讯员 周衍江
    提起商南县清油河镇洋桥村近些年的变化,不得不提及一个人,在他的带领下,不到5年时间,一个人均纯收入仅2900多元的贫穷小村,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0123元。随处可见的厂房、汽车、养殖场,让一个偏远落后的贫困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这一切的变化都和他息息相关,这个人就是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为民办事贴心人”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何衍军。
    带头成立合作社
    现年53岁的何衍军是商南县清油河镇洋桥村五组农民,1982年何衍军初中毕业去了部队当兵,3年后退伍回到家乡,在村里办起了一家小作坊——桐油加工厂,做起了桐籽加工销售生意。因他讲信誉,重质量,产品很快远销到河南、西安等地,生意越来越红火,何衍军赚取了人生第一桶金。1991年村委会换届选举,年仅28岁的何衍军高票选举当选村主任,挑起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大梁。2003年村支部换届,何衍军全票当选为洋桥村党支部书记,成了当时全县为数不多的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的“村官”。
    当上村支书的何衍军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何衍军带领村子几名党员干部深入西安、河南等地考察,考察结束后,何衍军决定在村子发展面粉加工项目。2008年何衍军大胆尝试,利用“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带头成立了延和谷物专业加工合作社,从杨凌农科院购买优良麦种免费发给群众,引导村民发展优质小麦1000余亩,义务为全村和周边群众储粮、加工面粉,先后吸纳了180个有种植能力的村民加入合作社,成为合作社社员,聘请专家指导生产加工优质面粉和高档挂面。通过一系列举措,仅用了2年时间,何衍军的合作社年加工小麦就达2500余吨,销售面粉1950吨,生产挂面2000吨,实现销售收入2050万元。
    找准项目促发展
    尝到甜头后,何衍军通过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以奖代补的形式,引导鼓励更多村民兴办产业,将村域经济搞得红红火火。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先元办起石灰烧制加工厂,党员何后炜投资80多万元建起了全自动化纯净水加工生产线,村民小组长何后长、何青朝办起了机砖厂,科技能人何青龙建起了自动化节能环保木炭加工厂,米小煜办起了和康餐具消毒公司,米明祥搞起了粮食购销经营,公路沿线群众办起饭店、旅社……这一个个合作社组织和非公企业的成立,让洋桥村经济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吸收着村里和周边300余人就业。
    在何衍军的带领下,党员何衍波、返乡农民工何后有等依托面粉加工厂成立了以畜牧养殖、淀粉加工为主的友缘合作社,建成了河西、东沟两大养殖基地,发展蛋鸡养殖场12个,大户15户,年存栏蛋鸡10万余只,办起两个生猪养殖场和奶牛养殖场,生猪存栏达800头,奶牛养殖场规划存栏450头,现已建成墨西哥玉米生产基地10亩,饲喂优质高产荷斯坦奶牛40余头。合作社还拉动周边农户种植高产红薯,使每亩土地实现增收800多元。
    结合实际抓学习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何衍军经常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党员干部开展集体学习,给困难党员讲党课,组织召开专题讨论和民主生活会,有时还把学习场地搬进农户和企业,结合实际,现场说教。学习内容上,何衍军把村务公开、矛盾调处、环境治理,经济发展等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学习教育来化解矛盾、解决困难、美化环境、促进发展,真正实现学做结合,以做促学。
    如今,洋桥村楼房建起一幢又一幢,两层低了建三层,小车进了农家门,手机上网聊天下,个体户顺手抓一把,私营企业就有十多家……提起洋桥村的变化,村民们自豪地称赞:“这多亏了咱们洋桥村有一个情系群众办实事、一心为公谋发展的好支书、好主任——何衍军,有他在,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有信心。”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