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魅力“兴隆” 振翅飞翔
大桥梁茶场以土地入股形式带领贫困户发展茶产业。
“美丽茶乡,水韵兴隆”欢迎您。
康祥林 李君祥 记者 胡汉杰 文/图
汉中市市级重点镇--兴隆镇,位于镇巴县东部,坐落在巍峨秀丽的星子山脚下,美丽的楮河河畔,距县城42公里,辖区总面积229平方公里,人口19743人。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在书记肖明华的带领下,全镇干部职工精诚团结,以“做靓集镇、做美村庄、做强产业”为建设目标,紧紧围绕“以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用乡村旅游活跃区域经济”的发展理念,以市级重点镇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镇为契机,秉持“厚德实干、团结奋进”的“兴隆精神”,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兴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铸造了群众满意、组织认可的“兴隆模式”。
2013年以来,兴隆镇先后被授予市级“生态镇”、“卫生镇”、“最美村镇”、“十大美丽茶乡”;2016年6月被陕西省委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党建引领,党员干部做创业先锋
近年来,兴隆镇抓牢党建核心不动摇,抓实经济中心不懈怠,实现了基层组织建设和产业发展互促互进、互利双赢;采取两推一选、公开选聘、下派“第一书记”等方式,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推进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利用“茶话兴隆”党委委员月月讲党课活动、组织生活会、党委学习中心组、农村远程教育平台、学历教育、现场观摩交流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广大基层党员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带头致富的能力;各基层党支部规范开展“三会一课”,自2010年以来坚持每月20日召开党员大会,从未间断;严格落实干部去向公示制、首问首办负责制、挂牌上岗制、“晒时间、比业绩、争当服务群众好干部”等制度;全镇11个村(社区)全部拥有了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
按照能人带动、党员示范的思路,全力扶持主导产业,培育了25户党员示范户、18处党员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产业发展,形成了“茶叶魔芋鸡羊猪、香椿核桃输劳务”的产业发展格局。镇上将22名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培养成了产业致富带头人。青狮村党员刘良海,2011年回乡承包了老茶园,目前规模达1000余亩,他还成立了巴山君子茶叶有限公司,解决了100余户群众就业。
为实现2017年脱贫摘帽的奋斗目标,兴隆镇按照镇“三个一万”的区域发展思路(即发展万亩茶园、种植万亩中药材、养殖万只白山羊),全面完善镇、村、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发放了便民服务卡,设立党员先锋岗,搭建起便民服务新平台,同时建立健全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限时办结制、村干部坐班值班制等16项便民服务制度。落实党员帮扶责任,把帮助群众发展产业的任务落实到党员干部个人头上,让党员干部直接参与产业发展。2015年冬,镇上新发展茶园1100亩,镇党委确定6名党委委员联系6个企业,280名党员联系350户农户。竹园村水田坝社区的贫困户柯增平,准备发展猪苓,但缺资金、缺技术,联系他的党员杨修军就协调贷款,并帮他订阅了猪苓栽培的科技书籍,目前已经投入生产。
产业兴镇,增加群众收入
兴隆镇山山岭岭茶树遍布,几乎家家种茶,茶园总面积12500余亩。全镇现有茶叶龙头企业6家,企业基地8000余亩,茶叶年产值5300余万元。兴隆镇被评为“十大美丽茶乡”,怡溪春茶业有限公司被评为十强茶叶龙头企业,“定元春”获后稷特别奖。茶产业作为兴隆的主导产业,使镇上人均增收1900多元。兴隆镇着力在构建大品牌、大园区、大规模上做文章,利用“五个依托”发展茶产业。聘请专业机构设计规划楮河万亩观光茶园,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延长茶产业链条,还成立兴隆镇茶产业园区。
近几年,镇上共争取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帮助龙头企业发展茶产业,2013~2015年新建3400亩,2014年成功培育了红玉、伟凡两家新企业,流转土地新建茶园1100余亩。目前,兴隆镇正按照“沿河、沿路、沿街”的思路,逐年扩展茶园种植面积,支持企业新建、改建茶厂,开展技术创新,扩大宣传推介,一步步夯实茶产业发展基础。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引进、培育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加大茶树良种推广引用、培养一批发展茶产业的种植能手、制茶能手、经营能人和科技带头人,县茶技站已把兴隆作为茶叶技术服务的主阵地;围绕建设“中国最美茶乡”目标,整合优势资源,立足本镇实际,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鼓励和扶持发展品牌农业,引导、支持茶产品分级包装销售、注册商标和做好原产地标识保护等工作;借助“月月喜相逢”、文化下乡、茶艺表演等活动,大力宣传推介兴隆茶,在命名集镇街道名称和道路指示牌上充分展示兴隆茶,唱响美丽茶乡的主旋律。
在大力发展茶产业的同时,兴隆镇的魔芋种植也成为一项农业产业支撑。截至2015年,全镇魔芋种植达到9000余亩,人均收入超过1000元。自2013年以来,全镇每年近150户农户得到镇政府300~1000元的奖励。预计到今年底,全镇魔芋种植面积将达到10000亩。目前,镇上成立魔芋专业合作社2个,吸收300余户。
城乡统筹,打造“县城后花园”
2013年,兴隆镇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第二批城乡发展一体化示范镇,镇上按照“一年出亮点,三年大变样”的“兴隆速度”,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质量建设,分批实施了集镇亮化、绿化、美化、净化、硬化等工程,对老街进行全面改造,对新街进行风貌整治,形成了一街一特色、一片一亮点,新建了滚水坝、栈道、廊桥和清水广场等。目前,按照“一河两岸三岭四片”的集镇建设规划,集镇“三广场、四主街、五路口”、“两纵两横一环绕”的路网主骨架已基本形成,建成了总面积达两平方公里的集镇规划核心区,集镇常住人口达5000余人,各类商铺160余户,特色优势明显、人居环境优美的“样板集镇”已经初步建成,取得了2015年度全市市级重点镇考核排名第一的好成绩。
镇上因地制宜,围绕“茶乡”、“水韵”做文章,充分融入茶文化、楮河文化和民俗文化元素,不断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文化承载力,彰显集镇“生命力”;全力打造县城“后花园”、城郊度假区。依托兴隆茶产业现有规模和全市“十大美丽茶乡”荣誉称号,全力打造促农增收产业发展示范镇和风韵独具的“茶乡古镇”。自2012年开始,兴隆镇先后建设了茶苑广场、茶花广场、茶文化一面墙、茶乡迎门、“龙吐水”水车、茶乡栈道、茶文化一条街等,以“楮河”、“健全”等知名景观为街道命名,并设立“牛背梁”、“青狮石”、“母猪壳”等地方特色景点、特产旅游广告牌,突出“茶乡”特色,构建全镇“一带两区三片四园”功能区和促农增收“四个一”产业工程。
按照“规划建村、产业富村、硬件强村、文明兴村”的建设思路,以“五通”(通路、通水、通电话、通广播电视、通客运班车)、“六化”(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八有”(教育有学校、医疗有卫生室、健身有广场、活动有场所、就业有培训、养老有敬老院、购物有超市、办事有服务中心)为目标,初步形成“以镇带村、以镇融村、以镇促村、镇村互动”的发展格局和良性发展机制,达到乡村面貌大改善、农民收入大提升、产业发展大跨越的目标。
以集镇为主中心,以茅坪和青狮为次中心,逐步纳入集镇建设圈统一规划建设,集镇核心区突出宜居休闲特色;次中心茅坪突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特色,做精小集镇,赏田园风光,嬉楮河漂流;次中心青狮巧打星子山云海观光区、星子山大峡谷景观区和“秦巴雾毫”茶原产地三张特色牌,做大做精茶产业。
脱贫攻坚,产业到户,帮扶到位
兴隆镇共有10个建党立卡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507户3537人,计划每年实现1770人脱贫,到2016年底,实现健全、黄河、竹园、火焰溪4个贫困村脱贫摘帽,到2017年底实现剩余6个贫困村的脱贫摘帽,并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镇上坚持以“产业发展为主体,合作经济为抓手,易地搬迁为契机,电子商务为助推”,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重点在产业扶贫、移民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四方面狠抓落实。一是通过贫困户将土地流转给茶企、吸纳贫困户进茶企务工、同种植户“帮扶结对”,实施产业扶贫;二是以宜居、宜旅游的集镇景观为建设目标,努力打造“县城后花园,城郊休闲地”,带动周末短线游、乡村休闲游,以品茶、采茶和制茶体验为主题的体验观光游,带动贫困户销售农产品、就近从业等渠道增收,蓄力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扶贫;三是,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确保安置点有产业支撑、有服务设施、有文化内涵,彻底“挪穷窝”,实施移民搬迁扶贫;四是按照“农产品进城、消费品下乡”的发展思路,做到销售信息与公司、合作社和贫困户共享,聚力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电子商务扶贫。
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指导和帮助下,全镇各村(社区)先后开展了贫困户建档立卡和3轮精准识别“回头望”工作,通过多轮筛查,严格执行“一告知、两公示、一公告”认定程序,确保贫困户识别精准;建立完善了“六牌六档一簿一册”档案台账。各村建立了脱贫攻坚作战图,做到贫困户地理位置精准、致贫原因准确、脱贫项目明确,保证了扶贫工作精准开展。以种养殖大户带动贫困户产业发展的联动效应逐;建立健全了《镇巴县兴隆镇驻村联户扶贫工作队管理制度》、《镇巴县兴隆镇驻村联户扶贫工作队请销假制度》,并认真落实干部驻村联户扶贫工作责任。发放金融扶贫贷款380万元,覆盖10个贫困户村132户贫困户。召开精准扶贫政策培训会30余次,发放政策宣传单1.2万余张。报送稿件信息34篇,采用和刊登29篇,通过短信和微信平台发布40余条。
建设宜居、宜游“城郊休闲地”
近年来,兴隆镇紧抓市级重点镇建设和统筹城乡一体化示范镇建设机遇,围绕“用产业发展助推脱贫致富,以乡村旅游活跃区域经济”的发展思路,紧扣“美丽茶乡、水韵兴隆”的建设目标,不断建设旅游项目、打造旅游景点、发展旅游经济,通过旅游产业带动第三产业,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和致富项目。
围绕楮河流域民风民俗、文化底蕴、景观传说、产业基础等方面,立足全县、全省乃至全国找准战略定位,分别就5年短期、10年中期、20年长期发展思路及建设内容进行了规划,以建设更高级别的文化型乡村旅游景区和最具茶文化韵味的乡村旅游区为目标,突出了森林涵养、美丽乡村、茶岭叠翠、生态休闲四项主题,为科学发展旅游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制定出台了发展旅游产业的方案,整理挖掘本地特色优势旅游资源。通过收集传统习俗、民歌、民间艺人、传说等传统民俗资料,形成了丰富的乡村旅游开发“资料库”,大力培育以茶文化为主题、以楮河文化、陕南民俗文化为支撑的旅游文化,提升群众自娱文艺和茶艺表演节目水平。
在集镇核心观光区,按照“水韵”秀美集镇的建设定位,在茶叶产业园区,依托茶园秀美风光建设旅游观光茶园。先后实施大桥梁、大巴山茶园上山步道、廊亭、客房、餐饮观光区,拟在茅坪建设生态活水养殖场20亩,集垂钓、休闲、水上娱乐、餐饮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区。
目前,兴隆镇的乡村旅游项目正在建设中,慕名前来兴隆镇旅游参观的游客每月达200余人次,一个文化底蕴深厚、茶乡特色显著的乡村旅游集镇即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期……
“美丽茶乡,水韵兴隆”欢迎您。
康祥林 李君祥 记者 胡汉杰 文/图
汉中市市级重点镇--兴隆镇,位于镇巴县东部,坐落在巍峨秀丽的星子山脚下,美丽的楮河河畔,距县城42公里,辖区总面积229平方公里,人口19743人。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在书记肖明华的带领下,全镇干部职工精诚团结,以“做靓集镇、做美村庄、做强产业”为建设目标,紧紧围绕“以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用乡村旅游活跃区域经济”的发展理念,以市级重点镇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镇为契机,秉持“厚德实干、团结奋进”的“兴隆精神”,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兴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铸造了群众满意、组织认可的“兴隆模式”。
2013年以来,兴隆镇先后被授予市级“生态镇”、“卫生镇”、“最美村镇”、“十大美丽茶乡”;2016年6月被陕西省委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党建引领,党员干部做创业先锋
近年来,兴隆镇抓牢党建核心不动摇,抓实经济中心不懈怠,实现了基层组织建设和产业发展互促互进、互利双赢;采取两推一选、公开选聘、下派“第一书记”等方式,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推进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利用“茶话兴隆”党委委员月月讲党课活动、组织生活会、党委学习中心组、农村远程教育平台、学历教育、现场观摩交流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广大基层党员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带头致富的能力;各基层党支部规范开展“三会一课”,自2010年以来坚持每月20日召开党员大会,从未间断;严格落实干部去向公示制、首问首办负责制、挂牌上岗制、“晒时间、比业绩、争当服务群众好干部”等制度;全镇11个村(社区)全部拥有了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
按照能人带动、党员示范的思路,全力扶持主导产业,培育了25户党员示范户、18处党员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产业发展,形成了“茶叶魔芋鸡羊猪、香椿核桃输劳务”的产业发展格局。镇上将22名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培养成了产业致富带头人。青狮村党员刘良海,2011年回乡承包了老茶园,目前规模达1000余亩,他还成立了巴山君子茶叶有限公司,解决了100余户群众就业。
为实现2017年脱贫摘帽的奋斗目标,兴隆镇按照镇“三个一万”的区域发展思路(即发展万亩茶园、种植万亩中药材、养殖万只白山羊),全面完善镇、村、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发放了便民服务卡,设立党员先锋岗,搭建起便民服务新平台,同时建立健全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限时办结制、村干部坐班值班制等16项便民服务制度。落实党员帮扶责任,把帮助群众发展产业的任务落实到党员干部个人头上,让党员干部直接参与产业发展。2015年冬,镇上新发展茶园1100亩,镇党委确定6名党委委员联系6个企业,280名党员联系350户农户。竹园村水田坝社区的贫困户柯增平,准备发展猪苓,但缺资金、缺技术,联系他的党员杨修军就协调贷款,并帮他订阅了猪苓栽培的科技书籍,目前已经投入生产。
产业兴镇,增加群众收入
兴隆镇山山岭岭茶树遍布,几乎家家种茶,茶园总面积12500余亩。全镇现有茶叶龙头企业6家,企业基地8000余亩,茶叶年产值5300余万元。兴隆镇被评为“十大美丽茶乡”,怡溪春茶业有限公司被评为十强茶叶龙头企业,“定元春”获后稷特别奖。茶产业作为兴隆的主导产业,使镇上人均增收1900多元。兴隆镇着力在构建大品牌、大园区、大规模上做文章,利用“五个依托”发展茶产业。聘请专业机构设计规划楮河万亩观光茶园,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延长茶产业链条,还成立兴隆镇茶产业园区。
近几年,镇上共争取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帮助龙头企业发展茶产业,2013~2015年新建3400亩,2014年成功培育了红玉、伟凡两家新企业,流转土地新建茶园1100余亩。目前,兴隆镇正按照“沿河、沿路、沿街”的思路,逐年扩展茶园种植面积,支持企业新建、改建茶厂,开展技术创新,扩大宣传推介,一步步夯实茶产业发展基础。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引进、培育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加大茶树良种推广引用、培养一批发展茶产业的种植能手、制茶能手、经营能人和科技带头人,县茶技站已把兴隆作为茶叶技术服务的主阵地;围绕建设“中国最美茶乡”目标,整合优势资源,立足本镇实际,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鼓励和扶持发展品牌农业,引导、支持茶产品分级包装销售、注册商标和做好原产地标识保护等工作;借助“月月喜相逢”、文化下乡、茶艺表演等活动,大力宣传推介兴隆茶,在命名集镇街道名称和道路指示牌上充分展示兴隆茶,唱响美丽茶乡的主旋律。
在大力发展茶产业的同时,兴隆镇的魔芋种植也成为一项农业产业支撑。截至2015年,全镇魔芋种植达到9000余亩,人均收入超过1000元。自2013年以来,全镇每年近150户农户得到镇政府300~1000元的奖励。预计到今年底,全镇魔芋种植面积将达到10000亩。目前,镇上成立魔芋专业合作社2个,吸收300余户。
城乡统筹,打造“县城后花园”
2013年,兴隆镇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第二批城乡发展一体化示范镇,镇上按照“一年出亮点,三年大变样”的“兴隆速度”,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质量建设,分批实施了集镇亮化、绿化、美化、净化、硬化等工程,对老街进行全面改造,对新街进行风貌整治,形成了一街一特色、一片一亮点,新建了滚水坝、栈道、廊桥和清水广场等。目前,按照“一河两岸三岭四片”的集镇建设规划,集镇“三广场、四主街、五路口”、“两纵两横一环绕”的路网主骨架已基本形成,建成了总面积达两平方公里的集镇规划核心区,集镇常住人口达5000余人,各类商铺160余户,特色优势明显、人居环境优美的“样板集镇”已经初步建成,取得了2015年度全市市级重点镇考核排名第一的好成绩。
镇上因地制宜,围绕“茶乡”、“水韵”做文章,充分融入茶文化、楮河文化和民俗文化元素,不断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文化承载力,彰显集镇“生命力”;全力打造县城“后花园”、城郊度假区。依托兴隆茶产业现有规模和全市“十大美丽茶乡”荣誉称号,全力打造促农增收产业发展示范镇和风韵独具的“茶乡古镇”。自2012年开始,兴隆镇先后建设了茶苑广场、茶花广场、茶文化一面墙、茶乡迎门、“龙吐水”水车、茶乡栈道、茶文化一条街等,以“楮河”、“健全”等知名景观为街道命名,并设立“牛背梁”、“青狮石”、“母猪壳”等地方特色景点、特产旅游广告牌,突出“茶乡”特色,构建全镇“一带两区三片四园”功能区和促农增收“四个一”产业工程。
按照“规划建村、产业富村、硬件强村、文明兴村”的建设思路,以“五通”(通路、通水、通电话、通广播电视、通客运班车)、“六化”(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八有”(教育有学校、医疗有卫生室、健身有广场、活动有场所、就业有培训、养老有敬老院、购物有超市、办事有服务中心)为目标,初步形成“以镇带村、以镇融村、以镇促村、镇村互动”的发展格局和良性发展机制,达到乡村面貌大改善、农民收入大提升、产业发展大跨越的目标。
以集镇为主中心,以茅坪和青狮为次中心,逐步纳入集镇建设圈统一规划建设,集镇核心区突出宜居休闲特色;次中心茅坪突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特色,做精小集镇,赏田园风光,嬉楮河漂流;次中心青狮巧打星子山云海观光区、星子山大峡谷景观区和“秦巴雾毫”茶原产地三张特色牌,做大做精茶产业。
脱贫攻坚,产业到户,帮扶到位
兴隆镇共有10个建党立卡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507户3537人,计划每年实现1770人脱贫,到2016年底,实现健全、黄河、竹园、火焰溪4个贫困村脱贫摘帽,到2017年底实现剩余6个贫困村的脱贫摘帽,并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镇上坚持以“产业发展为主体,合作经济为抓手,易地搬迁为契机,电子商务为助推”,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重点在产业扶贫、移民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四方面狠抓落实。一是通过贫困户将土地流转给茶企、吸纳贫困户进茶企务工、同种植户“帮扶结对”,实施产业扶贫;二是以宜居、宜旅游的集镇景观为建设目标,努力打造“县城后花园,城郊休闲地”,带动周末短线游、乡村休闲游,以品茶、采茶和制茶体验为主题的体验观光游,带动贫困户销售农产品、就近从业等渠道增收,蓄力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扶贫;三是,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确保安置点有产业支撑、有服务设施、有文化内涵,彻底“挪穷窝”,实施移民搬迁扶贫;四是按照“农产品进城、消费品下乡”的发展思路,做到销售信息与公司、合作社和贫困户共享,聚力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电子商务扶贫。
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指导和帮助下,全镇各村(社区)先后开展了贫困户建档立卡和3轮精准识别“回头望”工作,通过多轮筛查,严格执行“一告知、两公示、一公告”认定程序,确保贫困户识别精准;建立完善了“六牌六档一簿一册”档案台账。各村建立了脱贫攻坚作战图,做到贫困户地理位置精准、致贫原因准确、脱贫项目明确,保证了扶贫工作精准开展。以种养殖大户带动贫困户产业发展的联动效应逐;建立健全了《镇巴县兴隆镇驻村联户扶贫工作队管理制度》、《镇巴县兴隆镇驻村联户扶贫工作队请销假制度》,并认真落实干部驻村联户扶贫工作责任。发放金融扶贫贷款380万元,覆盖10个贫困户村132户贫困户。召开精准扶贫政策培训会30余次,发放政策宣传单1.2万余张。报送稿件信息34篇,采用和刊登29篇,通过短信和微信平台发布40余条。
建设宜居、宜游“城郊休闲地”
近年来,兴隆镇紧抓市级重点镇建设和统筹城乡一体化示范镇建设机遇,围绕“用产业发展助推脱贫致富,以乡村旅游活跃区域经济”的发展思路,紧扣“美丽茶乡、水韵兴隆”的建设目标,不断建设旅游项目、打造旅游景点、发展旅游经济,通过旅游产业带动第三产业,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和致富项目。
围绕楮河流域民风民俗、文化底蕴、景观传说、产业基础等方面,立足全县、全省乃至全国找准战略定位,分别就5年短期、10年中期、20年长期发展思路及建设内容进行了规划,以建设更高级别的文化型乡村旅游景区和最具茶文化韵味的乡村旅游区为目标,突出了森林涵养、美丽乡村、茶岭叠翠、生态休闲四项主题,为科学发展旅游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制定出台了发展旅游产业的方案,整理挖掘本地特色优势旅游资源。通过收集传统习俗、民歌、民间艺人、传说等传统民俗资料,形成了丰富的乡村旅游开发“资料库”,大力培育以茶文化为主题、以楮河文化、陕南民俗文化为支撑的旅游文化,提升群众自娱文艺和茶艺表演节目水平。
在集镇核心观光区,按照“水韵”秀美集镇的建设定位,在茶叶产业园区,依托茶园秀美风光建设旅游观光茶园。先后实施大桥梁、大巴山茶园上山步道、廊亭、客房、餐饮观光区,拟在茅坪建设生态活水养殖场20亩,集垂钓、休闲、水上娱乐、餐饮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区。
目前,兴隆镇的乡村旅游项目正在建设中,慕名前来兴隆镇旅游参观的游客每月达200余人次,一个文化底蕴深厚、茶乡特色显著的乡村旅游集镇即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