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四个精准”作分析 “五大保障”找突破 “六项措施”解难题
脱贫攻坚路上的宜川“解法”
  咬定目标不放松
  打赢脱贫攻坚战

    本报讯(杨大江 记者 王宏海)2016年脱贫攻坚工作启动后,宜川县坚定不移地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举全县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探寻解题新方法。正如宜川县委书记左怀理说的,“脱贫,这次对宜川来说不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一个必答题,一个必须找得到答案能拿高分的必答题。”在不懈地探索与实践中,宜川终于找到了破解自身贫困这道历史难题的新“解法”。
    “四个精准”作分析
    宜川县按照省市关于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要求,严格遵照“九条红线”、“八个步骤”和“四条线”,按照“全面、准确、动态”的要求,动员县级领导牵头、乡镇书记负责,组织干部驻村入户,对全县贫困人口开展了全面摸底核查,一家一户核查、摸底,按照“一户一档、一人一账”的要求建立贫困档案,档案中注明贫困户人口底数、贫困原因、发展意愿和资源优势“四个清楚”,力求不漏掉一个贫困人口,同时杜绝虚假贫困人口上报。
    壶口镇曹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杨新江说:“为了保障公平,村里的贫困人口不是哪一个人或者哪几个人说了算,那都是全村老小坐下来投票选出来的,都是村里日子过得苦的人。”
    家住云岩镇北赤村的安吉祥属于因缺产业致贫人口,为了帮助他尽快脱贫,包扶干部王吉林根据安吉祥有做生意的经验,帮助他开起了一个电子商店,不仅投资少,而且见效快。
    精准定策,是扶贫的关键,为了在扶贫中做到措施精准到户,该县要求各部门单位和包扶干部根据贫困户的贫困原因、程度和每家每户情况,着眼当前、立足长远,研究提出三年帮扶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具体帮扶措施,做到了“四有、四明确”,保障贫困户如期脱贫。
    “五大保障”找突破
    周腾腾是集义镇南庄村“第一书记”,见到他的时候,周腾腾正忙着走访贫困户,调查统计扶贫干部6月份的扶贫动态。周腾腾告诉记者,“为了保障脱贫责任落实,我们专门与包扶干部签订承诺书,并给他们建立包扶档案,每月调查统计一次,确保包扶干部时时有动态,事事在扶贫。”
    为保障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宜川县推行了“345”帮扶机制和“322”贫困户包扶措施。按照“党政干部到难村、政法干部到乱村、经济干部到穷村、技术干部到产业村”原则,选派112名优秀机关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落实77个部门帮扶77个贫困村实行“一对一、点对点”帮扶,抽调1186名领导干部包扶2247户贫困群众,形成了逐级负责、分级落实的责任体系,确保脱贫攻坚工作顺利进行。
    脱贫路上,资金保障是关键,为了保障资金投入,该县建立了以财政投资、项目捆绑、金融信贷、专项扶持为主的多元投入机制,坚持每年将财政收入的2%用于脱贫攻坚配套,且年增幅不低于20%。整合全县行业部门项目资金,集中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投放,协调金融机构继续扩大信贷支持,每年将扶持农业贷款的40%用于脱贫攻坚工作。
  (下转第七版)
  (上接第一版)
  目前,县财政已列支760万元,用于脱贫攻坚配套,到位300万元;列支300万元信贷风险抵押金,为贫困户协调小额扶贫贴息贷款5000万元,落实项目资金6000余万元。 
  “六项措施”解难题 
  云岩镇纳衣村是宜川县2015年末调整出的18个贫困村之一,说起以前的纳衣村,包村干部刘彦兵直摇头。原来,纳衣村以前是这一带出了名的贫困村,村里交通不便,巷道破烂,晴通雨阻,人饮设施年久失修,脱贫难度特别大。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在县政协办的包扶下,纳衣村积极推行“基础设施+产业”的脱贫模式,全村规划总投资近2000万元,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苹果产业两只抓手,不到一年时间,纳衣“贫困村”的帽子就被摘掉了。 
  其实,纳衣村的脱贫摘帽只是该县脱贫攻坚战中的一个缩影。根据群众致贫原因和调研论证,该县围绕中央“五个一批”工作要求,按照“长期发展”与“短期增收”相结合、“设施改善”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扶技”与“扶志”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制定了易地搬迁脱贫一批、产业培育脱贫一批、教育保障脱贫一批、医疗救助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财政兜底脱贫一批的“六个一批”帮扶措施。 
  “‘六个一批’脱贫人口的范围将覆盖该县90%以上的贫困人口和部分低收入群众,随着这些措施的有力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宜川的脱贫任务定会在我们承诺的时间内按期完成。”宜川县县长任建新坚定地说。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