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满城尽带黄金甲”
本报讯(朱萍 梁栋 记者 王宏海)入秋时节是烟草收获期。走进黄龙县崾崄乡白城桥村,在金绿色的田野上,看到的到处都是烟农忙碌的身影。一辆辆拖拉机穿梭在田间地头,载着丰收的果实奔忙在通往致富的路上,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五成行的烟农在一个个屋篷下娴熟的编系着烟叶,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时不时地发出阵阵欢乐的笑声,青山绿树掩映下的座座烤房轻烟缭绕,嗡嗡的鼓风机声与机器的轰鸣声汇集成美妙的乐曲,淡淡的烟香,伴随阵阵微风飘向了村子的每个角落。整个村子弥漫着丰收的喜悦。“今年风调雨顺,烟叶长得好,我家种了30亩烤烟,你看我这烟叶色泽不错,算得上中上等烟叶吧,一斤烟按照去年14元的市场价,除去除草、煤炭、运输等成本,我想今年纯收入就能达到10多万元左右!”坐在一间房里正在给烟叶分级的白城桥村民刘建发,看到记者的到来,随手抓起身边一大把金色的烟叶,展示自己的丰收成果。
白城桥村是一个千年古镇,由于历史战争等众多因素,随后有一段时间被荒弃,上世纪40年代一部分河南、河北的难民逃难到这里落了脚,主要靠种土豆、玉米作为生活的经济来源,农业生产处于靠天吃饭,到上世纪90年代初都没有支柱产业,村民收入低。因没有钱,买不起肥料,产量就更低,过着温饱难的生活寻。村民只能住在山脚的土窑洞里,承受着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2005年,白城桥村开创了村里种植业的新篇章。世代以玉米、土豆等传统农作物为种植主业的村民引来了“新庄稼”——烤烟。此后通过“规范种植,科学管理”,烤烟开始融入这个村子。
刘建发看到了种烤烟致富的希望,于是静下心来种植烤烟,并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收入年年不断增加。不仅在2008年盖起了新房子,而且他还当选为白城桥村党支部书记,这一当就是6年。6年时间里,村里人在他的带领下种起了烤烟,家家户户盖起了瓦房,部分村民还买了小汽车,他自己也因为种烤烟给大儿子和小儿子娶到了媳妇,还在县城买了房。这两年由于撤村并组他不再担任白城桥村党支部书记,但作为一名老党员的他又成立烤烟合作社,继续帮助村民走烤烟发展的新路子。
“自从种烟后,收入年年增加,不仅改变了我一家人的命运,而且给白城桥村所有贫困人民带来了新机遇,带来了新实惠”说起种烤烟带来的益处,老支书刘建发脸上洋溢着甜蜜笑容。
如今,烤烟成了白城桥村村民致富的支柱产业,烟农们的腰包鼓起来了,许多农民家庭走上了致富奔小康之路。据统计,2014~2015两年白城桥村种烤烟2000余亩,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
三五成行的烟农在一个个屋篷下娴熟的编系着烟叶,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时不时地发出阵阵欢乐的笑声,青山绿树掩映下的座座烤房轻烟缭绕,嗡嗡的鼓风机声与机器的轰鸣声汇集成美妙的乐曲,淡淡的烟香,伴随阵阵微风飘向了村子的每个角落。整个村子弥漫着丰收的喜悦。“今年风调雨顺,烟叶长得好,我家种了30亩烤烟,你看我这烟叶色泽不错,算得上中上等烟叶吧,一斤烟按照去年14元的市场价,除去除草、煤炭、运输等成本,我想今年纯收入就能达到10多万元左右!”坐在一间房里正在给烟叶分级的白城桥村民刘建发,看到记者的到来,随手抓起身边一大把金色的烟叶,展示自己的丰收成果。
白城桥村是一个千年古镇,由于历史战争等众多因素,随后有一段时间被荒弃,上世纪40年代一部分河南、河北的难民逃难到这里落了脚,主要靠种土豆、玉米作为生活的经济来源,农业生产处于靠天吃饭,到上世纪90年代初都没有支柱产业,村民收入低。因没有钱,买不起肥料,产量就更低,过着温饱难的生活寻。村民只能住在山脚的土窑洞里,承受着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2005年,白城桥村开创了村里种植业的新篇章。世代以玉米、土豆等传统农作物为种植主业的村民引来了“新庄稼”——烤烟。此后通过“规范种植,科学管理”,烤烟开始融入这个村子。
刘建发看到了种烤烟致富的希望,于是静下心来种植烤烟,并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收入年年不断增加。不仅在2008年盖起了新房子,而且他还当选为白城桥村党支部书记,这一当就是6年。6年时间里,村里人在他的带领下种起了烤烟,家家户户盖起了瓦房,部分村民还买了小汽车,他自己也因为种烤烟给大儿子和小儿子娶到了媳妇,还在县城买了房。这两年由于撤村并组他不再担任白城桥村党支部书记,但作为一名老党员的他又成立烤烟合作社,继续帮助村民走烤烟发展的新路子。
“自从种烟后,收入年年增加,不仅改变了我一家人的命运,而且给白城桥村所有贫困人民带来了新机遇,带来了新实惠”说起种烤烟带来的益处,老支书刘建发脸上洋溢着甜蜜笑容。
如今,烤烟成了白城桥村村民致富的支柱产业,烟农们的腰包鼓起来了,许多农民家庭走上了致富奔小康之路。据统计,2014~2015两年白城桥村种烤烟2000余亩,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