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行动
——韩城市农技中心技术人员防治玉米螟记事
  本报记者 程立忠 
    8月6日中午近十二点,“嘀铃铃,嘀铃铃……”一阵电话铃声打断了韩城市农技中心党支部书记刘金邦的进餐,“大周末谁打来的电话?”带着满腹的疑虑刘书记拿起电话,一看是该市农技中心高民侠副主任办公室打来的。
    “喂,刘书记你好!今天赤眼蜂的卵袋刚到,我们明天要下乡挂卵袋,早晨六点钟从中心准时出发,你给我们安排好车辆,如何?” 
    “这么急,不能等到星期一?”
    “迟一天就有一天的事,真的不能等。”
    “好,给你安排车辆明早六点准时出发。”
    刚检查验收完植物检疫示范县市创建工作,又适逢放赤眼蜂卵袋防治玉米螟的最佳时期。放下电话刘金邦脑海中浮现出了上个周末的情景,仿佛被复制了一般,也是这个时候高民侠副主任带领植保站的同志在办公室细心地分装卵袋,也是第二天早晨六点准时从中心出发,来到周村玉米螟绿色防控示范点给农民耐心地讲解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
    “玉米螟俗称钻心虫,是该市玉米上的重要害虫之一,若不进行及时防治,可造成产量损失15%以上……大家注意:每亩放蜂1万~2万头。每亩设置1个释放点:从地边往里走12米为第一放蜂行,以后每隔25米为一放蜂行……放蜂点要选一棵玉米植株中部叶片,用牙签将赤眼蜂卵袋别在叶片背面的主叶脉上。”听着高民侠的娓娓道来,群众像吃了定心丸,纷纷拿起分装好的蜂卵袋走向玉米田。在田间,高民侠和植保站的同志们手把手教农民如何别好卵袋。
    为确保该市农业生产安全、丰产增收和农民增收致富,韩城市农林系统的同志们冒着酷暑奔走在田间地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韩城农林人心中的梦想。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