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倭也”

    杨凌 李俊辉
 
    “倭也”,陕西方言,确切点说,是关中方言。外地人对这个较为“土气”的词语多不理解,但考其渊源,却也悠久。宋代人编的《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中解释道:“倭,顺貌”,即是“平顺的样子”。其意思与关中方言中的“也”大致相同,只是关中人在言谈里因所指对象不一样,而出现了多义现象,实际上仍是《广韵》所说的“顺貌”的引申或扩大意思。
    身为关中人,我把“倭也”所引申与扩大意思理解为“舒坦”,与另一个关中方言“活尺”为近义词。关中人说“倭也”,好比四川人说“安逸、巴适”。其实在关中,“倭也”被广泛运用。夸谁家娶了漂亮媳妇,会听到有人说:“看人家小伙娶得喔媳妇,倭也得很!”称赞匠人的手艺好,会说:“那人细心,活做得倭也,没啥弹嫌的。”
    八百里秦川,东起潼关,西至宝鸡,一马平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曾有十三个王朝建都长安(如今的西安),与之相邻的咸阳,是当年秦始皇的都城,因此便有了“关中自古帝王都”的说法。外地游客来陕西,少不了看陵墓,正所谓“地下文物看陕西”。大大小小的帝王陵墓遍布关中,要不怎么说“南方才子北方将,陕西黄土埋皇上”。
    秦皇汉武隋文唐宗,那么多的皇帝都喜欢关中这块风水宝地,关中的老百姓,那就更不用说了。“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这样的日子,对关中人来说,那是相当的“倭也”。
    行走在礼泉或乾县的乡间,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
    “老哥,好长时间没见了,人给(如今)忙活啥呢?”
    “也没啥忙活啥,经管了七、八亩苹果园子。”
    “乃你喔日子倭也滴很么!一年至少卖十几万吧!”
    “嘿嘿嘿!罢咧,也得看行情呢……”
    广袤的关中平原,除了果树,基本都种麦子。关中自古风调雨顺,所产的麦子十分劲道,适合做成各种面食。随便走到关中某一个县城,基本都有一种历史悠久的面食:西府岐山县,西岐属地,文王故里,岐山臊子面名扬天下;东府合阳县,诗经开篇地,合阳踅面被誉为最早的方便面;还有那杨凌蘸水面、武功旗花面、彬县御面、乾县浇汤面、礼泉烙面、户县摆汤面、蓝田饸络面、韩城大刀面、耀州窝窝面、澄城手撕面、大荔炉齿面……举不胜举。常规的扯面、棍棍面,都算不上历史名面。
    不管是关中西府,还是东府,不管吃什么面,男人们都喜欢用大瓷碗,关中人称之为老碗——油泼辣子要放多,再就一疙瘩大蒜,圪蹴在碌碡上,吸呲呼啦,咥地酣畅淋漓。咥完面喝面汤,俗称“灌缝缝”,毕了把碗往碌碡上一撂,把嘴一抹,说一句:“吃饱喝扎,有胡子没胡子到嘴上一抹——倭也咧!”
    “倭也”,是关中人的生活态度,丰衣足食,与世无争。
    “倭也”,是关中人的一种心态,要求不高,知足常乐。
    也许有人会说,关中人恋家,走不出去,干不了大事。要我说,关中人恋家是因为“父母在,不远游”。关中人一旦走出潼关,那绝对个个是好汉!即便离开故土,日子照样也能过得“倭也”!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