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加强“三方””合作 抢占科技制高点
杨凌科技之花 绽放宁夏吴忠
“走出杨凌看示范”系列报道之三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王晓地向记者讲解百合的生长情况。

    本报记者 王平 文/图
    夏日的塞上江南,古风新貌,生机勃勃。走近宁夏吴忠市孙家滩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一座座现代化的温室大棚、一排排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呈现在记者眼前。向里走去,往日的沙漠已成为绿洲,这里百合花盛开,色彩缤纷,郁郁葱葱,给这广袤的荒原带来了一片盎然生机。这就是在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的帮助下,孙家滩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巨大变化。
    宁夏吴忠园区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地带,属于典型的黄土丘陵地貌。这里常年降雨偏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既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又有发展现代农业的先天不足。园区急需要引进一批适合旱地生长的新品种、新技术、新项目来拓宽当地群众的增收渠道。
    2012年,孙家滩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杨凌示范区科技局签订三方合作协议,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使多项农业新成果得以广泛推广和应用,为当地的产业发展搭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技术研发示范平台,有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百合花具有适应性强、栽培管理简便的特点,自古为药用、食用、观赏“三用”集于一身的佳品。目前国内市场每公斤售价达到80多元,百合干、百合花茶、百合粉、百合饮料等系列产品更是供不应求。
    2016年初,杨凌专家团队对孙家滩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土质、气候等反复调研,最终在众多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项目中,优先推出食用百合引种试验示范种植项目。
    今年3月,项目组专家采取种植前深耕使用腐熟牛粪、土壤改良剂和种后灌溉时通过微肥滴灌等技术,不断改变土壤的酸碱度和调节土壤营养成分,尽量满足百合生长的环境条件,使百合花这种娇贵的植物在宁夏旱塬得以“倔强”生长。
    经过短短几个月的努力,这片曾经的盐碱地发生了奇迹。记者在现场看到,百合花已拱破地面,出苗整齐,且无病虫害和苗期死亡现象,部分植株已经开始形成花蕾或开花,植株高度已经达到30cm左右,在整个荒漠中格外惹眼。看着这不可思议的变化,在场的记者们连连赞叹农业科技的神奇和魅力。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何瑞林告诉记者,基地现在的食用百合种植模式,除了采用滴灌设施以外,其他全部采用大田的种植方式,为了避免过多采用设施栽培产生的推广障碍,可以说一次扶持,终身受益。通过示范种植食用百合,对改变当地以粮食作物种植传统模式,推行抗旱节水经济作物,保护美化生态环境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沙漠里长出百合这一技术,打破了宁夏无人栽植百合的历史。只要这些百合今年能安全过冬,我们的试验就可以说是成功了一大半,将来亩产可达到750公斤。”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王晓地语气坚定地说。
    三年多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孙家滩专家大院的技术支撑作用,先后推广了奶牛养殖技术以及大棚草莓种植、杂果、黄花菜等经济作物种植,使这片荒漠变为绿洲,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孙家滩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王争表示,孙家滩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作为综合性园区,过去在人才、技术方面是短板。2012年与杨凌示范区科技局、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紧密合作后,通过改良非耕地,发展大园艺,填补了园区对外在设施农业、标准化栽培、品种引进、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空白。节水灌溉、二氧化碳施肥、日光温室、弓形大棚以及养殖等技术在当地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应用,效果明显。
    近年来,孙家滩国家农业园区通过推行“学院+企业+基地+农户”的推广机制,先后有1000多名当地的移民成为基地长期的务工人员。特别是今年把吴忠市同心县的400户2000人搬入孙家滩园区后,杨凌的农科专家带着干、百姓跟着学,一方面农民获得了工资收益,另一方面也学到一技之长,成为当地种植示范能手。同时,使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得以推广,促进了产业发展,为当地脱贫工作做出了有益探索。
    如今的孙家滩国家农业园区已经形成了乳制品产业为主导,以设施农业种植优质瓜果、有机蔬菜、生态高效养殖和观光农业为辅助产业的农业综合开发区。这里,不仅是农业示范推广的重要基地,更是农产品的重要生产供应基地,在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方面的大力推动下,孙家滩已经跻身全国现代农业“第一方阵”。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