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引进杨凌“牛”技术 提升甘肃“牛”产业
本报记者 王平
编者按:
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是国家赋予杨凌示范区的历史重任。杨凌示范区成立19年来,始终不忘初心,不负重托,秉承“区校一体,融合发展”的思路,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技术推广和产业化示范,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致富不断探索新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探究杨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和杨凌农高会产生的积极效应,近日,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宣传部组织中省多家媒体记者,跋涉4000多公里,开展“走出杨凌看示范”大型采访活动。采访团先后深入甘肃、宁夏等地设立的试验示范站、科技示范推广基地以及农高会部分参展企业,实地感受了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巨大承载和杨凌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绽放出的无限魅力。
从本期开始,本报将连续刊发本报记者采写的“走出杨凌看示范”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甘肃省灵台县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肉牛养殖基地,但在2013年以前,当地农民主要以散养的方式养殖“平凉红牛”,由于养殖观念、技术以及品种等因素的制约,经济收入不尽如人意,许多农民放弃养殖而外出打工。
为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2013年,灵台县委县政府通过农高会平台,引进了杨凌秦宝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让该县的牛产业焕发了生机。
6月17日,“走出杨凌看示范”采访团一行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来到了甘肃灵台县现代肉牛产业园。走进园区,只见一排排牛舍错落有致,一头头牛儿膘肥体壮,牛舍里不时传来牛群阵阵悠闲地欢鸣声……
该园区负责人姚志团告诉记者,杨凌秦宝牧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和杨凌科技“二传手”作用,以当地“平凉红牛”为母体,澳大利亚安格斯牛为父本,进行高档肉牛生产、秦川牛杂交改良、肉牛良种繁育推广以及标准化育肥技术培训等,通过新技术给农民致富带来了新希望。
为了大力发展牛产业,切实保护农民应有的利益,灵台县还出台扶持政策,以“农户繁育、企业育肥”的养殖模式,在企业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20%标准收购的基础上,政府再给农户每头补贴300元,大大提高了农户养牛的积极性。
新集镇新集村农民柳峰,以前在县城做餐饮生意。看到养牛的光明前景,去年5月份,他毅然决定转行养牛,回到村里成立了灵台县祥泰牧业公司。在政府担保下,柳峰与秦宝牧业签订“寄养代繁”犊牛收购协议后,很快获得了190万元的银行贴息贷款。每头牛只需向企业缴存1.7万元的押金,就能领走怀犊母牛。冻精冻配、孕检、饲喂方案等方面的技术活全由企业统一免费指导。
记者来到新集村祥泰牧业养殖基地,柳峰高兴地对记者说,今年5月,第一批105头牛犊已经顺利产下,再过4个月,这些犊牛达到收购标准后,秦宝公司就可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20%的价格收购,总算下来,预计净收入可达35万元以上。看到养牛的好效益,柳峰的心里乐滋滋的,今年他可以美美地赚上一把了。
“刚开始采取冻精冻配技术大家都没见过,不愿冒这个风险,不论大牛小牛一律论个卖。自从引进杨凌秦宝牧业的技术和繁育模式后,现在牛犊却变成了论斤卖,就连当初没人要的牛粪、麦草现在都成了‘香饽饽’,而且实现了产销对接,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达到了有机融合……”灵台县畜牧局局长姚德忠感慨地说。
灵台县通过引进秦宝牛,不但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而且使全县肉牛品种得到改良,产业结构得到升级优化,促进全县特色畜牧业走上了正轨。截至2015年底,该县牛饲养量、出栏量分别达到17.9万头和6.5万头,实现养牛收入1.95亿元,养牛业在全县13个乡镇达到了全覆盖,全县牛产业迎来了新的春天。
编者按:
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是国家赋予杨凌示范区的历史重任。杨凌示范区成立19年来,始终不忘初心,不负重托,秉承“区校一体,融合发展”的思路,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技术推广和产业化示范,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致富不断探索新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探究杨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和杨凌农高会产生的积极效应,近日,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宣传部组织中省多家媒体记者,跋涉4000多公里,开展“走出杨凌看示范”大型采访活动。采访团先后深入甘肃、宁夏等地设立的试验示范站、科技示范推广基地以及农高会部分参展企业,实地感受了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巨大承载和杨凌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绽放出的无限魅力。
从本期开始,本报将连续刊发本报记者采写的“走出杨凌看示范”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甘肃省灵台县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肉牛养殖基地,但在2013年以前,当地农民主要以散养的方式养殖“平凉红牛”,由于养殖观念、技术以及品种等因素的制约,经济收入不尽如人意,许多农民放弃养殖而外出打工。
为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2013年,灵台县委县政府通过农高会平台,引进了杨凌秦宝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让该县的牛产业焕发了生机。
6月17日,“走出杨凌看示范”采访团一行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来到了甘肃灵台县现代肉牛产业园。走进园区,只见一排排牛舍错落有致,一头头牛儿膘肥体壮,牛舍里不时传来牛群阵阵悠闲地欢鸣声……
该园区负责人姚志团告诉记者,杨凌秦宝牧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和杨凌科技“二传手”作用,以当地“平凉红牛”为母体,澳大利亚安格斯牛为父本,进行高档肉牛生产、秦川牛杂交改良、肉牛良种繁育推广以及标准化育肥技术培训等,通过新技术给农民致富带来了新希望。
为了大力发展牛产业,切实保护农民应有的利益,灵台县还出台扶持政策,以“农户繁育、企业育肥”的养殖模式,在企业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20%标准收购的基础上,政府再给农户每头补贴300元,大大提高了农户养牛的积极性。
新集镇新集村农民柳峰,以前在县城做餐饮生意。看到养牛的光明前景,去年5月份,他毅然决定转行养牛,回到村里成立了灵台县祥泰牧业公司。在政府担保下,柳峰与秦宝牧业签订“寄养代繁”犊牛收购协议后,很快获得了190万元的银行贴息贷款。每头牛只需向企业缴存1.7万元的押金,就能领走怀犊母牛。冻精冻配、孕检、饲喂方案等方面的技术活全由企业统一免费指导。
记者来到新集村祥泰牧业养殖基地,柳峰高兴地对记者说,今年5月,第一批105头牛犊已经顺利产下,再过4个月,这些犊牛达到收购标准后,秦宝公司就可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20%的价格收购,总算下来,预计净收入可达35万元以上。看到养牛的好效益,柳峰的心里乐滋滋的,今年他可以美美地赚上一把了。
“刚开始采取冻精冻配技术大家都没见过,不愿冒这个风险,不论大牛小牛一律论个卖。自从引进杨凌秦宝牧业的技术和繁育模式后,现在牛犊却变成了论斤卖,就连当初没人要的牛粪、麦草现在都成了‘香饽饽’,而且实现了产销对接,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达到了有机融合……”灵台县畜牧局局长姚德忠感慨地说。
灵台县通过引进秦宝牛,不但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而且使全县肉牛品种得到改良,产业结构得到升级优化,促进全县特色畜牧业走上了正轨。截至2015年底,该县牛饲养量、出栏量分别达到17.9万头和6.5万头,实现养牛收入1.95亿元,养牛业在全县13个乡镇达到了全覆盖,全县牛产业迎来了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