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那个年代耳熟的乡音
    略阳 叶志俊
 
    记忆的深巷里,总有一个声音在我的耳畔时隐时现。
    “糖葫芦——甜甜酸酸的糖葫芦哎——”这是摔在我童年深巷里的一句让人馋涎欲滴的叫卖声。
    于是,一位头戴草帽、肩搭毛巾、豁开衣襟的货郎客就在村巷里出现了。他肩挑一担木箱,木箱上招摇过市地炫耀着一些豆豆糖、葫芦糖、饼干、小圆镜、花铅笔、红头绳等“新奇”物,这些特吸引我们小孩的眼球。货郎客手里摇着一柄脆响的拨浪鼓,一边吆喝,一边晃晃悠悠地来到村里。那一刻,我们觉着他是把山外的稀奇古怪挑进来了,把一轮迟迟不肯露头的朝阳挑进来了,把一卷满天美丽的彩锦挑进来了。
    一时间,村子里潮水般地沸腾起来。首先是我们这些山里娃噼噼啪啪的脚步声和山雀子炸窝般的喧嚷声,接着就是那些叔伯婶子们慢腾腾地一边调侃,一边像赶集一样涌向这个“集市中心”。我率先挤进去,在货郎客的“流动”货架上不断地搜寻着自己的“嗜好”——小人书。我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挑选出《鲁滨逊漂流记》、《聊斋》、《西游记》、《手枪队》这些我喜欢的图书,这是我在那个时候觉得最幸福的一件事。
    其他的发小们有的买糖葫芦,有的买小圆镜,有的买花铅笔,有的买红头绳,总而言之都疯抢着各自的“挚爱”。此刻,货郎客像一条船被这山里突然暴涨的“山洪”冲卷着,只听他不停地笑着说:“孩子们,别急,别抢,人人有份。”
    那个年代,山里物质文化极为匮乏。山里几乎没有小卖部、小商店,吃盐买酱油醋,扯一块布都得到城里去买。那时交通不便,路途遥远,且都是山路。为了购年货,买日用品,村里人还得专门耽搁农活起早贪黑地往返,用村里人的话说就是两头不见天呀!货郎客在那个年代出现在我们苍白的生活中,填充着我们对山外的向往,对新生活的渴望。
    “糖葫芦——酸酸甜甜的糖葫芦哎——”这浓浓的乡音好耳熟,好馋人呀!我好像看到了童年的那个货郎客还在村巷里,还在我记忆的长廊里晃晃悠悠地,拨浪鼓仍在响亮地摇。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