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国家文化遗产,是条流动的河










刘俊 徐晓晓 文/图
“文明互鉴增友谊,交流合作促发展”,5月13日上午,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家文物局主办,陕西省文物局承办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交流合作论坛在西安市大唐西市举行,除与会方签署双边、多边合作协议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物馆友好联盟”宣告成立。
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曙光,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冯新柱,陕西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赵荣及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馆长达拉罕·穆巴伊、英国博物馆协会主席大卫·弗莱明等国际友人出席论坛。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刘曙光在讲话中表示,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同建设“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构想,为古老的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加强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是其中应有之义,是将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丝绸之路紧密衔接的重要一环。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冯新柱在论坛致辞中讲到,开放、包容、合作是丝绸之路的核心精神元素。因此,希望各位专家在会议期间能畅所欲言,就丝绸之路遗产保护管理与监测、文物保护与考古、博物馆与社会教育、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谏言献策,探索建立广泛的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增进友谊,共促发展。
三十余家中外博物馆建友好联盟
论坛仪式中,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物馆负责人共同启动水晶球,宣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物馆友好联盟”成立。该联盟由陕西历史博物馆和西安市大唐西市博物馆牵头发起,汇聚“一带一路”沿线三十余家中外博物馆。联盟成立后,将整合丝路沿线博物馆资源,加强博物馆之间交流与合作,促进丝路沿线博物馆是业绩相关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推文化遗产保护
此次论坛中聚集众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遗产工作者参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博物馆副馆长蔑利尼科夫·弗拉基米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的建设有益中俄关系提高,圣彼得堡国立博物馆也希望通过丝博会加强和中国之间文化互动交流。在俄罗斯,诗人、文学家很受大家尊敬,以此为主题的博物馆在俄罗斯有一万多家。
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馆长穆哈玛吉耶夫·胡扎库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中乌可以加强文物遗产保护交流工作,包括交换展品、交流展览等活动。
在上午的论坛中,ICOMOS文化线路委员会专家爱丽丝·凯恩发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王建新教授分别以文化引产保护工作做了主题演讲。
农村地区文化保护不能忽略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离不开文化遗产人才的培养。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王建新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不仅需要与沿线国家经济交流,更需文化交流,文化保护交流。他认为,本次论坛为沿线国家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建立了平台。在谈及对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时,王建新教授说,随着中国城市化发展,农村地区面临社会的和文化的断裂,是个很现实的问题,不能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