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17435步丈量出的真实“民情”
朋友圈。
▼查看贫困户的住房情况。
◀仔细比对确认贫困户信息。
时间:2016年2月24日
天气:晴 星期五
正月十六一大早,在干完手头综治维稳业务工作之后,李洋就叫上镇政府的其他两名包村干部一起骑自行车下村了。今天他们的目的地依旧是凤翔县长青镇灵化村,这个镇区最北端的“贫困村”,距离镇政府8公里的“山区村”,因修建冯家山水库而发展受限的“落后村”,李洋包抓了五年多的“连心村”。
凤翔县长青镇灵化村位于冯家山水库大坝下端,千河边坡三级台地上,含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245户,1053口人,村情基础较差,群众收入单一,经济发展滞后,被列入了我省贫困村。由于大病、意外、子女上学、缺乏劳力等种种原因,还有56户191人依然生活在中省“贫困线”之下,镇村干部急在心上,挂在口头,心心念念他们也能与大家一起脱贫致富,一起结伴奔小康。
当天,镇村干部就是要再次到这56户困难群众家里去看一看,一是探望一下,拜个晚年。二是再与群众商议合计一下“扶贫攻坚”的事项。
一组村民石元生,52岁,患有多种疾病,丧失劳动能力,27岁的儿子常年在外务工,至今尚未婚娶,他一个人住在两间土厦房里,生活困难。李洋与村党支部书记杨文祥、村委会副主任石存常在他家门口遇到了他,与他交流了他家的扶贫计划。镇村给出的扶贫方案是三项:一是转移就业,希望其儿子继续在外安心务工,增加收入,添补家用,如果下一步有劳动技术培训,积极参加学习,多学一门技术,为致富增添一条出路;二是社保兜底,石元生一直享受国家的低保政策,按月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在近年看病就医的过程中多次享受新合疗的报销和大病救助政策,这些都为他家减轻了负担,减少了拖累;三是改善住房,希望他能和儿子合计一下,抓住国家的惠民政策,新建两间平房,改善一下家里的住房条件,对于这个办法,老石虽然有些犯难,但镇村干部还是希望他能再考虑一下,先对该项措施予以保留,毕竟这次国家扶贫力度较大,如果赶不上这项好政策,对他来说要想再鼓劲建房就难了。
二组村民闫坤,68岁,2015年5月因突发脑溢血卧病在床,意识不清,丧失了劳动能力,其妻雒唐爱也患有半身不遂,行动不便,30岁的大儿子在外务工,22岁的小儿子闫玉楼在家照顾父母,两个儿子都尚未成家,家庭十分困难。在走访中,包村干部李洋和村委会主任杨新录告诉闫玉楼要好好照顾父母,同时也向他告知了其家的扶贫方案:一是转移就业,让他大哥在外好好打工,回馈家庭,并积极参与劳动技能培训;二是社保兜底,在享受大病救助政策的同时能争取在今年的低保变更评审中将该户纳入低保家庭范围。
三组村民杨红波,41岁,与其父、其兄一家三代住在同一个农家小院里,老人年迈,两个孩子正在上学,住房紧张,矛盾不断,迫切希望改善住房条件,改变家庭面貌。在走访中,镇村干部与杨红波一起商议,一方面希望他能抓住这次国家扶贫的机会,积极建房,争取享受惠民政策;另一方面也及时告知两个孩子,家庭被纳入了贫困户规划,后续可以享受教育扶贫政策。
四组村民杨忙忠,48岁,近80岁的老母亲年迈多病,妻子残疾,孩子正在上学,家庭住房条件较差,但是他自立自强,养了30多只羊,几头牛,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增加收入。在镇村干部走访中,只有其老母亲一人在家,村委会主任杨新录让她告知杨忙忠明天到村委会商讨精准贫困方案。镇村干部希望他在享受社保兜底、改善住房状况的同时能进一步增加养殖规模,形成气候,在养殖业上为全村带好头,引领大家一起脱贫致富。
正月十六当天,像这样的困难群众,镇村干部走访了近50户,除了个别外出群众没有见面之外,与其余贫困户都当面商讨了“因户施策”的扶贫攻坚方案,向大家宣传了灵化村的扶贫攻坚规划。通过一天的走访,李洋和其他镇村干部看到了贫困家庭的辛酸不易,听到了贫困家庭对党和国家好政策的夸赞,同时更进一步坚定了扶贫攻坚的决心和信心。
在回来整理一天工作感悟的时候,李洋无意间发现手机软件上显示他今天共走了17435步,大约相当于9公里,加上骑自行车往返的16公里,他今天的“行驶”里程超过了25公里。他将自己的工作状态和照片发到了微信朋友圈,立即引来了微友的“点赞”,这些微友有在国内的,也有在国外的、有工程师、医生、教师,也有干部、职工、军人;有城市白领,也有农村乡亲。这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作为一名“公务员”,一名“乡镇干部”的自豪,即使脚累了,腿困了,心里却是甜的。我们是在用脚丈量土地,用心体悟民情,用情开展扶贫。(李洋)
▼查看贫困户的住房情况。
◀仔细比对确认贫困户信息。
时间:2016年2月24日
天气:晴 星期五
正月十六一大早,在干完手头综治维稳业务工作之后,李洋就叫上镇政府的其他两名包村干部一起骑自行车下村了。今天他们的目的地依旧是凤翔县长青镇灵化村,这个镇区最北端的“贫困村”,距离镇政府8公里的“山区村”,因修建冯家山水库而发展受限的“落后村”,李洋包抓了五年多的“连心村”。
凤翔县长青镇灵化村位于冯家山水库大坝下端,千河边坡三级台地上,含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245户,1053口人,村情基础较差,群众收入单一,经济发展滞后,被列入了我省贫困村。由于大病、意外、子女上学、缺乏劳力等种种原因,还有56户191人依然生活在中省“贫困线”之下,镇村干部急在心上,挂在口头,心心念念他们也能与大家一起脱贫致富,一起结伴奔小康。
当天,镇村干部就是要再次到这56户困难群众家里去看一看,一是探望一下,拜个晚年。二是再与群众商议合计一下“扶贫攻坚”的事项。
一组村民石元生,52岁,患有多种疾病,丧失劳动能力,27岁的儿子常年在外务工,至今尚未婚娶,他一个人住在两间土厦房里,生活困难。李洋与村党支部书记杨文祥、村委会副主任石存常在他家门口遇到了他,与他交流了他家的扶贫计划。镇村给出的扶贫方案是三项:一是转移就业,希望其儿子继续在外安心务工,增加收入,添补家用,如果下一步有劳动技术培训,积极参加学习,多学一门技术,为致富增添一条出路;二是社保兜底,石元生一直享受国家的低保政策,按月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在近年看病就医的过程中多次享受新合疗的报销和大病救助政策,这些都为他家减轻了负担,减少了拖累;三是改善住房,希望他能和儿子合计一下,抓住国家的惠民政策,新建两间平房,改善一下家里的住房条件,对于这个办法,老石虽然有些犯难,但镇村干部还是希望他能再考虑一下,先对该项措施予以保留,毕竟这次国家扶贫力度较大,如果赶不上这项好政策,对他来说要想再鼓劲建房就难了。
二组村民闫坤,68岁,2015年5月因突发脑溢血卧病在床,意识不清,丧失了劳动能力,其妻雒唐爱也患有半身不遂,行动不便,30岁的大儿子在外务工,22岁的小儿子闫玉楼在家照顾父母,两个儿子都尚未成家,家庭十分困难。在走访中,包村干部李洋和村委会主任杨新录告诉闫玉楼要好好照顾父母,同时也向他告知了其家的扶贫方案:一是转移就业,让他大哥在外好好打工,回馈家庭,并积极参与劳动技能培训;二是社保兜底,在享受大病救助政策的同时能争取在今年的低保变更评审中将该户纳入低保家庭范围。
三组村民杨红波,41岁,与其父、其兄一家三代住在同一个农家小院里,老人年迈,两个孩子正在上学,住房紧张,矛盾不断,迫切希望改善住房条件,改变家庭面貌。在走访中,镇村干部与杨红波一起商议,一方面希望他能抓住这次国家扶贫的机会,积极建房,争取享受惠民政策;另一方面也及时告知两个孩子,家庭被纳入了贫困户规划,后续可以享受教育扶贫政策。
四组村民杨忙忠,48岁,近80岁的老母亲年迈多病,妻子残疾,孩子正在上学,家庭住房条件较差,但是他自立自强,养了30多只羊,几头牛,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增加收入。在镇村干部走访中,只有其老母亲一人在家,村委会主任杨新录让她告知杨忙忠明天到村委会商讨精准贫困方案。镇村干部希望他在享受社保兜底、改善住房状况的同时能进一步增加养殖规模,形成气候,在养殖业上为全村带好头,引领大家一起脱贫致富。
正月十六当天,像这样的困难群众,镇村干部走访了近50户,除了个别外出群众没有见面之外,与其余贫困户都当面商讨了“因户施策”的扶贫攻坚方案,向大家宣传了灵化村的扶贫攻坚规划。通过一天的走访,李洋和其他镇村干部看到了贫困家庭的辛酸不易,听到了贫困家庭对党和国家好政策的夸赞,同时更进一步坚定了扶贫攻坚的决心和信心。
在回来整理一天工作感悟的时候,李洋无意间发现手机软件上显示他今天共走了17435步,大约相当于9公里,加上骑自行车往返的16公里,他今天的“行驶”里程超过了25公里。他将自己的工作状态和照片发到了微信朋友圈,立即引来了微友的“点赞”,这些微友有在国内的,也有在国外的、有工程师、医生、教师,也有干部、职工、军人;有城市白领,也有农村乡亲。这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作为一名“公务员”,一名“乡镇干部”的自豪,即使脚累了,腿困了,心里却是甜的。我们是在用脚丈量土地,用心体悟民情,用情开展扶贫。(李洋)